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釀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和自己談的一場戀愛

raw-image

即使這幾年看過的電影逐漸增加,接觸不少國內外作品、影史百大,或是標榜「此生必看」的電影,每當有人問起「最喜歡的電影是哪部?」,我心中浮現的依然永遠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

2011 年《那些年》上映後迅速引發熱潮,媒體爭相報導,電視上也頻繁播放預告片。預告中,柯震東用青澀的聲音說:「真實人生裡,有些事完全沒有答案。」下一幕,一腳踏進跑道上的水窪,濺起的水花與電影的字樣一同浮現──那是我還會認真看電視廣告的年代。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海報 / IMDb

小時候對電影其實並不特別愛好,第一次想進影院也只是為了跟上《海角七號》的熱潮。但《那些年》不同,看了無數次的預告後,不停被片中青春的畫面、動人的配樂,還有當時認為非常熱血的台詞所感動,我真的好想一睹《那些年》的全貌。只可惜當年我未滿 12 歲,只能目送姊姊與友人兩人一台腳踏車前往影院,我則是留在家中,等待姊姊回來分享心得。

由於不能去影院,那就只剩電視一途了。在串流平台尚未發展的那時,想看什麼院線電影只能等待下檔至電視台,於是那段日子我認真盯著電視,終於等到「《那些年》即將播出」的廣告後,馬上記下播出時間,並向家人宣傳:「 3 月 24 號晚上九點,大家要一起看《那些年》哦!」。爸媽實在拗不過我,於是那天晚上取消九點上床睡覺的限制,我們一家人擠在客廳小小的藤椅上,等待電影首播。

電影開始,帶著泛黃氣息的房間裡,桌上擺著一顆鮮紅的蘋果,鏡頭緩慢移動,旁邊的筆記本因為風的吹拂而翻頁,最終停留在寫著「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的那頁。接著,鏡頭再慢慢拉遠,一件背後被藍色原子筆刺出一點一點藍色斑點的制服襯衫掛在門上,而成年柯景騰的身影終於出現在畫面中⋯⋯。時間回溯,〈七匹狼〉的配樂響起,高中的柯景騰騎著腳踏車,一手抓過路邊餐車老闆遞出的早餐,搭配口白:「 1994 年,那一年,我十六歲⋯⋯」。電影的前三分鐘,我便覺得對了,這是我不曾經驗卻嚮往的九〇年代。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劇照 / IMDb

那次的電視首播全程沒有廣告,且幾乎跟電影版差不多,除了打手槍的畫面被剪掉以外,我也一窺了柯景騰的屁股。雖然全神貫注地看完整部電影,但十歲的我只能站在作為主角的柯景騰的視角去理解劇情。所以我替柯景騰舉辦格鬥賽的心意不被領受而抱不平、認為阿和的趁虛而入很沒風度。也因為不懂電影虛實交錯的手法,所以想不透為什麼柯景騰幫沈佳宜擦了眼淚、道了歉,他們倆依然沒有和好?為什麼明明親著沈佳宜的柯景騰,突然變成親全聯先生?

儘管抱著這些疑惑,但這都不減我對《那些年》的喜愛,因為我終於一了心願,目睹了一段青春熱血的九〇年代校園愛情。雖然結局充滿遺憾,但《那些年》貼合了我對復古的想像,以及關於喜歡一個人最美好、最深刻的模樣。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劇照 / IMDb

高二那年暑假,我又再次重看了《那些年》。當初明明是為了談場高中的戀愛而放棄第一志願的女校,改選第二志願的合校,結果兩年過去了,戀愛還是沒談到。於是在某個心中突然湧起「真的好想要談戀愛啊!」的夜裡,我點開了手機裡的《那些年》。

長了六年的腦袋,加上對小說版《那些年》的理解,初次觀影後的疑惑這次竟然迎刃而解。不僅如此,這次我從柯景騰變成了沈佳宜。我開始能夠同理沈佳宜,理解她在放天燈的時刻選擇不說出「好,在一起」四個字的猶豫;明白她為柯景騰因爲格鬥賽受傷的不捨,被誤解為否定他的那種委屈。不過即使當了沈佳宜,我也還是喜歡柯景騰,因此對他們的結局仍抱有遺憾,並想著「如果柯景騰再成熟一點」、「如果沈佳宜再放軟一點」之類的,對於平行世界可能的想像。就像他們在九二一地震後久違地打的那通電話,柯景騰在電話的一頭說:「也許在那個平行時空裡,我們是在一起的」,沈佳宜則寬慰地回應:「真羨慕他們啊。」。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劇照 / IMDb

最後一次重看,是大一某個夏日的悶熱夜晚。那天因為搭公車時經過國北教大,無意間發現眼前那道斑馬線,就是阿和牽著沈佳宜走過、曹國勝在前方停著紅燈,眼睜睜目送兩人離開的那道斑馬線,於是當天晚上便興起了重看的念頭。這次重看,我無法再只當柯景騰或沈佳宜,而成了純粹的局外人。或許是旁觀者清,我發現小時候原以為燃燒生命、用盡全力愛著沈佳宜的柯景騰,其實更愛的是那個為了追求沈佳宜而閃閃發亮的自己。對於他們的結局,我也再無法湧生遺憾之情,因為明白這是他們共同譜出的結局,沒有誰錯過誰,什麼平行世界都只是枉然。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劇照 / IMDb

三次觀賞《那些年》,從不解、遺憾,到釋懷,即使這期間我依然沒有收穫一場如柯景騰一般熱血的戀愛,但應著從其他故事學到的經驗,東拼西湊,竟也明白了《那些年》裡柯景騰與沈佳宜的那份情誼,只能是某個限定時間裡的幸運。從柯景騰、沈佳宜,到最後成為旁觀者,我好似和自己談了一場勢必得長大的戀愛。

我也想,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之所以難以被超越,是因為現在很難再如此單純地去注視、去喜歡一部電影,就像柯景騰很難再如喜歡沈佳宜那般閃閃發亮地喜歡別人。當《那些年》裡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拆解、琢磨、理解以後,純粹的喜歡不復存在,過往的感受與記憶不斷地更新並疊加在原本的喜歡之上,融進我的記憶裡,而最終,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也隨著時間逐漸變了形。或許那份喜歡如柯景騰一樣,是對於《那些年》、那些年,更是對於那個曾經純粹的自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劇照 / IMDb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