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0多年前吧,那時還是大學生,也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搭車經驗。
由於至目前為止,職涯都有點魯,到處找工作約聘著,基本上北中南東都待過,全部都搭車移動,因此各地搭公車、客運的經驗實在頗多,手邊也莫名其妙存了一疊火車票(前一陣子段捨離把一堆書都回收了,但票似乎還留著,我也不知道自己取捨的標準在哪?)。要有印象的經歷實在不多。大學時期那次倒是印象頗深,雖然細節已經有點模糊。經 甲文人一提,又想起這件事,感謝。
---
這裡先補充一個搭車的小收穫。記得也是快二十年前,搭日統從台北要到嘉義,司機沿路都放著台語歌,全車都聽得到。習慣在車上睡覺的我自然覺得很煩。但是聽了一兩個小時之後,心得是:其實阿吉仔唱歌頗好聽。
---
小時候在高雄念書,20多年前印象中高雄火車站還是舊站,而搭客運的地方一樣在站前建國路可搭(念個幾年書之後才知道原來後站九如路那邊也可以搭)。剛上大學的我也開始發現錢不夠用這件事,家裡不寬裕這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高中時念念書、吃吃學校周圍的小攤,加上搭公車,基本上就是我最主要的消費,偶而看看電影、放學打打電動,相對簡單很多。感謝家裡的支持,吃飯錢總是夠用的。到了大學要花錢的項目就多了,加上想去玩樂,例如颱風天去唱KTV(不知為何這似乎是大學生必做的事情?),錢這東西變成了稀缺品。
上了大學後,跟風跟著同學搭了一次飛機北返後,發現這錢消失的有夠快,之後就變成搭火車,再沒錢或是時間考量,就是搭客運。那時印象中有班火車,大概只停台北、板橋、台中、高雄,全程4小時。當時以為這班車是最快的陸上交通方式了,後來才發現,如果半夜2、3點搭客運,可能車程只要三小時甚至更快。我記得有次特意搭約莫一點的客運,結果到台北車站時早班公車還沒到,在台北車站等一下。突然覺得那個年代交通應該不是很安全,而測速照相這東西應該也沒很普及。
雖然有些神奇的快速北高陸運方式,但整體來說大眾運輸工具還是沒今日便利。大概也是剛上大學那時,某次連假結束,同學說,他擠上火車後,腳幾乎都懸空了。非常擠。過一陣子後,跟同學閒聊,同學說,之前連假,他上午十點搭客運出發,晚上十點到台北。回想起來那時真是艱苦阿。
就在這樣的交通脈絡下,有次連假前晚,我到高雄車站前想買客運票回家。(請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