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豪擲千金的「碎色」鬱金香是怎麼產生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1634-1637)的「鬱金香熱」(Tulip Mania)。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是要買回去種植,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在熱潮過去後,鬱金香球莖的價格跌到不及原來的百分之一。其中最貴的品系之一,就是所謂的「總督」(Viceroy)。它的花瓣有美麗的條紋,而且朵朵不同。


到了1928年,英國真菌學家桃樂絲·凱利 (Dorothy Cayley) 透過實驗證明,這種引人注目的花色變異是由一種可傳染的因子(後來被確認為病毒)引起的 。後續的研究證實,導致鬱金香花瓣產生「碎色」(breaking)現象的主要病原體,就是鬱金香碎色病毒 (Tulip breaking virus, TBV) 。病毒的感染造成花瓣細胞無法製造花青素,由於不是每顆花瓣細胞都被病毒感染,所以產生這種「碎色」的圖樣。


時至今日,現在荷蘭已經禁止販售這種感染了病毒的鬱金香;但是究竟為何受到病毒感染的花會開出如此多變的圖案,仍是未解之謎。最近,有研究團隊以數學模型模擬出了為何「碎色」鬱金香會產生如此美麗的圖案。


先說結論:在花苞發育初期時發生病毒感染,確立了這朵花的基本圖案。接著,隨著花苞持續發育,因為發育後期花瓣的細胞只長大(extend)不分裂,所以就是把基本圖案逐漸放大。而基本圖案的確立是來自於個別細胞中病毒的含量對細胞中資源的多寡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細胞是否會製造色素(花青素)。


我們可以試著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方式來解釋,為什麼被病毒感染的鬱金香會出現美麗的條紋。


把鬱金香的花瓣想像成是一片正在生長的畫布,而細胞就像是畫布上的小工人。這些工人原本的工作是製造「顏料」(就是花青素,讓花瓣有紅色、紫色等顏色) 。正常情況下,它們會把花瓣塗滿漂亮的顏色。


當搗蛋鬼--就是病毒 (TBV) –跑進了花瓣裡,會發生什麼事呢?它就會複製。但是,病毒要複製自己,也需要用到細胞工廠裡的一些「原料」(像是蛋白質、養分等)。於是,當病毒開始在某些地方快速繁殖的時候,它們就會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所以,病毒越多的地方,原料很快就被用光了 。


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病毒集中的「熱點」周圍,因為原料被搶光,病毒自己也沒辦法再快速增加了。這就像火燒得太旺,把附近的燃料都燒光了,火勢就自然被限制住了。但是,要合成「顏料」也需要「原料」;所以病毒多的地方,就會影響到「顏料」的合成,於是那個部分的花瓣細胞就變成白色。

 

這個現象,過去發育生物學家路易斯·沃爾珀特(Lewis Wolpert)曾經提出。他為了要解釋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如何根據其在組織或器官內的相對「位置」,來決定自己應該分化成什麼類型的細胞,從而形成有組織的結構,提出了這個說法。


他的模型假設存在一種或多種的信號分子。這些分子從一個源頭產生,並在組織中形成濃度梯度。細胞能透過「讀取」其所在位置的信號分子濃度,來瞭解它所在的位置。


至於個別鬱金香的基本圖案是怎麼形成的?這就要引述圖靈(Turing)的模式了。在圖靈的模式中,有一個跑得比較慢且可以自己不斷繁殖的活化劑與一個跑得比較快的抑制劑,當某處活化劑濃度稍微增加時,它會產生更多的活化劑。


活化劑因為擴散慢,傾向於停留在原地,形成一個活化中心(未來可能成為斑點或條紋的一部分);而抑制劑因為擴散快,會迅速擴散到周圍區域,抑制周圍活化劑的產生。


這種「局部自我增強、遠距離抑制」的機制導致原本均勻的狀態變得不穩定,最終自發形成了穩定的空間圖案,如點狀、條紋狀、迷宮狀等。


在鬱金香的模型中,其實活化劑就是病毒。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抑制劑。這裡的抑制作用來自於資源被病毒複製消耗,導致病毒無法再複製。於是,這個「病毒多、原料少」和「病毒少、原料多」的區域也像圖靈模型一樣會交錯出現,形成一個看不見的病毒分佈圖案。


根據沃爾珀特模型,花瓣上的「顏料工人」(細胞)很敏感,它們能感覺到周圍「搗蛋鬼」(病毒)的數量(或者也有可能是細胞資源的濃度?)。因此,如果周圍的病毒太多(超過一個程度),它們就停止製造顏料,或者是因為原料不夠,造成顏料無法製造。相反的,如果周圍病毒很少,當然原料就相對充足,於是它們就照常工作,製造漂亮的顏料。


因為根據圖靈模型,前面病毒的分佈已經形成了圖案;於是顏料工人根據這個圖案來決定是否工作:病毒多的地方(搗蛋鬼鬧得兇),工人不產顏料,花瓣就顯現出底色(比如白色或黃色);病毒少的地方,工人正常產顏料,花瓣就是原本的顏色(比如紅色)。


於是,那個看不見的病毒分佈圖案,就透過細胞的轉化,變成了我們看得到的、美麗的條紋了!


總而言之,病毒(搗蛋鬼)在花瓣裡搶奪細胞的「原料」(食物)來繁殖,這個過程會自然形成病毒數量高低不一的隱形圖案。然後,花瓣細胞(顏料工人)會根據周圍病毒的多少,決定要不要製造顏色。病毒多的地方就不製造,病毒少的地方才製造,這樣就把隱形的病毒圖案「印」成了看得到的彩色條紋。


研究團隊用數學模型模擬了這個過程,甚至考慮了花瓣是邊生長邊形成圖案的,結果跟我們看到的條紋鬱金香非常像。更有趣的是,研究團隊還模擬的病毒感染從花苞的不同點開始時,會讓鬱金香產生不同的圖案!比方說,如果病毒感染從花苞的底部開始、與病毒感染從花苞的尖端開始,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圖形!而且,它們還找到了當時的名畫來對照...真的很像!


於是,我們可以說,科學又解開了一個幾百年來的謎團:為什麼生病的鬱金香有時候反而這麼漂亮。可惜,我們感冒的時候只會包水餃...


參考文獻:


Wong, A.A., Carrero, G. & Hillen, T. How the tulip breaking virus creates striped tulips. Commun Biol 8, 129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5-07507-z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8會員
632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7
大家看到這個圖(兩台電視機)一定想:貼錯了嗎?不是要講光敏素,怎麼會貼兩台電視? 那是因為,最近韓國的研究,發現了光敏素的一個新機制,有點像這種老式的電視機呢! 想知道嗎?點進來看!
Thumbnail
2025/04/27
大家看到這個圖(兩台電視機)一定想:貼錯了嗎?不是要講光敏素,怎麼會貼兩台電視? 那是因為,最近韓國的研究,發現了光敏素的一個新機制,有點像這種老式的電視機呢! 想知道嗎?點進來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這是一種高山植物,它的花朵會變色的,讓人好生喜歡。查閱資料才得知,在當地民間已有較長時期的藥用歷史。但即使不做藥用,作為花卉栽培也是極具觀賞性的。
Thumbnail
這是一種高山植物,它的花朵會變色的,讓人好生喜歡。查閱資料才得知,在當地民間已有較長時期的藥用歷史。但即使不做藥用,作為花卉栽培也是極具觀賞性的。
Thumbnail
經過這株花時,以為是快凋謝的聖誕紅。 但那小小的花,有淡黃、紅、白色,引起我的好奇心,拍照存證,查詢花名。 紅玉葉金花,又叫血萼花(這名字可怕),應該是取自那個紅色大花萼片。 花就是要顏色顯眼又大朵,蜜蜂蝴蝶才會來採花蜜。 人,也是高顏值才能吸引關注的眼光, 平凡也沒關係,要相信,我真的已
Thumbnail
經過這株花時,以為是快凋謝的聖誕紅。 但那小小的花,有淡黃、紅、白色,引起我的好奇心,拍照存證,查詢花名。 紅玉葉金花,又叫血萼花(這名字可怕),應該是取自那個紅色大花萼片。 花就是要顏色顯眼又大朵,蜜蜂蝴蝶才會來採花蜜。 人,也是高顏值才能吸引關注的眼光, 平凡也沒關係,要相信,我真的已
Thumbnail
「蘆莖樹蘭」原產於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適合亞熱帶的台灣生長,陽台這棵樹蘭二年前來自深坑老街,今年是它第一次開花,很紅、很美令人喜歡!
Thumbnail
「蘆莖樹蘭」原產於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適合亞熱帶的台灣生長,陽台這棵樹蘭二年前來自深坑老街,今年是它第一次開花,很紅、很美令人喜歡!
Thumbnail
十年前開始瘋狂種玫瑰,就對中國古老玫瑰/月季深深著迷。在各式古老月季當中,尤以「荼蘼」最為神秘。而越是深入了解宋代的荼蘼文化,就越想一窺荼蘼風采。然幾番探詢,卻找不到它的蹤跡,而網路資料也撲朔迷離,令人莫衷一是。直到拜讀了王國良的《中國古老月季》一書,才赫然領悟家裡原來就有宋代荼蘼!
Thumbnail
十年前開始瘋狂種玫瑰,就對中國古老玫瑰/月季深深著迷。在各式古老月季當中,尤以「荼蘼」最為神秘。而越是深入了解宋代的荼蘼文化,就越想一窺荼蘼風采。然幾番探詢,卻找不到它的蹤跡,而網路資料也撲朔迷離,令人莫衷一是。直到拜讀了王國良的《中國古老月季》一書,才赫然領悟家裡原來就有宋代荼蘼!
Thumbnail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你的花朵, 如此鮮豔, 如此美麗。 隨風搖曳,如天使般飛翔,高歌齊鳴,周而復始。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你的綠葉,翠玉閃亮,肆意張揚。 展翅高飛,像鸚鵡的自信,迴旋不斷,上下奔騰。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蔥蔥籠籠
Thumbnail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你的花朵, 如此鮮豔, 如此美麗。 隨風搖曳,如天使般飛翔,高歌齊鳴,周而復始。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你的綠葉,翠玉閃亮,肆意張揚。 展翅高飛,像鸚鵡的自信,迴旋不斷,上下奔騰。 非洲鬱金香樹, 吉祥之樹, 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蔥蔥籠籠
Thumbnail
去年冬天在田裡種了一些芳香萬壽菊,現已長成了一小片的花海,黃澄澄的花朵在風的吹拂下散發著類似百香果的香甜氣味,像是在提醒春天的到來。 芳香萬壽菊的氣味非常特別,有人說像沙士糖的味道,又或者帶點柑橘、檸檬的氣味,就是這樣特別的果香調和溫暖的外表點亮的春日的農田。 從芳香萬壽菊的英文俗名"Lem
Thumbnail
去年冬天在田裡種了一些芳香萬壽菊,現已長成了一小片的花海,黃澄澄的花朵在風的吹拂下散發著類似百香果的香甜氣味,像是在提醒春天的到來。 芳香萬壽菊的氣味非常特別,有人說像沙士糖的味道,又或者帶點柑橘、檸檬的氣味,就是這樣特別的果香調和溫暖的外表點亮的春日的農田。 從芳香萬壽菊的英文俗名"Le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