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2024/6

    1. 《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game(PS4)/2020/★★★★

    《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

    《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

    在2020年(居然)把3A級預算拿來做JRPG,製作出的結果大概就會是《FF7re》,完全是令我這個沒玩過什麼3A遊戲ㄉ小菜雞歎為觀止的畫面(城鎮、天空,各種驚人的鳥瞰米德加)和演出(俐落流暢的打鬥動作、細微深刻的神情表現);又以原作當年的轟動程度,完全可以想像時隔二十年宣佈重製消息時老玩家們的激動和感動(不過好像當時發售日期一拖再拖就是ㄌ)……

    整體的世界觀架構、個別的主配角設計,乃至於與之緊密結合、連貫且緊湊的主線故事,加上激昂抑或是優美的音樂表現,都成就了《FF7》之經典。而在遊戲性方面,十分彈性的難度選擇、對動作苦手ㄉ我而言拿捏恰好的一般難度(稍有挑戰性但不至於自虐),以及數量略多但都還算有趣的支線任務,都為整個遊玩體驗帶來正向的效應。

    (接下來稍微有劇情雷)

    要說比較微妙的部分,大概就是重製版新加入、「菲拉」的存在以及所謂「命運」或說世界線的設定……從製作角度來說,完全後見之明地來看,可以理解想要在這第一部曲的結局安插一個大BOSS;更甚,菲拉的設定或許也可看作是一種敘事的野心,展露重製版想與原版對話的意圖——主角們對於菲拉/命運(亦即原作的世界線)有所意識並開始反抗,或許暗示著重製版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會有所不同?

    但即便都理解這些設計(事實上這些也都是一頭霧水ㄉ玩完之後查了資料才知道),其具體帶來的影響,好比賽菲羅斯和艾莉絲(中期開始)的各種謎語人演出,我自己是感覺挺令人困惑甚至出戲的……乃至於到了結尾大BOSS,超華麗炸裂的場面和演出,但因為對當下ㄉ情況其實就……挺茫然的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在打啥……結果就是情緒跟不太上演出的感覺,它演它的我在那不明覺厲但說實在沒啥熱血或感動的情緒,個人會覺得是比較可惜的點吧。

    -

    2. 《迷宮飯》/anime/2024/★★★★☆

    《迷宮飯》/manga/2014(53話-97話)/★★★★

    《迷宮飯》

    之前看過一部挺讚的動畫叫《別對映像研出手!》,大概是那時第一次知道「設定廚」這個概念,但一直沒怎麼接觸到有這種傾向的作者,直到《迷宮飯》——容納許多種族的奇幻世界、複雜而寫實的族群互動與關係,以及立於奇幻文類傳統之上卻又因幾乎全部可「料理化」而顯得新奇無比的各種魔物,再佐以滿滿的生物學與烹飪知識——既創意又嚴謹地編織起一張細緻豐富的「設定之網」,並完美地示範何謂「光用設定就讓故事好看起來」(隨意舉例,關於魔像和使魔的設定和呈現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熟知西方奇幻傳統的人)。再加上扳機社總能賦予作品他們特有的那種動作表現力,更顯著地為本作的趣味帶來滿滿加乘效果——

    (以下微雷)

    然而,《迷宮飯》的野心遠遠不僅止於此。前幾集描繪主角群在迷宮中遭遇各種魔物、將牠們做成或者利用牠們做出各種料理,並聰明地調動各種作品獨有的要素來引發笑點。若是習慣看日式動漫的人,大概難免會直覺地將其歸類為類單元劇架構的作品,因此完全預料不到接下來乍看十分大膽、事後看卻是精巧安排的轉折——故事主線忽而浮現,不僅有效創造出跳脫窠臼、打破典範的效果,且與整部作品已編織架構起的巨大設定之網緊密地纏繞交疊,扣合為一,進而使《迷宮飯》的深度陡然拔升……

    (以下漫畫結局雷)

    從始至終,《迷宮飯》始終貫徹劇情和設定的完美結合、核心概念與訊息的清晰且完整;不過,若要非常挑剔,就我個人的美學而言,本作的結局收得似乎還是太過圓滿或說保守,這使得中後期故事中數度揭露較黑暗冰冷的元素(西方精靈的冷酷、對於「慾望」複雜且精彩的描寫等)在尾聲被比較和緩地處理或降為次要,沒能有更加深入的挖掘,大概是我主觀認為較可惜的部分。

    -

    3. 《夜晚的水母不會游泳》/anime/2024/★★☆

    《夜晚的水母不會游泳》

    原創番:因為完全無法預測劇情走向,也沒有評價好壞可以參考,追起來的體驗總是十分刺激,這週好看下週難看下下週又突然好看起來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每週跟追《水母》的觀眾們,在這一季大概都經歷了這般雲霄飛車式的心路歷程……

    當代感十足的背景和設定、互推互粉的少女主角群一起做音樂的正向故事、穿插滿滿的(偶爾過激的)百合貼貼,《水母》理應有(至少)爭奪季霸權作品的潛力。然而,主支線比例的拿捏不穩,乃至作品定位有時顯得游移不定,中後期節奏略有失速的情況,以及個人認為最為致命的收尾略嫌草率,都令本作最終淪為殘念神作。

    -

    4. 《無職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S2/anime/2023/★★★

    《無職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S2

    本月之所以拖更,《無職》一定是罪魁禍首(之一)吧……

    相比起第一季還有製作優秀這個優點,第二季在這方面便顯得差強人意;不過在描寫奇幻世界的日常生活上,《無職》仍很能把控住一個舒適的敘事節奏,偶爾也可見趣味或細膩之處(比如諾倫那一集)。季末幾集的調性轉變、緊張壓力主線的回歸,幾個情緒強度極高的場景描寫和氛圍營造,個人認為也處理得可圈可點。

    然而,《無職》對「性」主題的極度強調、以「性」貫串諸多情節,並且最嚴重、最致命的恐怕在於這是某種異性戀男性青少年式的對「性」平板且幼稚的想像,從頭到尾仍令我無法忽略,觀看全程如鯁在喉,時不時就刺一下使我隱隱作痛。

    (以下有雷)

    承接第一季結尾艾莉絲的不告而別,第二季上半季用了大量篇幅(幾乎可以說是上半季的主線?)來處理魯迪的心因性性功能障礙問題。在探索、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有大量關於性的描寫和敘事自然是合情合理,但關鍵在於《無職》所展現對性的觀點實在太過淺薄(比如去妓院「找回雄風」、藉由性行為來解消憂鬱和絕望乃至引發「男人沒有打一炮不能解決的事」等等評論),甚至令人不適(比如藉由強迫揉胸來確認自己的障礙是否還存在、從第一季延續至今的供奉內褲、剪下沾染女性初夜出血的床單……)——而這一切的性描寫和敘事,在與本作有意營造(且也算相當成功?)的寫實調性的襯托下,觀感更是從「有點糟糕」變成了「非常不妙」……

    對《無職》提出性別不政確的批判並不困難,困難在於要如何(尤其在如今這重視個人自由的時代)去論證:這樣的批判不只是個人主觀感受的無法接受,更應被上升至具一定普世規範性的客觀標準。而這終究與「理想社會」的終極大哉問緊密關連——請停止天真地相信虛構作品與現實世界絲毫無涉——非三言兩語能夠說盡談清。

    -

    5. 《一百公尺。—100M—》/manga/2018/★★★☆

    《一百公尺。—100M—》

    一路追回魚豊的早期作品!《100M》全作幾乎都聚焦於主角觀點,並且在故事最初便設計好作為主角明確鏡像的主要配角,這個有意採用的極簡架構,更能輕易顯著地凸顯、極化故事的「表」與「裡」:前者是在畫面表現力上短跑運動所體現極端的物理激烈與心理激情,後者則是角色對白中處處可見,糾纏複雜、往復交鋒的辯證思考,以及逐漸積累昇華的根本信念——這也正是魚豊最為習慣和熟練的敘事手法,已成為其作品的標誌性特徵——而隨著故事推進、「表」與「裡」漸漸合一,短跑競技於是被魚豊之筆轉化為某種生命哲學的實踐、身體化的生命哲學……

    有趣的是,若從《100M》一路順序看到《地》,尤其可見魚豊在敘事野心上的步步精進:從聚焦單一主角到果敢而縝密地描寫群像劇,從相對二元的信念碰撞收束到更加一元卻生多元(「一」有「多」的表現)的深刻人性直擊。此外,畫技(包含畫工和畫面表現力)的逐漸成熟,將《100M》、《地》甚至最新的《FACT》排開比較,也非常明顯。非常期待在魚豊的下一部作品中能看見何種嶄新風景。

    -

    6. 《孤獨搖滾!團結Band LIVE-恆星-》/film/2024/★★★

    《孤獨搖滾!團結Band LIVE-恆星-》

    第一次進戲院看演唱會電影,看完當下的心得是:演唱會很讚、歌都很讚,但為啥我是在電影院而不是在現場……不得不說,電影剛播映、演唱會一開始,信義威秀的喇叭就把我震得頭昏腦脹,除了主唱之外樂器聲音幾乎糊成一糰……老實說我也不太確定問題究竟是出在演唱會的成音還是電影院的器材,大概得用自家音響或耳機聽才能釐清了。

    不過撇除這點,《恆星LIVE》整個演唱會的設計安排確實挺好的,團結Band的歌演奏起來並不容易,不過各個樂手的實力都十分強悍(感受到這點時也不免要吐槽:高中生真的能寫/演得出這種歌嗎……二次元日本高中生真是無所不能ㄚ……),作為主唱的長谷川育美(喜多喜多)不僅能唱,現場能量也相當充沛,另三位角色聲優則各演一首歌。四人在歌曲間的互動也是一大看點,自然流露的夥伴情誼(應該是真的吧……吧……)以及全然享受演唱會氣氛的真摯興奮之情,都令人會心一笑。

    (演唱會ㄉ雷!)

    若要說《恆星LIVE》最令我驚喜之處,果然還是安可曲吧。青山吉能背起小孤獨那把「黑美人」,刷起和弦自彈自唱起〈転がる岩、君に朝が降る〉,明顯相對稚嫩甚至有點生硬的演奏姿態,卻也煥發出分外真誠動人的光芒(要知道青山吉能是因為《孤獨搖滾》為小孤獨配音才開始學吉他的)——這一刻真的完全體會到了所謂2.5次元樂團的魅力,又不禁再次感嘆道如果能在現場應援那該有多好ㄚ……

    BTW團結Band又在日本巡迴演出啦一直到7/21為止都還能抽票,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一下相關資訊唷!不過聽說鬼之難抽就是ㄌ。

    -

    7. B級音樂節 B Festival/festival/2024/★★★☆

    B級音樂節 B Festival

    幾乎是直到說出口的一剎那才想到,這可能是我近年在台灣最後一次參加的音樂祭了。B Festival 的選團總不會令人失望,各種爽快的台式經典龐克轟炸(討口一眾、餵飽豬、SHOOTUP、芭樂籽)、場內場外都緊張感十足(?)的王品FREESTYLE,乃至以不同方式將現場音樂的奇葩與瘋狂展現得淋漓盡致、完全顛覆框架想像的KING BROTHERS和渣男迷幻……

    而這次的B Festival還有這麼一個時刻:在阿強高唱起〈女孩〉的剎那(Let’s party all night!我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或許也是出國前情緒的催化和酒精使然,忽然一個悲從中來(?)感嘆起來,不知如此刻這樣聽團還能聽幾年呢?芭樂籽,乃至其他眾多我心愛團,又還能演幾年呢?我雖也稱不上什麼核心或活躍的場景成員,但凡至音樂祭都還能遇見幾位朋友,放鬆隨意地喝酒聊天——這樣的互動又還剩下多少次呢?鮮少有如此強烈體驗到所謂無常,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被無常衝擊」的時刻,以致真切地體會到為何如「把握當下」這類箴言如此老套卻又永恆,遂聊以記錄。

    「這個祭典裡全部都是汗水和脂肪/樂團和那個球隊都還是沒人看啊/誰要看什麼棒球 誰要聽搖滾樂/就讓我沉睡在大理石做成的墳墓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