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踏青步道】台南美術館 | 二館建築 | 台南漫步

台南美術館二館建築:一座結合自然與藝術的現代地標

台南美術館二館,這座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建築師操刀的建築,絕對是台南市的一大亮點。它不僅是藝術的殿堂,更是結合自然與現代建築美學的傑作。建築特色,鳳凰花五角形屋頂: 以台南市花鳳凰花為靈感,將五角形轉化為獨特的屋頂造型,創造出既純粹又強烈的視覺效果。

美術館的二樓看上去有些陰暗,但其實並不是完全如此。那是因為它位於一個比較隱蔽的角落。與此相對的是,中庭的部分則顯得非常明亮。交通要到四週,四週的展場各有不同,讓人可以逐個參觀。這種設計雖然不能說不好,但由於它採用了五角形的結構,這使得空間的安排不完全是共生的形狀,而是在五角形和四方形之間留下了一些空隙。我只能說,這樣的設計蠻特別的。

當你從美術館二樓俯瞰外面的景觀時,台南市的房屋並不高聳,這種低矮的建築反而讓整個城市顯得更加親切和舒適。前方的綠樹在視覺上提供了一些柔和的效果,使景觀顯得不那麼單調。向上看,可以看到屋頂上裝設了許多透明玻璃,這些玻璃上有格狀的遮陽物,雖然從外觀看似兩層,但其實這只是建築上的設計巧思。

有時候,我會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將建築設計成這樣的兩層結構。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是否這樣的設計真的能提升功能性,還是僅僅是一種時尚潮流的表現?過去的建築設計可能會採取更為簡單直接的方式,而如今的建築則更注重於線條和形式的表達。這或許反映了當代建築的流行趨勢,也映射了現代語言和文化的變化。

當你從入管處的角度來看整棟大樓時,你會發現它的外觀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整體感。大樓的基調以白色為主,像是將多個設計精緻的貨櫃屋組合在一起。雖然這些貨櫃屋看似隨意擺放,但白色的統一色調讓整個外觀顯得不那麼凌亂。然而,當你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大樓的外牆由許多不同形狀的線條組成,這些線條交錯重疊,形成一種複雜的多邊形結構。

這種設計雖然在色調上保持一致,但其實每一個角度的視覺效果都是獨特的。大樓的外牆被切割成各種形狀,使得每一個部分都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整體看來,這是一個由多種幾何形狀組成的混合體,給人一種動態而充滿層次感的感覺。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更引發了觀者對於結構和美學的思考。

從三樓或四樓的角度看出去,那景象像是白色的股價圖表,重疊且交錯,宛如無數的雨傘擺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形狀。它看起來像是一個五邊形,與鳳凰花有些相似,但我並未感受到鳳凰花的那種美感。對我而言,鳳凰花並不是五角形的,它的花瓣分開後能組成蝴蝶般的形狀。然而,這個白色的結構卻完全不同,而且兩個部分之間的串連似乎有些困難。

當我來到這個美術館的餐飲中心時,我發現它非常明亮、自然,給人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我無法在那裡停留太久。即使這個地方很吸引人,但由於需要花費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且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拍攝,我只能放棄這裡,繼續前往其他展覽區域。

這只是平台的另一個角度。我覺得它至少在某些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它懂得在設計中注入一些柔和的元素,避免整個空間只有直線和斜線的冷硬感。這些設計使得空間呈現出柔和的建築角色,這點算是相當成功的。

當從這個角度往上看,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橫向垂架。這些窗格簾合併成一個創意的設計,尤其是屋頂的棚架部分。由於棚架沒有使用大型的跨越結構,而是改用小型的支架,每個支架大約只有1米多,因此在幾十平方米的面積上,需要非常多的橫向和直向支撐線條來承載整個建築。這樣的設計讓整個棚架看起來顯得非常凌亂和笨重,也因此失去了應有的輕快感。

當從一樓的角度往上看整體結構時,這種視角宛如一把展開的雨傘。雖然骨架起來依然有些凌亂,但由於距離的緣故,股價顯得更細緻一些,整體感覺也因此變得柔和許多,不再那麼沉重。這樣的改變讓質感上升了不少。

然而,我個人更喜歡的是那種簡單的結構,能夠直接展現出你想表達的內容。就像繪畫一樣,你能夠一筆畫出所要表達的東西,不需要過多的裝飾,這正是我想要傳達的意思。用簡單的結構去表達清晰的訊息,就像從幼苗到花朵的成長過程,真實且自然。

當我透過美術館的窗戶望向台南的天空,眼前的景色令人心醉。台南的天空呈現出一種水藍色,點綴著幾朵悠閒的烏雲,還有一些高樓大廈的輪廓在遠處若隱若現。這片天空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景物,像是一幅動人的畫作,讓我感受到台南的獨特魅力。

然而,這份美麗的背後,卻也牽涉到建築設計的挑戰。框架的設計不僅是支撐建築物的結構,更是空間呈現的關鍵。協成的框架設計雖然有效地支撐了建築物,但在美學與功能性之間尋找平衡,往往需要建築師付出額外的心力。現在的建築師們常常追求外觀上的創新,渴望通過獨特的設計來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但這樣的設計往往忽略了建築成本和歷史的考量。

在我看來,建築設計不應僅僅是創新的表達,更應該關注到實用性和經濟性。每一個設計決策都應該考慮到它對整體建築的影響,既要滿足美學上的要求,也要在實際操作中考量到預算的限制和建築歷史的延續。這樣的平衡或許不是容易達成的,但它卻能夠讓建築在美與實用之間找到更佳的契合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