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植物)研究新發現

212公開內容
21私密內容

這裡是介紹植物研究新發現的房間,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我們都知道稉稻的口感比較軟黏,秈稻的口感比較乾鬆。 雖然臺灣人本來是吃秈稻的,是受到日本人統治之後,也改變口味吃稉稻了。 過去都認為,影響稻米口感的主因是支鏈澱粉的含量,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蛋白質的含量也非常重要! 而且,這個發現完全是意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前兩天分享了「福特城」的故事,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橡膠生產的情形。 與其他的植物產物不同的是,橡膠有人造橡膠,而人造橡膠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 不過,還是有兩種東西不能用人造橡膠製作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在經典小說《夜訪吸血鬼》中,小女孩Claudia設下了一場精心的陷阱來毒殺吸血鬼Lestat。她讓Lestat喝下一口死人的血,這對吸血鬼來說,就像喝下毒藥一樣。不是直接殺死吸血鬼,而是讓吸血鬼自己毒死自己。 最近,也有科學家想到,用同樣的方法來殺死瘧蚊。
Thumbnail
"結果顯示,只要血液中藥物濃度達到一定門檻(3500 ng/ml)" 這邊是350誤植3500吧?雖然原文有用到3500 XDD
葉綠舒-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在打貓的打狗人 要24小時就死掉,需要3500。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在植物科學中,嫁接是一項古老卻充滿潛力的技術。無論是為了什麼,嫁接癒合處的細胞如何認同彼此、重新連接成一體,一直是科學家想解開的謎題。 但是,要解開嫁接怎樣會成功的謎題,還真是不容易。怎麼說呢?因為嫁接處的細胞太少了,很難研究。 直到2000年,終於有了突破;最近,又有了更多新發現!
Thumbnail
國王 K-avatar-img
2 天前
這個技術還沒機會學會
avatar-avatar
葉綠舒
1537年的秋天,全英國人民引頸企盼的繼承人終於誕生了—愛德華六世。 在這之前,國王已經有了幾個兒子,但都很快就夭折了;存活下來的,都是女兒(瑪麗與伊麗莎白)。 由於之前的戰爭就是因為繼承人而起,所以,沒有兒子,真的讓國王很煎熬! 但是,聽說番薯跟這件事有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最近有一位政治人物放寬了水龍頭的出水速率限制,宣稱如此一來,可以「讓淋浴再度偉大」。 當然,用強力水柱沖洗的確是很痛快,但是,那是讓淋浴再度偉大的唯一關鍵嗎?
Thumbnail
去翻了一下參考文獻,也太有趣了吧 XDD 太生活化可是又有科學的認真,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歸類。 所以是ESG公司專攻優化住宅能源使用效率?
avatar-avatar
葉綠舒
近年來,微塑膠(microplastics, MPs)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與食安問題。人們早已知道,海洋生物、昆蟲甚至人體組織中都能找到微塑膠。但你可能沒想過,植物的葉子竟然也會「吸」進空氣中的塑膠粒子! 怎麼吸的?來看看吧!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番薯這個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到臺灣以後如何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你會信任這樣的數據嗎? 假如你發現,某國的器官捐贈人數每年的增幅都剛好完美地符合 y = ax² 這條數學曲線(像高中數學課本裡的拋物線),你會怎麼想? 許多研究都發現,當資料太過「整齊」,它就很可能是人造的。來看看吧!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對植物或藍綠菌來說是好事嗎?其實,光太強反而可能造成傷害,尤其是對葉綠體或藍綠菌細胞內負責光合作用的類囊體膜與光系統。這篇研究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保護機制:藍綠菌會啟動一種特殊的脂質分解酶,幫助它們適應過強的光線。 怎麼做到的呢?來看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在最新的科技新聞中,一條吸睛的標題引爆討論:「史前巨狼回來了!」   美國生技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三隻「dire wolf(史前巨狼)」幼崽。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侏羅紀公園》呢? 不過,先別急著興奮,真相其實不是這樣的喔!
Thumbnail
李四郎-avatar-img
5 天前
增廣見聞 感謝分享👍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最近澳洲雪梨皇家植物園的泰坦魔芋開花的線上直播,你看了嗎? 泰坦魔芋據說是世界最大的花,加上它的「香味」,讓它成為植物園的明星物種。 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這明星物種在野外數量可能不超過200株!因此非常需要保育。 但是它的種子無法保存,那要怎麼保育呢?最近的研究發現,真的很緊急!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葉綠舒
當花朵、葉子或果實自然脫落後,內部的非表皮細胞會暴露在外部環境中。過去認為,植物在器官脫落前,就會以木栓質與木質素保護這些新表面;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喔!而是直接把嫩嫩的植物細胞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 不過,過一陣子,這些細胞就變成表皮細胞了...這是怎麼變的呢?來看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多細胞性」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多細胞性是細胞們發展出分工合作的特性,最後才能形塑出像動物、植物那樣複雜的身體結構。但是,細胞們是怎樣從各自為政開始分工合作的?最近在古菌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思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金雞納是生產奎寧的原料,現在世界上還是有一些地方有瘧疾的,所以金雞納生物鹼的進出口情形如何呢? 從ITC上抓了資料發現,各國進口的金額變化頗大,尤其中國與美國在2020-21年大量進口,猜測應該是以為氯奎可以治療COVID-19的原因。 不過後來就沒有了,但是還是有一些有意思的資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小時候讀成語故事,讀過「金玉其外」的由來是因為有人賣橙子,外表看起來很漂亮,但是一打開裡面的果肉都乾掉了!然後就得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差評,最後就簡化成「金玉其外」了。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皮一個樣子,裡面另一個樣子的水果,最近連馬鈴薯也加入陣容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我不知道臺灣人是不是都愛吃蘋果,但是每次去超市都會看到一堆不同品系的蘋果是不爭的事實。 小時候跟家人去梨山,知道梨山有種梨子也有種蘋果。但是最近這些年超市裡都看不到國產蘋果了。 2000年以後蘋果的產量越來越低,2010年以後更低,所以看不到也是正常的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其實分析玉米資料時我有點意外,可能是因為我不是農民,從小對玉米的印象就是食用玉米(green corn),但是分析臺灣玉米時,卻意外發現臺灣種飼料玉米的時間比食用玉米要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毛豆是還沒有完全成熟,種莢大約七分滿的黃豆。華人唐朝時就懂得吃毛豆了!有趣的是,現在可能是日本人最愛吃毛豆! 有趣的是,在農業部的分類上,大豆是雜糧,毛豆是蔬菜喔!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葉綠舒
想像一顆種子,它發芽,不是為了向陽生長,而是為了往下紮根,鑽進黑暗的土壤裡,尋找宿主的根,附著、穿透、寄生,從此一生不見天日、不見光。這就是蛇菰科(Balanophoraceae)的生存方式。 過去我們以為這些「愛摸黑的植物」早已不需要葉綠體了。但真相是——葉綠體從未離開,只是換了任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