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含有「言論」共 15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小小的鏟子挖呀挖──哎呀,怎麼挖出一條要封嘴的法律?」 在自由的花園裡,我們本來可以種喜歡的花、說喜歡的話,但有一天,鏟子挖到了一塊沉重的東西,敲下去還發出「咔噹!」一聲…… 鏟子被反彈了,而地底下,埋著一條閃著鐵光的黑鏈──上面刻著五個字: 👉 數・位・中・介・法 🧠 數位中介法是
Thumbnail
憤怒本身不是問題,它提醒我們依然在乎社會的不公。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把情緒轉化成理解與行動,讓憤慨不只是一時的反應,而是推動改變的力量。
Thumbnail
5/5失控的憤怒機器
在「肉便器事件」後專訪 鄭家純 ,她會怎麼談論這件事呢?? 余貞誼的〈我說你是你就是:PTT「母豬教」中的厭女與性別挑釁〉 網路上的仇恨言論往往很難留在網路上,甚至擴充到日常生活,最後逼迫女性不再發聲。 時至今日,網路仇恨已經很少見「母豬」稱呼了,是已經減少了,還是淡化變成「女拳」、「台女」、
Thumbnail
火星進入天秤,與冥王水瓶、天王雙子形成風象大三角,帶來人際關係的巨變。社群媒體的快速傳播加劇了言論的影響力,人們需要提升自我覺察,避免負面情緒的擴散。冥王水瓶時代強調自由與平等,但也帶來社交挑戰,需要提升溝通技巧。文章建議在風象時代,謹慎言行,保持覺察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長得很漂亮、很會唱歌」。文章解釋為什麼這些看似正面的言論仍屬歧視,並強調其對少數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來避免此類歧視行為。文章也提供相關的資料與研究,協助讀者深入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台灣民眾黨(台民黨)借助館長陳之漢的影響力吸引流量,但未能有效回應其「中國認同」言論,導致外界對其主權立場的質疑。館長的聲量被放大,其言論為中國統戰提供空間,台民黨的模糊態度引發爭議。此外,館長與藍白聯盟的關聯性被關注,台民黨未妥善處理其立場問題,恐損害選民對其核心價值的信任。黃國昌試圖為主權議題定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邊文章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這樣的想法: 這個社會怎麼會有這麼多愚蠢的人? 為什麼有些人對明明簡單的事情卻看不透? 為什麼某些言論、某些行為,讓你看得直皺眉、直搖頭? 他們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固執、片面,甚至令人無法理解。 但——也許,這只是我們站在不同位置上所看見的風景不同。 事實上,我們都
Thumbnail
我這陣子常在思考,到底是人被分流了還是我們被迫要選邊站了?但面對於非二元的宇宙觀來說,並不是只有是或不是是有許多的可能與許多的思維能被看見被理解。 昨天坐在講座空間手拿麥克風與簡報筆說著自己故事的時,比起以往在成為傳遞身心靈能量的那個我是不一樣的,在成為身心靈講者時是游刃有餘的自在,因為那是一種過
2025年6月30日,社群平台X(前身為Twitter)用戶 @Pyongyang_cui 發表一則引發廣泛共鳴的言論,提及「傻子共振」這一非正式術語,意指「當低智商、低認知的人透過網路聚集,彼此肯定與壯膽後,反而更加確信自己的錯誤認知」。這種描述雖帶有嘲諷語氣,卻生動指出了數位時代下認知偏誤··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7/18
嗨,晨安!您提“儍子共振”,嗯!友朋間的高知識份子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個人無言以對自遠之!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8
林漢清 我從前也"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