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會臉紅?!

雞會臉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在生氣、害羞的時候會臉紅,有其他的動物會臉紅嗎?


首先,要先要弄清楚的是,臉紅是因為臉部血管擴張引起的。許多動物臉上都有類似的血管系統,但是,是不是跟人一樣被特定的神經系統控制,讓牠們也跟我們一樣,在特定的情境下會臉紅,這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要回答這個問題,目前的答案是:會!雞會臉紅。


最近法國的研究團隊,想了解鳥類是否會臉紅,於是他們挑選了10隻佩金矮雞(Pekin bantam)與8隻默茲雞(Meusienne)來觀察。為什麼只觀察這麼少的雞,是因為他們認為要觀察同齡的同種鳥類比較不會發生太大的個體差異;另外,他們排除了公雞,因為公雞與母雞在面部結構上有差異,尤其是雞冠與肉垂相差更多。排除公雞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公雞通常攻擊性比較高,這樣情緒的變化會比較大。


研究團隊對這18隻母雞進行了為期四周的拍攝,每天從早上10點拍到下午6點,避開日出與日落。前兩週主要專注在拍攝日常行為,如休息、進食、梳毛、洗澡與警戒反應;第三週則進行了獎勵測試與捕捉測試。之所以等兩個星期才做這些事,主要是要讓雞適應人類觀察者的存在。最後一週則補拍一些前面沒有拍到或沒有拍好的片段,如進食與洗澡。研究團隊確定每一種行為與情境都收集了20分鐘的影片。


研究團隊發現,雞的羽毛也是牠們很重要的心情溫度計。在吃飯的時候,羽毛呈現貼伏狀態;休息、梳毛、洗澡的時候則羽毛蓬鬆;警戒與被捉時,羽毛就會亂糟糟的。


雞會臉紅。左:休息狀態。中:被捉。右:洗澡。圖片取自期刊

雞會臉紅。左:休息狀態。中:被捉。右:洗澡。圖片取自期刊


但是,雞真的會臉紅!研究團隊發現,牠們在警戒與被捉時臉最紅(上圖中);其次則是接受獎勵以及洗澡的時候(上圖右);而在休息、梳毛的時候則不明顯(上圖左)。而且,最能看出牠們是不是在臉紅,要看牠們的臉頰與耳垂,比看雞冠與肉垂更準確。


所以,雞在緊張的時候會臉紅。了解雞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更好的照顧牠們,讓牠們維持在身心健康的狀態。希望未來能有更進一步的研究,讓我們更了解鳥類的心靈世界。


至於其他的動物會不會臉紅?目前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很多動物臉上都蓋滿了毛髮,要觀察牠們會不會臉紅,還真的不太容易呢。


我想到有一次我的黑貓失去平衡從架子上跌下來的時候,牠面露尷尬之色,但我還真的看不出來有臉紅...滿臉都是黑毛啊。


參考文獻:


Arnould C, Love SA, Pie´gu B, Lefort G, Blache M-C, Parias C, et al. (2024) Facial blushing and feather fluffing are indicators of emotions in domestic fowl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PLoS ONE 19(7): e0306601. https://doi.org/10.1371/ journal.pone.0306601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2會員
59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