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放下執念的層次

更新於 2024/01/2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篇是對以前的文章〈略談思維基石層次〉與〈斯多葛|探討「控制二分法」〉之再談。

raw-image

一、自主權

人在有執念的時候,很容易整個人依附在對方身上,凡事「以他人為中心」。最重要的事情是,為「你自己」找回自由。—《放下執念,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以最表層而言,重點在於找回自主權,不過這是充滿個人主義與自我療癒色彩的,甚至會與傳統社會價值觀相悖,但值得慶幸在這個時代,對找回自主權比較不會有道德上的掙扎。


二、信念系統(NLP)

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統稱為「信念系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意念行為的思想基礎。—《重塑心靈: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 信念 Believes:信念就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
  • 價值 Values:價值是事情的意義和一個人能夠在事情裡得到的好處。
  • 規條 Rules:規條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

信念系統是很好理解執念的概念,某個執念因為有某些價值,而導致某種行為。而NLP中有各種處理信念的方法,如:鬆動信念、破框法、意義換框法、環境換框法等。

自我價值包括三項素質:自信、自愛和自尊。—《重塑心靈: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 自信(相信自己):信賴自己有足夠的能力。
  • 自愛(愛護自己):有了足夠的自信,才能培養出足夠的自愛。
  • 自尊(尊重自己):有了足夠的自愛,才能培養出足夠的自尊。

NLP中找回自主權的基石在於建立自信,累積自信才能培養出自愛與自尊。並提出最快建立自我價值的方法:

  1.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2. 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3.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三、理智管理(理性理解)

理情行為治療 REBT

理情行為治療(REBT)是最早的認知行為治療取向之一。人格的ABC模式論架構是REBT理論和實務的核心。—《諮商與心理治療》CH10 認知行為治療

  • A是種存在的事實,包括一個啟動事件、逆境,或是個人對一個事件的推論。
  • C是情緒和行為的結果,或是個人的反應;此反應可以是健康或不健康的。
  • 並不是A(促發事件)造成C(情緒的結果),而是B,它是一個人對A的信念,導致情緒反應C。

對於REBT而言,執念就是B信念,而處理方式是D駁斥。

認知行為治療 CBT

認知治療的基本概念為:「我們的思考方式影響我們的感覺」,因此「改變我們的想法可以改變我們的感受。」—《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

認知行為治療發展到第三波,下文會再提及。


斯多葛主義

實踐斯多葛主義的第一項原則:我們不是對事件做出反應,而是對我們對事件的判斷做出反應,這種判斷取決於我們自己。—《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理情行為療法之父艾里斯認為,其ABC理論可追溯至受斯多葛與伊壁鳩魯主義影響,在ABC理論中的B信念,也就是斯多葛主義中的「判斷」,在佛法中稱為「第二支箭」。

斯多葛學派的基本策略是正確看清「我們所能掌控的事物」與「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之間的界線,只將自己的欲望投注於前者,也就是在自己意志範圍內的事物,這就是他們所說的禁慾。愛比克泰德認為的「自由人」,也是指不受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影響,能夠分辨自己辦得到、辦不到的事再採取行動的人。—《奴隸哲學家的人生通識課》

區分「能掌控的事物」與「無法掌控的事物」是影響認知治療、意義治療等的重要觀點之一,在寧靜禱文、《入行論》安忍品等中也看的到相同觀點。

控制的二分法:將事物分成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讓愛控制的心學會斷捨離。—《善用悲觀的力量》


寧靜禱文

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不能控制的事);
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能控制的事);
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 —《寧靜之道:在「寧靜禱文」中找到平安喜樂》


《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若事尚可為(能夠控制),云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不能控制),憂惱有何益?—《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四、情感管理(情感接受)

對於理智層面的理解,情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對於執念更深的層次在於情緒。

執念真正的起因是背後的情緒,因此,就算放下執著的人或東西,如果無法同時放下心中的情緒,執念永遠不會消失。—《放下執念,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接受」是情感管理層面的重點與最終歸宿。

壓力管理的「四A」

避開(avoid)、改變(alter)、接受(accept)、適應(adapt)

可以依「控制的二分法」劃分:

  • 能夠控制的壓力:避開(avoid)、改變(alter)
  • 不能控制的壓力:接受(accept)、適應(adapt)

聖嚴法師「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禪的態度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後就把它放下。無論遭遇何種狀況,都不會認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經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能讓它不發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發生,擔心又有什麼用?擔心、憂慮不僅幫不了忙,可能還會令情況變得更嚴重,唯有面對它才是最好的辦法。—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接受與承諾治療(ACT)

ACT是認知行為治療的改良版,包含了接受、與此刻連結、脫離糾結、價值觀、自我為情境、承諾行動這6大幸福妙方。—《就要傻冒樂天派,缺憾人生才完美》

  • 接受:如何減少痛苦的想法和感受的衝擊和影響。
  • 承諾:採取行動來建立富足、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接受與承諾當中的「接受」是指:活在當下、成為自己的觀察者、看到自己糾結的想法及情緒、應用各種技巧及隱喻,讓它們的影響縮小成一個小包袱,再帶著這個小包袱去「承諾」。而「承諾」則是指:在價值觀的引領下,一步一腳印地去實踐自己生活中重視的事情。—《就要傻冒樂天派,缺憾人生才完美》


辯證行為治療(DBT)

辯證行為治療(DBT)立基於辯證法概念的治療,讓這些遭受壓倒性情緒海嘯的人,能不帶判斷地接受所有的感受和行為,同時試圖改變它們之間的衝突,進而在「改變」及「接受」之間得到平衡,獲得身心的安穩。—《從情緒海嘯到身心安穩的辯證行為治療聖經》

辯證行為治療仰賴接納和改變:

  • 接納:痛苦耐受、了了分明(Mindfulness)
  • 改變:情緒調節、人際效能

全然接納並非意味著你寬恕或同意其他人的惡行,而是指你不再試圖藉由生氣和責怪現況去改變已發生的事。—《辯證行為治療技巧手冊》


五、認同(葛吉夫的第四道)

「視為同一」或「認同」,是一種奇特的狀態。人在認同裏面度過他的大半生。在「認同」的狀態下,人無法不偏不倚何地察看他所認同的事物。實際上,「顧慮」就是與他人認同。它是一種不斷地惱別人對他怎麼想、是否公平對待他、是否器重他等等的狀態。—《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

執念的底層是認同,「在『認同』的狀態下,人無法不偏不倚何地察看他所認同的事物。」簡言之,執念是「認同某種信念、價值觀」,表層著重於「念」,底層著重於根源「執」。

  • 執:執著、認同
  • 念:信念、判斷、價值觀

以佛法而言,不只對「第二支箭」認同,根源在於對「第一支箭」的認同。例如「痛」是第一支箭,「苦」是第二支箭,苦是認同信念所附加於痛之上的,但痛也需要有個受者,痛需要認同有這個受者的信念。

認同是種「黏在一起」、「視為同一」、執念的「執」的狀態。以演戲為喻,就是入戲太深,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無法分離的狀態:「我就是某個角色,所以我應該有某種信念、判斷、價值觀。」


六、我愛執:欲求自利的想法

「愛我執」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一種是用「對我的貪」來解釋「愛我執」;另一種解釋則是在「對我的貪」之外,再加上「自利作意」。

如果不打算修出離心與菩提心,只需要概略知道「貪欲是由對我的貪產生」就夠了,其間的來龍去脈不必弄得很清楚;但若有意修習出離心與菩提心,愈清楚貪欲如何由對我的貪產生,對內心愈有幫助。

我愛執是欲求自利的想法;而我執是執我為諦實成立。—圖滇悲桑格西

先不論嚴謹的佛法,「對我的貪」應可說是生物之所以生存的基礎,往上一層說生物都有「貪生」的本能,「怕死」應該是比較晚發展出來的避苦策略,而對死亡的反向思考導致存在焦慮。

簡言之,如果生命是值得犧牲的、意義凌駕於生命之上的、死後能轉生淨土的,那麼對於「貪生」也就存在質疑,從「為何怕死?」轉向「為何貪生?」與「對我的貪」。


七、我執:執我為諦實成立

絕大部分的煩惱都源自於貪。而在眾多貪的對境當中,我們最常貪的就是「我」,但是如果我們心中所貪的那個我是不存在的,請問:從無始以來直到現今,我們到底在做什麼?

我們心中所想的那個我不存在,但是我們的起心動念當中會不斷地現起我執――我的身體、我的心、我想去哪裡、我想做什麼事情。當我們想著「我」的時候,我們所執著的那個我就是能掌控身心的我;就是因為這個錯誤的念頭而衍生各式各樣的煩惱。簡單來說,所有的煩惱都是圍繞著我們想著「我」的這個念頭;講得更直白一點,所有的煩惱都是圍繞著我執。—如性法師〈四聖諦(一)〉

執念最終的底層應是「我執」,這邊亦不探討嚴謹的佛法,「簡單來說,所有的煩惱都是圍繞著我們想著『我』的這個念頭;講得更直白一點,所有的煩惱都是圍繞著我執。」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寶鬘論》說:「若時有蘊執,彼即有我執,有我執造業,從業復受生。」其中,「蘊執」即法我執,「我執」即人我執,意即有法我執者,一定有人我執。人我執是輪迴根本,只要有人我執就一定會造業,造了業就會受生。—見悲青增格西〈要用自相空的空正見斷煩惱障〉

不過這也偏向斷見,「名言有」是中觀不落斷見的見解,當然這之中包含各種不同觀點的辯論,但對於非佛教信徒而言,順世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等唯物論思想,落入斷滅見、走向虛無似乎比起「信仰」不落斷見更為「科學」?

存在主義治療的亞隆,就採用伊壁鳩魯的死亡觀點,認為沒有來世,所以人應該積極於此生,相信來世或許只是種逃避過好此生的方式,而逃避絕望,正是種強迫相信人生有意義的虛無主義模式。換言之,相信惡有惡報、人生是公平的、上輩子燒好香等觀點是更接近於虛無主義的,因為在現世你知道實際上並非如此。

不過確實有人因「相信只有此生」而鬆口氣,也有人因「相信還有來生」而鬆口氣,套用至寧靜禱文作為結尾:

  • 相信還有來世,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 相信只有今生,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 請賜我難得糊塗的智慧與視角,以知道二者不二。
avatar-img
100會員
43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年底停下重新整理裝備,笨重的行囊只會拖累前行的步伐。
想的太透徹很容易極端。
反對的善巧,在於踩贊同之油門。
想買房,那就期待戰爭吧!
良好的狀態在於半夢半醒之間。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年底停下重新整理裝備,笨重的行囊只會拖累前行的步伐。
想的太透徹很容易極端。
反對的善巧,在於踩贊同之油門。
想買房,那就期待戰爭吧!
良好的狀態在於半夢半醒之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探索宮崎駿、高畑勳和吉卜力工作室的令人著迷的動畫世界。這篇文章深入挖掘了這些天才藝術家的心靈,以及他們在動畫中所傳遞的深刻信息。了解高畑勳的神奇創造過程,以及宮崎駿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如何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文章還揭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內部運作,以及為何宮崎駿選擇零宣傳的方式上映他的最新作品。
Thumbnail
如今我們在面對已經出世的AI技術,我們要一再的詢問自己,當AI出現了之後,人類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要怎麼面對我們與AI哪裡不同?
Thumbnail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直持續思考,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思考品質究竟如何?或你看似在進行思考,但其實只是在同一個思維區域進行執行?更進一步的來說,你會不會對自己少了質疑的勇氣? 這次我們透過閱讀「逆思維」來認識到思考只是必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每一次思考時,執行「深度」的重新思考,透過反覆驗證你才有...
Thumbnail
【生活隨筆 #4】 與其複雜地思考它,不如單純地去看待,化繁爲簡吧~ 這幾天又開始執行了一件該做且想做的事情,結果意外地順利,於是體悟到真的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想太多只會讓自己躊躇不前,一直掛心那件事情,反而讓其他事情的進度也跟著進展不順利。 就像其他篇裡談到的極簡生活,剛開始想執行時很難
Thumbnail
【隨筆散文】光影引發的哲學思考(二)。銀河鐵道之夜 存在與否 逃離洞穴 過去這樣的假想的死亡體驗,讓我在讀那到那些美麗的詩句時,不斷好奇死亡與黑暗的連結。 當我們失去光融入黑暗、脫離人群,獨立在人群外是否還算一種存在呢?反過來說我們在光明之下就又算存在了嗎?這又讓我想到前陣子朋友推薦我去看的〈銀河鐵
Thumbnail
我手中的燈籠,使眼前黑暗的路途與我為敵。——泰戈爾 這是有天我突然想找找哲學相關的網路資料看到的哲學名言。而這句話讓我覺得特別有深意,而且也非常有畫面感。 「對啊!這世界的一切都是對比才被賦予價值的。」這句話讓我有這樣的思考。而這樣的概念又讓我聯想到道家思想某些部分。光與影的對立,這種二元論觀念,就
Thumbnail
2021年的第一次長期出差,從石川出發,足跡遍布了關東、四國、九州,總移動距離超過3000公里,而2021下半年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這系列文章紀錄了我2021年10月出差時的雜感,內容有短有長、正經也有北爛,大家就抱著殺時間的心態跟我一起走一趟吧!
Thumbnail
在宗教界服務數十年,發現許多人、許多香客,跑遍全省各大小廟宇、宮壇 問過無數起駕神明、靈媒,接觸過許多宗教人士、道師、法師或號稱通靈之人 也朝山拜山拜廟、禮佛唸經超渡吃齋,樣樣都來 跑遍了大江南北,錢花了也花了,精神也耗進去了,說虔誠也蠻虔誠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探索宮崎駿、高畑勳和吉卜力工作室的令人著迷的動畫世界。這篇文章深入挖掘了這些天才藝術家的心靈,以及他們在動畫中所傳遞的深刻信息。了解高畑勳的神奇創造過程,以及宮崎駿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如何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文章還揭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內部運作,以及為何宮崎駿選擇零宣傳的方式上映他的最新作品。
Thumbnail
如今我們在面對已經出世的AI技術,我們要一再的詢問自己,當AI出現了之後,人類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要怎麼面對我們與AI哪裡不同?
Thumbnail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直持續思考,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思考品質究竟如何?或你看似在進行思考,但其實只是在同一個思維區域進行執行?更進一步的來說,你會不會對自己少了質疑的勇氣? 這次我們透過閱讀「逆思維」來認識到思考只是必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每一次思考時,執行「深度」的重新思考,透過反覆驗證你才有...
Thumbnail
【生活隨筆 #4】 與其複雜地思考它,不如單純地去看待,化繁爲簡吧~ 這幾天又開始執行了一件該做且想做的事情,結果意外地順利,於是體悟到真的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想太多只會讓自己躊躇不前,一直掛心那件事情,反而讓其他事情的進度也跟著進展不順利。 就像其他篇裡談到的極簡生活,剛開始想執行時很難
Thumbnail
【隨筆散文】光影引發的哲學思考(二)。銀河鐵道之夜 存在與否 逃離洞穴 過去這樣的假想的死亡體驗,讓我在讀那到那些美麗的詩句時,不斷好奇死亡與黑暗的連結。 當我們失去光融入黑暗、脫離人群,獨立在人群外是否還算一種存在呢?反過來說我們在光明之下就又算存在了嗎?這又讓我想到前陣子朋友推薦我去看的〈銀河鐵
Thumbnail
我手中的燈籠,使眼前黑暗的路途與我為敵。——泰戈爾 這是有天我突然想找找哲學相關的網路資料看到的哲學名言。而這句話讓我覺得特別有深意,而且也非常有畫面感。 「對啊!這世界的一切都是對比才被賦予價值的。」這句話讓我有這樣的思考。而這樣的概念又讓我聯想到道家思想某些部分。光與影的對立,這種二元論觀念,就
Thumbnail
2021年的第一次長期出差,從石川出發,足跡遍布了關東、四國、九州,總移動距離超過3000公里,而2021下半年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這系列文章紀錄了我2021年10月出差時的雜感,內容有短有長、正經也有北爛,大家就抱著殺時間的心態跟我一起走一趟吧!
Thumbnail
在宗教界服務數十年,發現許多人、許多香客,跑遍全省各大小廟宇、宮壇 問過無數起駕神明、靈媒,接觸過許多宗教人士、道師、法師或號稱通靈之人 也朝山拜山拜廟、禮佛唸經超渡吃齋,樣樣都來 跑遍了大江南北,錢花了也花了,精神也耗進去了,說虔誠也蠻虔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