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含有「言論」共 1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錢鍾書連載第六篇,看完整個系列,相信讀者會皤然醒悟,錢鍾書很多時候只是愛賣弄,其實根本就不懂!之所以一直沒被拆穿,主要是因為【文言文屏障】的天然保護作用!猶如錢穆那一大堆莫名其妙、沒有常識的考證一樣,沒有文言文的保護,恐怕當今一個國小學生都能徹底反駁,問得他啞口無言!
  最近閒時會上Threads看看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或許是因為我常常關注書籍的領域,所以大數據也會將類似主題的文章推薦給我。這幾天剛好遇到台北書展展期,不少網友們發文感嘆自己去年買了幾本,但實際上閱讀完的卻遠遠不及買回來的數量,此時就出現另一派聲音告訴大家書不是「商品」,買多了放著也沒關係,總有一
AI與意識形態 從最近Deepseek在社群平台上的討論而引發我這篇心得 AI應該要有意識型態嗎?還有AI應該扮演的角色和責任? 希望帶起小小的討論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習慣化」。 很多人可能會把「習慣化」當作「習慣」,甚至以為就像膾炙人口的《原子習慣》裡面說的習慣是一樣的。 不,「習慣化」不是「習慣」, 而且,「習慣化」是一種中性的力量,可以為善,也可為惡。
Thumbnail
5/5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
謝謝老師分享好書,小心自己變得麻木,這真是現世需要的警鐘!
當每個人都能輕易發布與分享內容時,資訊的真實性往往被取代為吸引眼球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認清資訊民主化不僅賦予我們發聲的權力,也帶來查證真相的責任。審視資訊的來源與意圖,避免成為誤傳者或誤導者的工具,是防止被誤導、維持批判性思考的關鍵꒰ᐢ. .ᐢ꒱
Thumbnail
4/5後真相時代
「台灣漫畫2027超越日韓」 這句話聽起來就是一個笑話,但其實曾經的台灣漫畫也有過大放異彩的時代。       70年代中後時期台灣因為影印機價格壓低而普及,也因為當時對於版權的觀念的低落,印刷廠與出版社得以低成本直接印刷日本漫畫並進行翻譯,因而讓多家出版盜版日本漫畫的出版社蓬勃發展,相信有經
愚民政策之起源   蒙昧主義又稱為愚民政策,即為故意阻擾事情的明朗化或不將全部訊息公之於眾。而學術上有常見的兩種解釋: (1)有意封閉知識的傳播,例如某些政府刻意隱瞞真實訊息又或是使用虛假訊息欺騙公眾。 (2)故作隱晦,模糊不清的創作風格,體現在某些文學作品之中,例如喬納森、盧希林的愚人來信
貝萊德執行長拉里·芬克預測,比特幣可能因通脹壓力和貨幣貶值而達到 70 萬美元的高峰。這樣的驚人數字是否反映了加密貨幣的未來潛力,還是市場過熱的信號?本文深度解析比特幣的長期投資價值、風險及潛在機會,幫助投資者掌握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
付費限定
反對墮胎、不支持同性婚姻還公開嗆聲,就不能當醫師?澳洲的案例即將宣判,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關注。
Thumbnail
台北市王姓女子因為餵養流浪狗問題,分別對2名餵養者怒罵「王X蛋」、「不要臉」、「X碎」等,被提告公然侮辱。士林地院審理後,認為餵養流浪狗及環境議題屬於公共事務,且王女使用言與未超過一般人可合理忍受範圍,因此判決無罪。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