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憶中,由於弟弟早產,小時候常常生病,爸爸為了健康,要我們凌晨起來去青年公園晨泳。

若是秋冬,怕冷的話就跳繩或跑步—畢竟,那時候,還沒全民健保,每每感冒,總不免跑到板橋後火車站的診所,看了很多次才好…….爸爸總說薪水因此這樣去了一大角。

為了鼓勵我們游泳,國小暑期學游泳時,爸爸總是說,若能一口氣游過去不休息的話,就請我們吃我家牛排。好吃的我們就在美食的誘惑下,這樣學會自由式的換氣!

後來,隨著發育及課業,慢慢的,我也就沒什麼游泳,要不是有體育課,大概也不會主動去做什麼運動!後來,因為免疫疾病不能日曬及課業壓力,更是理直氣壯的怠惰下來…..且,話說有時體育課對考生來說根本就是自修課,高職又是住校也沒有泳池,慢慢的,游泳變成全家只有爸爸一個人堅持的運動!

然而,也不知道是我睡眠障礙引起免疫控制不好,還是免疫疾病本身就複雜難測,或是長期藥物副作用使然,髖關節兩邊都早期壞死,看了許多骨科醫師,那怕減壓成功也只有一半的機會!

為了減緩疼痛復健搭配針灸,後來,膝蓋不知道是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循環問題,雙腳的腳踝及膝蓋腫起來,特地跑去免疫科加號,也只能打類固醇,後來,又添加新藥,源頭還是免疫-最近剛好又二確,抽血報告自是漂亮不到哪去!

有時,初認識的人總好奇的問,你一天到底吃幾顆藥,吃到最後也不知道如何數起,中西藥的吃擦滴抹用針劑,弄的家裡儼然是個小型的藥庫!

不論是藥物造成的副作用或者疾病的,看似外觀與常人無異,自己卻好像是化學成分添加物最多的產物。若說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大概我有一半的時間都耗在醫院中,最後,爸爸看不下去的突然在一個早晨說,今年夏天再不游,又要明年了!要我趕快準備準備,說游泳是最沒負擔的運動!

於是,就這樣又開始早晨跟爸爸游泳,重回泳池,想起童年學泳時,陽光曬的暖暖的池畔,起來有冰涼的阿華田…..以及有段時間因為睡眠障礙又去游泳造成那時情緒身體上失衡的失控遁逃到現在……。喜歡晴天時,戶外泳池少些氯的味道,再一起去復健,才游個兩三天,爸爸就自信滿滿的說,游的時間不要多,每天這樣,身體一定會好的!下雨的時候,便要我從運動中心游完自己走回去,當作運動!

有時,為了看時間,拿起泳鏡,進水就變成盲人,無法再游-無法前進時,爸爸只說要學會自己調整,每個人頭圍不同。然而,隔天賴著爸爸調整後,睜眼前進沒幾下,還是回頭找爸爸維修泳鏡。

一路上,或許幾乎無言的沉默,讓人總想說些什麼,卻不知道要說些什麼的像是池水,無言的任我舒展前進-有點浮力又有點阻力的包覆著我,直到上岸!

~刊於更生副刊~

avatar-img
5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映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世人都說別看梅杜莎的眼,因為他會讓你石化,使你無法說出話,那刻你成了永恆。  永恆是什麼?若是石化的那些人有著靈魂可以思考,但是,說不出話來,不能移動,沒有色彩,感覺不到冷熱,那是人還是石頭?還是靈魂?  傳說梅杜莎是很美麗的女子,不願嫁給任何人自願到雅典娜神廟為祭司,保持純淨的身心靈。  
早上跟著媽媽去跳讚美操,隨著音樂節奏,由老師帶頭還有一些小老師在前面,一起跟著跳著,藉著音樂擺動,還有一些手指變化猜拳等加上歌唱,大雪過後,天氣不若前幾天寒冷,不過晨起的溫度還是比較低,像我睡眠不好,末梢循環不好,加上免疫過敏史的關係不能打疫苗,好在花博公園很多選擇,不論是爬爬坡道或是活血功、讚美操
因緣際會上了八字課,雖然我底子打的不好,也是上到快尾聲時,老師有大概介紹一下姓名學及風水,老師舉了幾個例子分析與我印象中所認知的有些微出入。 老師簡略的分析幾位同學的名字並舉一些已故的名人為例,快速帶過筆畫吉凶,雖然姓不論,因為天格那是父母給的,但是搭配生肖來看我的名字,但是由於自己生肖的關係,有
看了恒谷美雨的<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想到電影<十年日本>中早川千繪的<七五終老計畫>的雛型,也就是現在的<七五計畫>。 對日本的想像不再是以前看到的日劇,從日影<安樂死的遺產>到後來有機會去沖繩走走,高齡化的日本似乎是一則預告。 反觀身處的環境,除了疫情的威脅,人口高齡,雙老也好,有些同學計畫
子夜輾轉中聽到連串的音符 許多人的聲音迴盪著那些不曾回來的 不知道何處安放的靈魂 隨著咖啡因躁動 在破壞中建造中一個喧囂安靜的迷宮 那些曾經的善意的陪伴的善意 捲成一襲音符 想睡不能睡的暈眩中 暈眩疲軟的身軀 醉在母親有節奏的鼾聲中 靜靜靜靜的 雨 下著 風吹來特有的清涼
看到新聞有關茶葉蛋每家店家超商的標準不一,也吃過不同店家的茶葉蛋,最喜歡的還是附近賣場阿姨為我挑選的茶葉蛋,便宜入味,或許是為保生鮮,常常不時看到手腳俐落的阿姨上架、排補貨,有時非他上班時段也放不下心來看看。 一問之下,這不是從前的工作,算是領班,所以結帳時總是交代算便宜點,並叮囑我愛吃沒關係,莫要
 世人都說別看梅杜莎的眼,因為他會讓你石化,使你無法說出話,那刻你成了永恆。  永恆是什麼?若是石化的那些人有著靈魂可以思考,但是,說不出話來,不能移動,沒有色彩,感覺不到冷熱,那是人還是石頭?還是靈魂?  傳說梅杜莎是很美麗的女子,不願嫁給任何人自願到雅典娜神廟為祭司,保持純淨的身心靈。  
早上跟著媽媽去跳讚美操,隨著音樂節奏,由老師帶頭還有一些小老師在前面,一起跟著跳著,藉著音樂擺動,還有一些手指變化猜拳等加上歌唱,大雪過後,天氣不若前幾天寒冷,不過晨起的溫度還是比較低,像我睡眠不好,末梢循環不好,加上免疫過敏史的關係不能打疫苗,好在花博公園很多選擇,不論是爬爬坡道或是活血功、讚美操
因緣際會上了八字課,雖然我底子打的不好,也是上到快尾聲時,老師有大概介紹一下姓名學及風水,老師舉了幾個例子分析與我印象中所認知的有些微出入。 老師簡略的分析幾位同學的名字並舉一些已故的名人為例,快速帶過筆畫吉凶,雖然姓不論,因為天格那是父母給的,但是搭配生肖來看我的名字,但是由於自己生肖的關係,有
看了恒谷美雨的<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想到電影<十年日本>中早川千繪的<七五終老計畫>的雛型,也就是現在的<七五計畫>。 對日本的想像不再是以前看到的日劇,從日影<安樂死的遺產>到後來有機會去沖繩走走,高齡化的日本似乎是一則預告。 反觀身處的環境,除了疫情的威脅,人口高齡,雙老也好,有些同學計畫
子夜輾轉中聽到連串的音符 許多人的聲音迴盪著那些不曾回來的 不知道何處安放的靈魂 隨著咖啡因躁動 在破壞中建造中一個喧囂安靜的迷宮 那些曾經的善意的陪伴的善意 捲成一襲音符 想睡不能睡的暈眩中 暈眩疲軟的身軀 醉在母親有節奏的鼾聲中 靜靜靜靜的 雨 下著 風吹來特有的清涼
看到新聞有關茶葉蛋每家店家超商的標準不一,也吃過不同店家的茶葉蛋,最喜歡的還是附近賣場阿姨為我挑選的茶葉蛋,便宜入味,或許是為保生鮮,常常不時看到手腳俐落的阿姨上架、排補貨,有時非他上班時段也放不下心來看看。 一問之下,這不是從前的工作,算是領班,所以結帳時總是交代算便宜點,並叮囑我愛吃沒關係,莫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純粹因為我從小就很會流汗,體育課時唯有待在泳池才不顯得狼狽,加上小學體育課我所有項目都不行,跑步慢吞吞、打球被球打,只有游泳我能贏過其他人,因為我漂得起來,又會換氣。但是在泳池來回打水畢竟是都市小孩的親水體驗,離真正的「會游泳」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Thumbnail
由於我在中學唸書時代就學會游泳,成長的過程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游泳這項運動。不論是公眾泳池,或是週末呼朋喚友去海邊玩水,甚至潛泳,游泳、戲水一直是休閒生活的一部份。很自然的,我也把這樣的習慣傳給了家人。 定居紐西蘭時,買房竟然也把游泳池當成住家選擇的條件之一,後來也真的入手了。因此,兩個小孩也先後學會
Thumbnail
趁著颱風剛過,我跑到以前常去的一處灌溉水塘游泳。 前一段時間都在河堤走路,可是有時天氣下雨,只好待在家裡「望著天把頭搖」,後來想起既然走路要看天氣,那乾脆再去游泳,這樣下雨天也可以照「游」不誤。 不管是走路或是游泳,其實都跟健康有關,這也是我經過深刻的思考以後,決定採行的人生觀。 很多人或許都
Thumbnail
下午六點去游泳的時候,太陽落下了一半,落日的光穿透過池邊連成一扇一扇的窗,被稀釋掉了一些後,只剩下一些銀閃閃撒在池裡。 18歲,就像是在游泳一樣。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看了曾公的《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這本書,心血來潮的我也特地請假試看看。 距離上一次游泳可能快十年了,當時是為了減肥,也想練心肺,但因為是下班時間去,除了水道人多,還遇到全身剌龍剌虎的一大派人佔據大半水道,當泡湯場所,跳水嘻鬧,後來就再也沒游泳過。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Thumbnail
每週游泳個3至4次,每次2,000~2,400公尺不等,這幾年已成為我生活的日常。 年輕時各種球類運動都玩,當兵時也很愛跑步。 但年近半百後,現在持之以衡的運動,就只賸下游泳了。
Thumbnail
和女兒黏在一起的一天,從早上練舞的靈魂拷打開始 午餐約會➡️學校游泳課➡️接弟弟放學➡️回家工作 ➡️ 他們電視時間➡️晚餐➡️舞蹈課➡️洗澡講故事➡️睡覺 今天的靈魂拷打是關於「練習」 我想學會但是我不想練習要怎樣判斷是有興趣? 喜歡還是不喜歡成就感是什麼?有很多的討論—— 如
08/25/2010 我和孩子們的暑假 隨著週末要去雪山帶團而提前結束了   回顧這個暑假,我們在一起 原先安排的課程及活動   睿宇學會了游泳,昨天下午還神奇似的會換氣了。 而妹妹也可以把頭潛進水中了。 兩個小朋友輕輕鬆鬆的可以跳兩三百下的跳繩。 而妹妹的交叉跳也由零到可以連續
Thumbnail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純粹因為我從小就很會流汗,體育課時唯有待在泳池才不顯得狼狽,加上小學體育課我所有項目都不行,跑步慢吞吞、打球被球打,只有游泳我能贏過其他人,因為我漂得起來,又會換氣。但是在泳池來回打水畢竟是都市小孩的親水體驗,離真正的「會游泳」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Thumbnail
由於我在中學唸書時代就學會游泳,成長的過程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游泳這項運動。不論是公眾泳池,或是週末呼朋喚友去海邊玩水,甚至潛泳,游泳、戲水一直是休閒生活的一部份。很自然的,我也把這樣的習慣傳給了家人。 定居紐西蘭時,買房竟然也把游泳池當成住家選擇的條件之一,後來也真的入手了。因此,兩個小孩也先後學會
Thumbnail
趁著颱風剛過,我跑到以前常去的一處灌溉水塘游泳。 前一段時間都在河堤走路,可是有時天氣下雨,只好待在家裡「望著天把頭搖」,後來想起既然走路要看天氣,那乾脆再去游泳,這樣下雨天也可以照「游」不誤。 不管是走路或是游泳,其實都跟健康有關,這也是我經過深刻的思考以後,決定採行的人生觀。 很多人或許都
Thumbnail
下午六點去游泳的時候,太陽落下了一半,落日的光穿透過池邊連成一扇一扇的窗,被稀釋掉了一些後,只剩下一些銀閃閃撒在池裡。 18歲,就像是在游泳一樣。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看了曾公的《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這本書,心血來潮的我也特地請假試看看。 距離上一次游泳可能快十年了,當時是為了減肥,也想練心肺,但因為是下班時間去,除了水道人多,還遇到全身剌龍剌虎的一大派人佔據大半水道,當泡湯場所,跳水嘻鬧,後來就再也沒游泳過。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Thumbnail
每週游泳個3至4次,每次2,000~2,400公尺不等,這幾年已成為我生活的日常。 年輕時各種球類運動都玩,當兵時也很愛跑步。 但年近半百後,現在持之以衡的運動,就只賸下游泳了。
Thumbnail
和女兒黏在一起的一天,從早上練舞的靈魂拷打開始 午餐約會➡️學校游泳課➡️接弟弟放學➡️回家工作 ➡️ 他們電視時間➡️晚餐➡️舞蹈課➡️洗澡講故事➡️睡覺 今天的靈魂拷打是關於「練習」 我想學會但是我不想練習要怎樣判斷是有興趣? 喜歡還是不喜歡成就感是什麼?有很多的討論—— 如
08/25/2010 我和孩子們的暑假 隨著週末要去雪山帶團而提前結束了   回顧這個暑假,我們在一起 原先安排的課程及活動   睿宇學會了游泳,昨天下午還神奇似的會換氣了。 而妹妹也可以把頭潛進水中了。 兩個小朋友輕輕鬆鬆的可以跳兩三百下的跳繩。 而妹妹的交叉跳也由零到可以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