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如何面對家庭課題:從自我修行到關係改善

家庭的關係一直是最難解也最難放下的課題。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是什麼原因讓這群原本不相干的靈魂聚在一起。

拆開成個體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穿越完成的課題,而有些任務是需要透過他人才有辦法看破並解決。


家庭就像是一場大型共修,透過將不同任務的生命聚集在一起,一起互相影響一起修行

有相對簡單的修行,也有相對困難的。


這裡就先主要講困難的部分。


很多人家庭並不是像教科書那樣的幸福美滿,有家暴、性侵、精神虐待、拋棄等等悲劇

好一點的也許是家庭不和睦,上一輩太多愛恨糾葛影響到下一代,

這其中不乏也是課題,修的好豁然開朗、修不好提早登出人生。

我的家庭稱不上和睦,家人之間的聯繫很疏遠,處在一個各自安好的狀態。

小時候大家被迫處在一個空間,每天都有隨時可能引爆的爭執發生,

這導致小孩與父母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多半是恐懼與懷疑,即使長大後爭吵減少了,童年時期的陰影還是會讓人一回到家就坐如針氈,

直到前些陣子光是接到父母打來的電話都能讓我湧生出恐懼煩躁感


這其中的課題是什麼?

我開始把家庭中每個人拆解開來尋找答案,因父親的課題所以帶出了母親的課題、從父母的課題再帶到子女的課題,父親若無法放下自己的執念,母親課題的難度便會與日俱增,但要是母親不論難度多高都能夠穿越的話,就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了。

父母的執念也會影響子女,我曾經為這些執念所困,但當我學會劃清界線、專注於自己的課題而不是他人的課題時,事情就簡單很多了。


當然,既然這是一場團體共修,只是完成自己的課題還不夠,等到自己累積足夠強大的心性後依然還是得面對團體中尚未完成課題的人。

但我們可以先以個人為目標,要如何不再為家庭執念所困,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一些方法:

  • 1. 劃清界線:當團體中各種事件因素牽扯在一起時,很難釐清這些情緒是誰的,我們首先要先分類好這些情緒的主人是誰,以及背後的主因為何。

例如:父母用偏激的言論情緒勒索孩子,孩子受言語影響而自我價值低落。

用線性表示的話大概是:課題→父母→結果→偏激的言論→課題→子女→結果

我們可以將偏激的言論作為分水嶺,拆分成:

左邊:課題→父母→結果→偏激的言論

右邊:課題→子女→結果

偏激的言論來自於父母自身的課題,而子女的課題來自於這些言論。

其中都各自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便是無法穿越課題導致的後果。

拆分後,偏激的言論僅僅是父母結果中的其中之一,因此這是屬於父母的課題,不是子女的。

也就是說子女可以把這些言論當作耳邊風,專心在自己真正的課題即可。


  • 2. 放下不屬於自己的執念:有些執念是來自父母那一輩,他們訂下的規則、沒收拾好的爛攤子之類,子女在遵循規則與面對爛攤子上苦不堪言,但必須先看清楚哪些才是真正與自己有所關聯,哪些是可以拋棄不管的

例如:父母輩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生活、欠債人生、祖傳規訓、宗教教義等等。

這些所謂「祖傳」的惡習看起來是人生中的枷鎖,但轉念一想若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在老一輩都相繼去世後這些習慣也會隨之消失,若它有一天會消失,就不是屬於你的課題,只是一種幻象罷了。

  • 3. 保持適當距離:當碰到無法溝通或相處上已經造成極大傷害時,保持距離比硬碰硬會來的好,雖然不一定能夠各住各的,但即使在一個空間中也能透過錯開生活時段或不同房間來製造距離,如果這些都沒辦法的話,短期內只能先靠意志力撐過去,直到能夠找到脫離的方法,或是尋求他人幫助。

距離能夠產生美,這句話是真的,透過分開也能讓各自先專心處理自己的問題,讓理性多餘感性。

不過沒有足夠強大的毅力脫離現狀的話,不論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與身邊朋友的經驗得出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我與我的部份朋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嘗試看看。

家庭關係是生命旅程中最難解也最重要的課題,即使現在放棄處理未來也會以某種方式逼你去面對。遊戲會這樣設定有它的道理在,若能成功破關將能得到非常強大的力量,讓往後的遊戲如虎添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