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書海隨記》

365公開內容

讀書、逛書店、遊走圖書館時的一些腳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我從1983年《雲州大儒俠》開始看,到《苦海女神龍》第二十集末,才看到首次把這系列稱為「黃文擇布袋戲」⋯⋯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第一講 反動與先驅》說:「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Thumbnail
瓊瑤在今年12月4日離世後,捲起了讀瓊瑤作品的小風潮,但在又以瓊瑤的《我的故事》和林婉珍的《往事浮光》特別受歡迎。世人都是喜歡看熱鬧的,特別是同一件事的兩個版本。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Thumbnail
莫以他芳華,否我葉繁盛。 花開各有時,草木各有性。
看到胡燕青的言論,可謂貽笑大方。「嚴肅文學」的定義本來就不怎麽嚴肅,所以不用討論了。倒是看鄺保威說說張愛玲怎麽談瓊瑤,是頗有趣味的。
Thumbnail
小說還是要通俗一點比較好。張愛玲自己的作品也有分,早期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等我讀得下去,也能欣賞,但是晚期的小團圓、相見歡、浮花浪蕊,很不容易看懂,第一次看簡直不知所云(或許會再看第二次,只是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既然大多數人都不容易看懂,自然不會大紅,要紅也只有在文學界裡紅而已。我雖然不喜歡粗製濫造、公式化的情節,也不喜讀燒腦艱深的隱晦文字。閱讀就是為了樂趣,何必那麼傷腦筋呢
現在讀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讀了大概三分之一,當中引了很多清朝學者的見解⋯⋯
Thumbnail
近來還是覺得押韻的新詩比較有詩味,不押韻總缺了點雕琢的感覺⋯⋯
Thumbnail
忠於所愛,浪漫至死,絕不停息。🤔
我向來對風雲時代出版的「倪匡奇書二十一」系列非常不以為然⋯⋯
Thumbnail
單田芳《童林傳》第六十七回說到群俠大破烈焰寨後,直到第七十五回都是大筆交代陸銀與李鷹以及上一代的怨仇,第七十六回才又回到童林身上。算是《童林傳》從頭至今第一次轉入支線情節,這麽多回都沒有童林出現。 這種大筆補敘的方法,也曾出現在王度廬作品之中,包括《鶴驚崑崙》結尾部份和《臥虎藏龍》中補敘玉嬌龍學藝
Thumbnail
百度百科上對於趙煥亭《奇俠精忠全傳》的情節,用了數十字概括,簡單扼要,卻也太簡單了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