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視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就如同,我知道的沒都告訴別人一樣

別人也沒把知道的所有事物,全部都告訴我

(有些也不一定是刻意不説,而是腦子裡就像個宇宙似的,容納著太多思考模式)

或者其實是,我知道他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一方或雙方,誤解著

 

「『全知視角 』是一種概括,

也是能助於釋然的一種方式。」


(即使實際一個人能看到的面向有限

例如「他還不懂」

但,他真的不懂嗎? 

畢竟, 也不是所有東西都會/要被表達出來

言語 表達 互動也始終只是表象、 形式....始終不代表全部

 

連,我上面提的這些文字敘述,都是。


raw-image


最後分享一句,很喜歡的一句話

「你若能欣賞萬物,便能保有自由

 (關鍵詞是欣賞」,他具有旁觀者/觀測者的,中性視角)


分享繪圖、文字、詩歌等創作。 「永遠,都有新的發現吧!」 ---只要你身處在這片宇宙, 機會就可以再被創造。 「我的課題 ,也同時會是, 我要帶給這個世界的禮物吧。」 ---我的痛苦、恐懼,終將化作 詩、歌、圖、文。 【生死迴廊Art Gallery】一個用 藝術 訴說宇宙故事的人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愛因斯坦「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它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每個人,活著都帶有使命」 而,曾思考過,所謂的使命呢, 究竟是宇宙賦予的(神)? 還是我自己去定義的(我)?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想投胎 ,我目前的理解上,釐清有三種狀況: 1、發願 你的潛意識靈魂,當初真的有想做到什麼(發願)曾有想要帶給世界什麼你能做到的改變/貢獻,而來。 (有句話我蠻喜歡的:「改變你能改變的事物」。不是硬性什麼都要改變....
「愛心愈大,恐懼愈小。」 之前暑期參與長生學(能量醫學)時看到的句子。 印象頗深刻的。 即使短短幾個字,至今在面對各種恐懼時,也覺得仍是很受用的心法、能量小語 (當你心量大時、尤其是擁有一顆不單利己的助人之心與為環境貢獻的動機, 你將超越負面感受、甚至反而去 包容 那個感受的自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愛因斯坦「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它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每個人,活著都帶有使命」 而,曾思考過,所謂的使命呢, 究竟是宇宙賦予的(神)? 還是我自己去定義的(我)?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想投胎 ,我目前的理解上,釐清有三種狀況: 1、發願 你的潛意識靈魂,當初真的有想做到什麼(發願)曾有想要帶給世界什麼你能做到的改變/貢獻,而來。 (有句話我蠻喜歡的:「改變你能改變的事物」。不是硬性什麼都要改變....
「愛心愈大,恐懼愈小。」 之前暑期參與長生學(能量醫學)時看到的句子。 印象頗深刻的。 即使短短幾個字,至今在面對各種恐懼時,也覺得仍是很受用的心法、能量小語 (當你心量大時、尤其是擁有一顆不單利己的助人之心與為環境貢獻的動機, 你將超越負面感受、甚至反而去 包容 那個感受的自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Thumbnail
沒辦法直視 一個不存在的人 他是否知道我 想確立的容貌 裝飾上 色白 淡化了輪廓 在手心上 畫一扇窗口 蒙上眼 看看你曾撫觸的 另一個 或另一半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走遍步每一個角落與心境 無論何時 看的心思與意境 總是不一樣 但始終相信 望眼欲穿 竟收眼底 歷經了 深切體會的那一切 是如此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時日已久 總讓我體會深刻 當下那每分每秒 在沉默的背後 總會有焦頭爛額一刻 並深思熟慮思考著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重新定義你內在的已知和未知,敞開心迎接生命之流,專注當下此刻, 你會與內在的神性連結,與較高意識連結, 你會安處於你之內,感到自由與合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Thumbnail
沒辦法直視 一個不存在的人 他是否知道我 想確立的容貌 裝飾上 色白 淡化了輪廓 在手心上 畫一扇窗口 蒙上眼 看看你曾撫觸的 另一個 或另一半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走遍步每一個角落與心境 無論何時 看的心思與意境 總是不一樣 但始終相信 望眼欲穿 竟收眼底 歷經了 深切體會的那一切 是如此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時日已久 總讓我體會深刻 當下那每分每秒 在沉默的背後 總會有焦頭爛額一刻 並深思熟慮思考著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重新定義你內在的已知和未知,敞開心迎接生命之流,專注當下此刻, 你會與內在的神性連結,與較高意識連結, 你會安處於你之內,感到自由與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