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歐麗娟【中國文學史】課堂筆記——單元3.先秦文學(二)

raw-image

寓言

  • 寓言是具有言在此意在彼的性質,且富有教育意味的獨立故事。
  • 《戰國策》中,策士為說服國君,開始廣泛使用寓言。
  • 「寓言」這個名詞,最早在《莊子》中出現。「寓言十九,借外言之」意即「言在此,意寄於彼」。
  • 現代寓言的定義:
  • 故事是它的肉體,教訓是它的靈魂。
  •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對寓言的定義:寓言是作者别有寄託的故事,有兩大要素:一、故事性;二,寄託。


歷史著作:史傳散文

  • 《左傳》、《國語》、《戰國策》
  • 歷史著作發展了文字的敘事能力,影響歷代小說的形成和發展。

《左傳》:

  • 戰國初年的作品,有系統地記述了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的重大事件,尤其以戰爭場面和外交辭令的記述尤為出色。
  • 《左傳》具備了大量的小說和戲劇元素,形成文史結合的傳統。
  • 晉代范寧《穀梁傳集解序》:「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
  • 「艷而富」,詞彙豐富,有文字的感染力,接近文學。
  • 「失也巫」,從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像巫師胡言。
  • 唐代韓愈《進學解》:「《左氏》浮誇。」

《國語》:

  • 《國語》的史學價值:第一部國別史,成書於戰國初年。

《戰國策》:

  • 在秦統一以後匯集成書,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各國外交的情況。

文學上的特色:

  • 富於文采,往往以鋪排誇張的手法和絢麗多姿的詞彙來敘事說理,因此展現出酣暢淋漓的氣勢。
  • 描寫人物的性格和活動,也更加細緻與生動活潑。
  • 策士的說詞往往利用生動的寓言故事。
  • 史書與小說,同樣有人物、情節等元素,歷史寫作與小說創作實際上有相通之處。
  • 倪豪士認為:《莊子》、《孟子》、《國語》、《戰國策》裏使用了小說的寫作技巧。《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則為後世小說提供了題材。到六朝的志怪傳奇才算是小說真正出現的時代。


諸子散文/哲學著作

  • 主要是一些理論、學說、知識主張,是論辯式的說明,是論說文。
  • 蘇洵評《孟子》:「語約而意盡,不為巉刻斬絕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 孟子因此成為唐宋古文運動所效法的典範。
  • 文氣說:文學感染力的奧妙——「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 《莊子》提供了很多神話題材,而且善於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理。
  • 藝術形象是經過塑造,經過精心設計的象徵,例如:形殘神全的支離疏對比形全神殘的一般人。
  • 莊子使寓言故事深入讀者腦海,由讀者慢慢領略其中智慧。
  • 《莊子》包含很高的抒情性,以高度表現力來呈現。
  • 「言不盡意」,因此多用藝術形象來表達。
  • 荀子的論證和邏輯性,均勝過莊子和孟子。
  • 荀子的賦篇,被視為漢賦的其中一個來源。「賦」就是要獻給君王貴族的文字。
  • 荀子的寫作方式是問答體,「前半設課、後半破謎」。
  • 荀子亦成為詠物文學的肇端。


美國漢學家狄百瑞:

「儒學偏愛用對話體作為表達手段和學習形式,這種文風深具影響力,後來甚至滲透到禪宗。對話是一種交流方式,因此不同於議論體,而對話體能產生出更大的影響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