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空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4/05/10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我不希望整體文意被錯解,最主要是不希望使人產生智慧(觀見實相)的障礙。


沒有可以所得、也沒有可以所失


有一個空性能說或必須說,那是站在「有」的認知層次,還是在一個「有」的執認,為了應對這個偏執才用另一個蹺蹺板來引導,最後「空」、「有」、「中觀」都不存在,「中觀」也是為了引導認知在「空相」的人再上一個層級的方法,就像帶領小朋友移動步伐到不同境地。


因為非空、非有、非中觀,所以活活潑潑、到處皆是生機,也所有一切本然寂靜。

空性、緣起、中觀都是勉強藉由語言來作為指路代碼,所以是借用的假名,主要把人引入其含義瞭知,可是只要是透過語言名相就不可能達到瞭知,但若真證,一切語言文字都會變得多餘和複雜,小說總是用文字淋漓盡致地描寫風景與大自然,但是實地站在其風景裡面無需任何語言,而從小說的文字再如何想像都跟實際景像甚距。


這個本質無論看待無形的思想、觀念或是有形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觀見空性的人大概就像幼稚園到達國小生,入中觀的人像是進階到國中生,然後會破掉中觀,一切「都可以」、「動靜皆同」,無論在哪個「落點」都是合理的,都可以有它要發展、能夠發展的邏輯,所以整個人生、宇宙、萬事、萬理中並沒有主觀與客觀的定論,有的是片面立場所見的視角範圍,當你的範圍越回歸到自性(生命本源)就會自然看見(無需覺察)從極小的微觀到無限大的無垠皆是你的立足點,自由自在,而這才是最接近回到自性本源。


因為我們從自性生,一直都處在自性的本然理,這個自性什麼都具足了,所以沒有辦法得到什麼,也無法失去什麼,就如同在大海裡生活的魚類,牠們沒有辦法得到水也失去不了水,但會有海浪、暗潮、地溝造成的等等「水的暫時性不同現象」,受這些現象波及。


「自性」看不見,但可以觀得到,必須在無所求與正念的極致安定狀態觀見,看不見是因為我們的心太晃動散亂,並不是額外存在一個自性,我們一直都在自性裡,我們在自性裡像是一場場的夢境生生死死,事實上真正的我們一直都是如如不動,非常清淨。


很難想像即使是萬惡之人的生命根體也是清淨的,我們都在同一個自性體中。


這個自性不是宇宙或星際之物,宇宙、星際、一切生命、虛空都也是出自同一個自性體,所以為什麼說我們的生生世世輪迴或是我們人生所經歷的一切都像是夢一樣虛有,因為在自性中生生滅滅就像小時候跟鄰居在玩扮家家酒,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是劇情中的人物,但我們在享受角色扮演和創造劇情的過程,而這個「創造」、「扮演」就是我們所有生命者的動態情況,玩扮家家酒沒有人會在其中認為自己是真的那個角色,都很清楚自己本來是誰。


不過我目前只能觀到「自性本源」,其中的關聯我沒有觀照到過,例如為什麼我會直接在打坐中觀見到自性,中間完全沒有一步一步的進程,導致我「突然知道」所以一直感覺中間沒看到的東西讓我很好奇,可是因為觀到自性,讓我自然從自性中能觀見以前不曾知道的一些事,能夠非常有邏輯能知曉某些事情的脈絡。


人類的底層邏輯並不是人性,應該是這樣的反推:

人性 ⬅️ 慾望 ⬅️ 能量 ⬅️ 某某 ⬅️ 自性


這個「某某」我不知道有沒有,有的話我沒有觀照到那是什麼導致能量的生成,我原本在打坐中深定氣脈全開讓我明白了能量飽和不會產生任何慾望,以為能量是源頭,但當我再後來的定中觀見到自性才知道能量也是被作用出的生成物,以目前我所觀的最極致,觀照到的最底是「自性」。


也因為能觀照到越多才更知道我有更多的不知道,於是我的小疑變成大疑、更多疑,渴望探索。


當我在看電影露西時,我跟著電影情節看明白空性,後來打坐到達中觀自然卸除有性、空性,今天沒有打坐,但又當時定中的觀好像一直在起作用,我又徹底破掉「空性相狀」,我當時的中觀是到達,但有點像小朋友郊遊過過門,也沒有去認真看風景,就很單純到達風景區而已。


而破空相是像看著當時郊遊拍下的照片能見入細節看清楚當時風景的細節,重新再看一次完全不一樣了,風景沒有變,但觀照不同了。


因此也直接連帶破除我之前沒有發現我一直有的疑惑「為什麼有人說見空性就會除煩惱」,見空性的人並不會滅除煩惱,反而是把自己跳去用另一個景點,可能是比較清幽的景點比較舒服而已,可以待上很久感覺不到煩惱,可是距離沒有煩惱差了十萬八千里,「認知」本身就是一個頑強的執念,是一個動態一直在動作中的「念頭」,是一個執取絕對立場的念頭,所以沒有辦法產生能見實相的智慧。


「中觀」是為了應對引導認知有性、空性的人而形成的中性語言,一個代碼而已,目的是讓人破除空性為主,但連中觀後來也會粉碎,因為從來本質沒有立場可言,何來客觀或主觀?所有的面場都可以是立場、都可以是著力點,而立場或著力點都是為了應機使用,這時候會很像無中生有的作為或狀態。


也因此為什麼「神通」(特異功能)常常在影視媒體、小說、漫畫裡呈現的都是「無中生有」,除了神通的本質是能量質與量透過定力心力、意念力所運作生成或消滅,也因為神通跟一切都是從「自性」而有,本身並沒有特定立場或著力點,也就是說我們生命者能量越低見事物越有分別狀,再加諸意義與定義,才有這個是神通、那個是石頭山河諸如此類的「有狀認知」,不去分門別類和標籤出意思與定義我們人類就沒有安全感,必須有一種萬事萬物都該被各就定位的僵化,對有無的分化認知產生強烈對立,有神通就很驚嚇又對神通的作用渴求貪婪,沒有神通就認定不是我們凡夫的功能,所以為什麼「有性相狀」的認知層級會這麼低,層級越低看事物真相就越遠。


人的身體有氣脈,氣脈通暢多少起來同比例能量層級的轉化,自然會帶上觀照作用。


觀照到自性會明瞭一切平等,無法認為有落差,本質都是平等的,然而自性生成的作用有各種現象是差異狀,見著差異狀能透進本質一切清淨和平等,並且一切都如如不動,都沒有發生過,此時也就像在一個點被投放到螢幕產生1維度到11維度或在之上(目前科學是證實到11維度)同時間播放著過去、現在、未來的發生的動態畫面,每一個維度都有著不同時空的情狀,無論誰、無論萬事萬物。


觀自性,現象仍然存有與正在發生,現象一樣要去處理的,只是會變成跟過去沒觀照到自性時不一樣,一個因為沒看見真相而以為有所得、有所失所以執念很重,一切有所為而為,都是情緒高漲或低潮的動盪不安,一個是相反該做什麼就去做、不該做什麼就不做,無為而為,但習性還是存在,仍然會大量在習性上過生活,例如懶惰的人也沒辦法馬上就完全不懶惰,可是會有一個明確的(生命轉化)方向,並且方向不會改變,一樣有情緒、有生活中的煩惱,可是過去重大的執取和煩惱已經淡化或消失作用了,在生活裡面看著自己在生活,不過也會載浮載沉,可是沈下去的時間不會維持太久,必定會自己浮起來,不需要意志力也不需要花力氣去刻意學習用石頭壓草的壓抑方式來處理煩惱,真的對雞湯公式沒興趣,而且能看出雞湯公式文很多都是煩惱的代碼化而已,就像整理過的廚餘好像是食物但一樣腐臭壞食。


空性,可以談,但陷入空性也等於認為「有」空性可談,一樣落在「有性」,非有非無,可有可無,所有生命者都是自性的可應機工畫師。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久之後才發現 我們都活在別人的慾望裡,忙碌著為別人買單 我們也會在自己的慾望會中,要別人心甘情願買單 有時候,這些忙碌都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與安全 太久了以後,活在這些紊亂的張網下逃不出陰暗的迷宮洞口 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到底怎麼了 似乎那些喘不上氣的身軀像是
自己的生命尚未開出一朵花能芬芳撲鼻時 有意識地選擇交往的人非常重要 當自己開出花來了,不說一句話也能滋養到周圍的人 說的話都是自性花圃上為對方開出的一朵朵清亮之花 受花者受大利益 在這之前,用受過傷的經驗和直覺去過濾和整理人際,包括至親者。 選擇善護念者、選擇善知
現在對談戀愛、男女愛情真的提不起興趣 很久以前最大的渴求就是從愛情中解脫 沒想到其實從來沒有什麼從中解脫過,再有意識到的時候,看都看不上眼了,無聊又無趣的東西。 但我還是能談戀愛的情況,可是和過往不一樣了,我可能還是會很喜歡一個人、會心動,可是掉不下去那種愛情境界,我可以徜徉在其中
2021年打禪七的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那一瞬間明白了這四句話,就一瞬間過去而已,可是全瞭,沒有過程。 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四句話我從來沒有背起來過,連這四句話的前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都從來沒有懂過。 知了,就是那麼一瞬間,沒有語言
女性通常喜歡強者 內在境界與層次不同的女性所能觀見的強者也不同 根據自身慾望產生的需求會被對應的強者吸引 多數男性通常以能力自居,並且以卓越於女性為自我認可 彰顯自己來獲得青睞的可能性大致上有兩種,雖然模式作為相像,內在心態截然不同。 一種是單純公開資訊一樣,讓女性知道
慾火焚「心」 慾火的起始是清涼空無的 都是能量程度造成的現象與作用 就像水在不同溫度有不同的現象,千變萬化 它的本質一直都只是水 見相能觀本質,就會減少「被騙」的情況 推論永遠最多只能成為隔靴搔癢的哲學 唯有自證是實為 證者能相互會心,無需言語
很久之後才發現 我們都活在別人的慾望裡,忙碌著為別人買單 我們也會在自己的慾望會中,要別人心甘情願買單 有時候,這些忙碌都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與安全 太久了以後,活在這些紊亂的張網下逃不出陰暗的迷宮洞口 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到底怎麼了 似乎那些喘不上氣的身軀像是
自己的生命尚未開出一朵花能芬芳撲鼻時 有意識地選擇交往的人非常重要 當自己開出花來了,不說一句話也能滋養到周圍的人 說的話都是自性花圃上為對方開出的一朵朵清亮之花 受花者受大利益 在這之前,用受過傷的經驗和直覺去過濾和整理人際,包括至親者。 選擇善護念者、選擇善知
現在對談戀愛、男女愛情真的提不起興趣 很久以前最大的渴求就是從愛情中解脫 沒想到其實從來沒有什麼從中解脫過,再有意識到的時候,看都看不上眼了,無聊又無趣的東西。 但我還是能談戀愛的情況,可是和過往不一樣了,我可能還是會很喜歡一個人、會心動,可是掉不下去那種愛情境界,我可以徜徉在其中
2021年打禪七的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那一瞬間明白了這四句話,就一瞬間過去而已,可是全瞭,沒有過程。 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四句話我從來沒有背起來過,連這四句話的前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都從來沒有懂過。 知了,就是那麼一瞬間,沒有語言
女性通常喜歡強者 內在境界與層次不同的女性所能觀見的強者也不同 根據自身慾望產生的需求會被對應的強者吸引 多數男性通常以能力自居,並且以卓越於女性為自我認可 彰顯自己來獲得青睞的可能性大致上有兩種,雖然模式作為相像,內在心態截然不同。 一種是單純公開資訊一樣,讓女性知道
慾火焚「心」 慾火的起始是清涼空無的 都是能量程度造成的現象與作用 就像水在不同溫度有不同的現象,千變萬化 它的本質一直都只是水 見相能觀本質,就會減少「被騙」的情況 推論永遠最多只能成為隔靴搔癢的哲學 唯有自證是實為 證者能相互會心,無需言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3無時間空間概念 無智慧無手機無時間與空間概念。科學並無絕對之時間與空間觀念。 觀念其實是基礎和隱含。而人類僅能表達形式而已。入我境排他界。懂了。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和藝術這些概念的定義問題,並提出了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無法簡單定義的概念。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46559085796103/permalink/1792055307913141 「然而,首先文字上的美不應該用於掩飾內涵的空虛;再其次,改寫後的文言文其實也欠缺了源自五感、化於腦中、假手成篇的過程,而是化用各種套語陳詞。假使我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3無時間空間概念 無智慧無手機無時間與空間概念。科學並無絕對之時間與空間觀念。 觀念其實是基礎和隱含。而人類僅能表達形式而已。入我境排他界。懂了。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和藝術這些概念的定義問題,並提出了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無法簡單定義的概念。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46559085796103/permalink/1792055307913141 「然而,首先文字上的美不應該用於掩飾內涵的空虛;再其次,改寫後的文言文其實也欠缺了源自五感、化於腦中、假手成篇的過程,而是化用各種套語陳詞。假使我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