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小百岳】飛鳳山:今日的賞梅聖地,曾經的戒毒中心?

飛鳳山三角點旁的第二涼亭

飛鳳山三角點旁的第二涼亭


對於喜愛郊山健行的人來說,或許多少都聽過所謂的「臺灣小百岳」,也就是行政院體委會在2003年時為了推廣登山運動風氣,從全國各縣市選出較有特色或代表性的一百座郊山。位於新竹縣芎林鄉的「飛鳳山」也名列其中,為編號第29號的小百岳。

若透過網路做基本的檢索,我們可以查到不少有關飛鳳山的基本資料與健行心得、遊記等。除了明白飛鳳山的名稱得自於它如同飛鳳引頸斂翼、盤旋待降的地形特徵,也可得知飛鳳山過去曾因種植不少梅樹,花季來臨時景致幽雅、暗香浮動,因而以「飛鳳探梅」之名列入1954年臺灣省文獻會所重擬的「新竹八景」之一。當然,也有些書寫者會提及飛鳳山登山口附近的兩座百年寺院:代勸堂與雲谷寺。如果對我們前陣子走訪飛鳳山的心得有興趣,不妨回頭聽聽Podcast節目《走鐘運動日記》的第90集內容喔。

對於飛鳳山的現況,這邊就不再多提。會提筆寫這篇短文,主要是因為偶然翻到與飛鳳山有關的一段有趣小歷史:日治時期,曾經在桃竹苗地區短暫興盛,但僅僅曇花一現就又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降筆會」。

事實上,漢人在飛鳳山地區活動的時間並不算長。在以「封山劃界」政策區隔漢人與原住民生活空間的清領時代前期,飛鳳山一帶其實是位於「番界」之內,為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依據泰雅語的說法,飛鳳山系被稱為Mutu,也就是「堆積」的意思。這個命名是用來形容這片淺山丘陵看起來彷彿「一堆一堆」的地貌特色。

約19世紀中期,隨著北臺灣茶、樟腦等物產在經濟上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客家族群也逐漸開始往桃竹苗區域的淺山地帶移入。族群的接觸、文化的碰撞造成了不少時代的悲劇。而漢人的佛道混合信仰,也在這時逐漸進入了這片山區。1892年興建在飛鳳山上的「代勸堂」正可做為這段時空背景的註腳。

飛鳳山登山口旁的代勸堂

與代勸堂的興建差不多同時期,透過「扶鸞(或稱扶乩,一種透過沙盤和木筆向神靈問事的儀式)」來教化人民、改變風俗的新宗教模式從中國傳入台灣。雖然像是扶鸞這樣的民間儀式在台灣的漢人社會中存在已久,但與社會風氣改革、藉由神明意旨來指導人民生活與行為的作法在當時還是比較少見的。這種作法恐怕還是在中國現代化運動脈絡的影響之下而誕生出來的新型宗教實踐。

扶鸞所使用的的基本工具:沙盤與木筆(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這種新的民間信仰型態從19世紀末引進台灣後很快地流行起來,並且跟戒除鴉片的推廣活動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降筆會運動」。而整個降筆會運動最先盛行起來的地區就是桃竹苗一帶,芎林的飛鳳山正是其中一個活動的核心基地。依據當時新竹辦務署的一份檔案記載,竹苗一帶的扶鸞信仰者往往會前往飛鳳山參詣,期望透過神明的力量來預卜吉凶。

這份文件中也有提到,當時飛鳳山的扶鸞降筆會主要崇奉兩尊神明,分別是關聖帝君與觀音佛祖,而祂們也正是代勸堂與雲谷寺的主祀神尊。或許這兩座百年廟宇與當時的將筆扶鸞活動也有著種種關聯也說不定。

主祀觀音的飛鳳山雲谷寺

至於飛鳳山的降筆會是怎麼協助信眾戒除鴉片呢?依據新竹辦務署的一份報告指出:鸞堂祈禱時,被稱為「鸞生」的儀式主持者會站立在神壇兩側吟唱讀經,正副鸞生各自握著「神機(木筆)」Y形把手的其中一端,當「神機」開始在沙盤上移動,正鸞生就將上面顯現的文字唸出來,再由鸞寫生抄錄下來,最後揭露、解讀神明的旨意。這個移時結束後,再將淨砂混合水給鴉片成癮者,要求他們回家以後的一週內避需靠祈禱來斷絕菸癮。如果發生戒斷症狀而有身體疼痛、不舒服等情形,就靠塗抹神水來緩解。

日治時期新竹警務人員關於降筆會的報告(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那麼這種方式到底對於戒除鴉片有沒有用?從當時台灣總督府的統計數字來看,1901年的前三季,因參與降筆會扶鸞儀式而戒除鴉片的人數竟然有三萬多人,而且當中有將近兩萬人自此都未曾再吸食鴉片。這種成效可能是剛接收台灣時對於試圖根除台灣人的鴉片煙癮卻感到束手無策的日本人難以想像的。

也正是因爲徹底斷絕鴉片煙癮如此困難,總督府才在初期的挫折之後,決定轉而推行鴉片的漸禁政策,並且將鴉片販賣列為殖民地特許事業,以專賣制度來進行。這種一方面鬆綁、一方面藉由專賣來控管的方式,不但被認為是相當符合「科學殖民」精神的政策,更為台灣總督府創造大量利潤,成為了治理殖民地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在降筆會運動發展鼎盛的20世紀初期,已經是台灣總督府開始採取鴉片專賣制度的時候,總督府專賣局也在這一年成立。大力推廣禁絕鴉片的降筆會,等於是站在了統治者的對立面,也因此而受到了官方的矚目。加上主理飛鳳山降筆會的鑾生楊修爵曾經在中國參加過義和團,又特別受到官方的警惕與注意。最終,扶鸞降筆會被台灣總督府認為是一種應該要受到管理與控制的「迷信」而逐漸受到壓抑,最後也因此而式微。

在這段歷史裡,混雜著殖民與被殖民、科學與迷信、傳統與現代等等看起來似乎彼此對立的價值名目,但這些標籤的歸屬卻又跟我們所想像的似乎有些不同。這種現象面的矛盾、混亂與錯綜複雜,正好說明了現實世界與歷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滿了曖昧、模糊的灰色地帶。這或許也是歷史這件事情如此有趣而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下次有機會拜訪飛鳳山,不妨在登高健行之餘也去看看這兩座寺廟,遙想一下這裡百年前曾經瀰漫的宗教氛圍吧。

飛鳳山上的展望


#戶外 #運動 #旅行 #新竹 #芎林 #飛鳳山 #小百岳 #鴉片 #扶鸞 #降筆會 #專賣局 #總督府 #殖民地 #歷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