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麼時候發現「工資」是個巨大的「陷阱」?
事實上,在拿到我人生第一份工作——新加坡管理顧問業的薪資報價時,我喜出望外。
那時「我認為自己站在人生頂峰」,暗下決心「公司待我不薄,我一定加倍奉還」,開啟努力工作,證明自己價值才「對得起這份薪水」的牛馬模式。
轉捩點出現在「2022年末」,美聯儲決定升息,與此同時,新加坡也決議將消費稅GST調漲1%,霎時間物價飛漲。雖然第二年我的薪資被調漲了3%,然而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7%,而我的房租更是「被房東大言不慚」漲了25%。
我不敢相信,努力工作一年,工作能力提升,能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購買能力」反而下降。我很快意識到「不太對勁」。
當然,市場困境並非只有我一個人面對。
在「菁英薈萃」的管顧業,我發現許多人為了「維持住他們的體面生活水準」,在「認真努力」上越來越卷,拼誰更能熬夜、誰更能在高工時下「維持高水準」輸出,實際上,就是拼體力。
與此同時,我也注意到公司內部有一些合夥人(partner),不僅「工作時間變少」,同時也不害怕在市場下行時「保不住工作」。他們不拼「認真努力」,他們拼的是「市場價值」,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行銷能力,及談判技巧」,能夠給平台「帶來源源不絕的客戶」,因此公司「不僅將他們視作珍寶,還害怕他們的離開,給他們升職加薪」
原來「工資代表過去,影響力才代表未來」
因此好學生、好員工要摒棄的思維模式是「努力就會被看見」。
只會努力的人太多了,你的努力「大多數時候只是自我感動」,讓公司離不開你的關鍵是「你的市場調動能力」。
什麼是「市場調動能力?」,就是當你出現時,有多少人「會願意駐足停留,聽你說話,最後買單」的超能力,也就是你的「個人影響力」。
你拼體力勞動,永遠有人比你更拼,願意接受「更低的薪水」,那就「陷入無限的內卷」。
如何學會「調動市場?」,你必須先學會「自己面對市場」,而不是「長期躲在公司這個屏障之後」,學習與客戶對話,找到他們的痛點,挖掘自己能有哪些能力,可以填補他們的需求,這才是「你不會貶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