我在門診常遇到剛被情人劈腿的人,痛苦的記憶想忘都忘不掉,一個人獨處時就難過掉淚。也有些人因為工作、婚姻、家庭的壓力,脾氣越來越暴躁,變得「歇斯底里」,甚至會打小孩、摔 門、摔東西。遇到重大創傷時,人的大腦會一直轉,晚上睡不著,白天注意力變差,動不動就罵人或流淚,工作上常出錯、念書不專心。
如果已經連續好幾天都這樣,感覺越來越嚴重,怎麼辦?為了避免惡性循環,我會勸病人服用藥物一段時間,讓自己儘快恢復。
「惡性循環」是什麼?
遇到壓力事件時,大腦會變得不穩定,容易煩躁焦慮,失眠症狀最先出現。連續一星期睡不好,自律神經功能變差,許多症狀陸續出現,最後病情嚴重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連好好工作都沒辦法。這又會讓睡眠變得更糟糕。
一連串的惡性循環之下,又可能會造成更多傷害:如失去工作、得罪朋友、讓家人傷心、搞壞身體健康,甚至出現想不開的念頭。服用藥物,首要目的在於先阻止惡性循環,好讓大腦能夠漸漸恢復穩定。
減少強迫性的胡思亂想,讓病情緩和下來
開藥時,我常跟病人說:「這顆藥穩定情緒的效果不錯,睡前一顆,一星期內你就不會情緒起伏這麼大,不會暴躁易怒。」。病人半信半疑,常問說藥物怎麼可能會有 這種效果。我會解釋說,因為這些藥物可以「修復大腦」,減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少胡思亂想。負面的事情比較不去想,心情就會比較好了。
人的大腦記憶就是這樣。不好的事情一直反覆,記憶反而更加增強。如果能先靠藥物讓大腦不要想那麼多、或想到時情緒反應沒那麼強,記憶才能逐漸淡化、能夠擺在角落不要常去想起,才不會帶來痛苦。減少不斷出現的強迫意念,每個人的意志力才有空間發揮出來。
我已經變得不會生氣了
我在診間每天都遇到不只一位這樣的病人。每天都會聽到病人說,上星期服藥後,可以把胡思亂想拉回來了。有些病人說,吃藥一陣子後,就算又被刺激到,也比較不會有感覺。有先生對太太說:「老婆,你一個月沒發脾氣了」,感覺難以相信。
最極端的例子,有先生頭部受傷腦出血後脾氣非常暴躁,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如果不順他幾乎就要動手打人。我給他睡前一顆普通的「血清素藥物」,一個月後,判若兩人,太太感激到快要流淚,因為她的家庭又恢復了和諧快樂。
正確使用藥物,恢復你原有的力量
藥物有這麼神奇嗎?當然不是。有一位媽媽說她跟叛逆期的女兒常吵架,吵得面紅耳赤,彼此不想講話。她看診服藥一陣子後,脾氣變得比較柔和,女兒發現媽媽不一 樣了,又試著來找媽媽講話,母女講開了,又恢復以往的感情。如果母女之間沒有「希望感情變好」的正向期待,光吃藥也沒有用。
當我們的煩躁焦慮到了頂點時,原本屬於自己的力量就出不來。「不要去想就好了」、「你要看開啊」,問題是,遇到重大壓力、創傷時,連「不要去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時,藥物可以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先讓心平靜,恢復你的理性與內在力量。
但藥物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說「後遺症」倒不致於。一般的創傷事件、壓力事件,許多人服藥一個月就有明顯改善,一般建議要服藥滿三個月,可避免太快復發,滿三個月後可逐漸減輕藥量。如果伴隨嚴重失眠,會需要先服用「鎮靜劑」讓自己放鬆、幫助入睡,等症狀好轉後,再加強有氧運動來改善睡眠、減少藥物。
正常劑量下,3-6個月的服藥,並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如果怕自己會依賴安眠藥,那就跟醫師講清楚,請醫師不要開成癮性高的安眠藥。
健保資源可提供的協助,你應該知道
以上所說的治療效果,在健保制度底下,用一般的藥物,對大多數病人都有效,只要你能找到有經驗的醫師,在一個療程內協助你改善症狀、恢復規律生活、順利停藥。
每個人多少會遇到一些逆境,你的親友隨時也會有人遭遇生活、工作上的壓力。我們不需要懼怕藥物,但也不要依賴藥物。當壓力大到一個臨界點時,藥物、運動、紓壓都會有立即效果。也許一個短期的看診、治療,就可以幫助你撐過去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