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投資小白的理財日計 vol.2

    Vol.2-在最壞的時機,創造最好的投報

     

    「你都敢把錢放在銀行了,為什麼不敢買金融股?」

    我開始學習投資時,並不是從所謂的「全球視野」開始,而是很純粹的「獲得比定存更高投報率」的想法,因此我一開始鎖定的並非科技業、新興產業,而是群找所謂「有穩定護城河的傳統產業」。

    大學畢業(2013)那年,自己藉由四年來的打工存了一筆約50萬的儲蓄,放在戶頭一年僅僅是數千元的利息投報,原本想拿這筆錢在開始碩士班課業前去美國或澳洲壯遊,卻被父親制止,並嚴肅地和我談論起所謂「終身的理財規劃」。

    當時父親請我思考,把錢放在銀行的投報率和投資銀行股票的投報率差別為多少?年複利率為多少?風險評估為何?相較於定存,領除權息有哪些額外支出?如果急需時,哪筆錢可以靈活調度?

    這些都是我當時未曾接觸或想過的問題,父親也不急著要我馬上回答他,而是釐清後和他討論,再一起決定如何使用這筆得來不易不意的存款。

    懵懂之間,上網查了當時公股銀行的活存利率,利率大約每年0.85%,把50萬存款放在銀行,一年利息大約4,250元,存放10年的複利率頂多5萬元,至於風險,除非銀行倒了,否則沒有什麼風險可言,所以只要是存在郵局或公股銀行,就是穩定收取利息,而且可以隨時領取使用。

    然而,查了股票以後,忽然驚覺股票年利率普遍都有4%以上,若是把50萬存放在兆豐金控(2886)股票,當時股價約17元,可以買30張,每張除權息鼓勵約發放1,000元,年利息居然有3萬元,僅僅兩年就會超過銀行10年複利所得。但風險在於股票價格可能會因為各種事件產生大幅波動,如果急需用錢,可能會面臨賠錢情形。

    和父親討論後,當時決定先買20張兆豐金控股票,剩下的錢當作緊急備用金,因此我使用了約34萬元買股票,剩下17萬元則是放在戶頭。

    直到2023年回想這段過程時,兆豐金控股價已經來到30元以上,扣除掉每年除權息,股票幾乎已經是零成本的狀態,換取現金可以獲得60萬現金,現金股利約領取31萬3千元。

    換句話說,我其實只用了34萬元,再加上大約10年的時間,獲利了57萬元(股價價差約26萬元、股利現金約31萬元),獲利成長幅度將近一倍!然而,這樣的計算方式其實還沒有把股利發放後再投資的複利計算進去。

    但是當年的17萬元,連本帶利卻僅成長到20萬元左右。

    而開始存那50萬的起點,也就是一直被我稱為投資的起點,正是2008年,那是全球都認為只有白痴才會再投資股票的一年,而我卻在「最壞的時機」,花了4年存錢,10年複利,創造了「最好的投報」。


    「賺了股價,也贏得股利,關鍵在於時間複利。」

    我知道對於很多投資人而言,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資產才成長一倍其實是相當緩慢的,但這只是我投資的「起點」。

    後來的我一邊學習觀察各家公股銀行的業務,一邊研究股票投資及稅務問題,訂定了「每個月有2萬元現金股利收入」的第一階段目標,也就是要有12檔能夠每年給我2萬元現金股利的股票。這樣的目標也讓我在無意間完成一個類似ETF的組合,同時也進行了分散風險的操作。

    此外,我也發現了把時間拉長來看,伴隨著通膨和現金股利發放,我的股票持有成本越來越低,而我的股利再投資,也帶動著我的年報酬率越來越高,這樣的現象就是「時間複利」的實際案例。

    時間複利好比「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粗淺的道理,搭配著「簡單且具有物理概念」選股策略,例如:尋找能夠永續經營產業、比較不容易倒、有穩定發放股利的公司(其實在我就是找各種公股公司投資),我不僅賺了股票價差、獲得穩定股利收入,也讓投資這件事情變得無比輕鬆簡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投資小白的理財日記 #謊言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vTAT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