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公開部會回顧【好威映象|電影發行與行銷︱孫宗瀚】

撰文/張鈺玟;於 2024.04.24(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好威映象的負責人孫宗瀚與我們分享電影產業中的發行與行銷。

➤ 電影產業簡述

電影產業包含上游的「製作」與下游的「行銷」。上游負責產出電影,過程中包含尋找電影開發的資源、完成劇本、找劇組人員和演員、後製剪接等。下游則是負責電影發行,透過一系列宣傳活動讓電影曝光在各種管道上,最後使電影進入大眾的視野。在這次的部會中,孫宗瀚以好威映象常發行的藝術片為分享案例。

➤ 電影的伸展台:影展!

影展起初是二戰後為了提振電影產業而發展,過去藉由影展培育出許多電影文化,例如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等。到了現代,影展則變成電影在一年內的宣傳活動,尤其對於藝術片來說,各大影展是其行銷非常重要的管道。

在一年之中,全球各地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影展陸續舉辦。在眾多影展中,有些是觸及全球電影的影展,例如柏林影展、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等;有些則是主要關注亞洲電影的影展,例如釜山國際影展、東京國際影展等。另外,也有專做獨立製片的日舞影展,給動畫片的安錫影展,或是給紀錄片的 IDFA 等。

此外,有些影展會與「電影市場展」相結合,像是與柏林影展結合的歐洲電影市場展。在電影市場展中通常是做電影預售,製作方可能以釋出電影劇照、後製片段等方式像發行商宣傳電影,換言之,在市場展裡出售的電影,多是雖未完成但未來可期的半成品。總的來說,影展可以作為發行商選片的一個方式,而電影市場展則是發行商買片的重要場合。

➤ 電影的旅程:從影展到戲院

買完電影後,發行商便要選擇放映電影的戲院。

當電影在戲院上映時,發行商與戲院會將票房進行拆帳,發行商會隨著電影上映的週數而拆帳的佔比逐漸降低。在台灣,戲院安排場次的方法是每週五確認電影在上一週的票房,接著再安排下一週的場次。而台灣現有的戲院,除了大眾熟知的一輪戲院,像是威秀、國賓、秀泰等,也有少數二輪戲院。此外,現在也有些政府發展的放映場地,其中又以高雄發展得相對成熟,過去在高雄的放映場地也有做過高雄電影節、高雄拍等影展活動。

➤ 電影上岸到戲院之前:宣傳行銷

在電影正式上映前,便是發行商與戲院主要宣傳電影的時期,宣傳手法例如試片、社群媒體推播、首映會或見面會等。試片,是邀請合適的媒體與符合電影主要TA的人,在電影上映前先行觀賞,藉由他們的心得回饋達到宣傳的效果。海報、劇照或預告則是常用在社群媒體上宣傳,其中預告片因台灣法令規定,因此即使電影本身是限制級,但預告片的呈現必須是普遍級。此外,近年由於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改變,因而使現在的宣傳文案更注重文字的內容,而非一些跟電影本身無關的圖片。最後,首映會或見面會則是常用作行銷國片,在這些活動上也時常賣些電影海報或是特典周邊。

多樣化的行銷方式與不同行銷手法其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孫宗瀚不禁提到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劇情,說:「做行銷易得癌症!」直呼行銷真的很累啊~!

➤ 電影產業的危機與機會

最後,孫宗瀚也分享了現今電影產業中存在的幾個危機與可能的機會。

首先,關於電影產業,他指出AI的興起可能危及娛樂產業的創意性,以及產業長久存在的低薪問題。再來,關於電影發行,他提到了近年來影音平台重大的改變了娛樂產業的觀影型態,認為電影這類的文化產業應是需要保護的特殊產業。

他舉法國為例,法國以「電影從戲院到上串流平台其時間應相隔18個月」的規定來保護電影產業。另外,他也指出現今社群媒體的宣傳效果已不如過往,在社會變化如此快速的現在,或許可以轉而透過回顧經典的文化理論來重新檢視當代的文化產業。最後,關於觀影文化,他指出跟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看電影的人數比例較低,因此需要培養台灣人觀影的習慣,而這部分就期待文策院往後對台灣觀影文化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綜合這些危機與轉機,孫宗瀚認為真的要充分理解電影產業的困難,才能持續的待在這個產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