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刊於臉書2024/02/19
我現在住的地方是波隆納中央車站的後站附近,從佛羅倫斯回來的(1月23日)晚上八點多一出站就看到一大群人在遊行,我問了一個站在車站外的警察,他說這是某個節日的慶祝活動。雖然可以聽到敲鑼打鼓、吹喇叭的聲音,但總覺得整體氣氛不是那麼歡樂,而且如果是節日的話不應該有那麼多警察吧。帶著這樣的疑惑和好奇心,我跟著遊行的人走到了隊伍前段,義大利文的口號完全聽不懂但越看越覺得不像節慶,不只有激昂的演說、群眾的鼓譟,還有白底紅字的標語,於是我又問了一個路人,他說他們在抗議警察毫無理由強制關閉了這個區域的一間酒吧,所以才有了這個遊行。
隔天地方的新聞媒體報導了這個遊行,我才發現我住的這個區域最近不太安寧,有一些毒品和槍械暴力的問題。前幾天有個未成年的少年在街上因為爭執被開了三槍,近期警察大力掃蕩毒品和槍械也有不少的收穫。被迫關閉而引起抗議的「Sunshine Pub」就是其中一個被臨檢的地方,但根據新聞警察只是因為警犬「聞到」了毒品的味道,加上酒吧的態度帶有敵意、不配合臨檢,便強制這家酒吧停止營業一個月。(2/17續)這件事引起的關注比我想像的還要多,酒吧的臉書粉絲專頁持續的關注、轉發相關的報導和評論,從他們以及抗議民眾的觀點來看,武裝的警察闖入小社區中歡樂的酒吧,老闆和客人並沒有拒絕搜查,只是想搞清楚當時的狀況。但即使如此,酒吧還是依警察的命令關閉了一個月,在幾天前2/14才重新開啟。
我覺得義大利/波隆那是個神奇的地方,拋開啟程前我爸不斷叨念的「歐豬五國」、「小偷扒手國」這樣的印象,這個地方讓我重新想像民主與法治。儘管義大利確實是歐洲比較貧窮和保守的地區,但作為歐盟的一員,且擁有悠久的歷史文明、璀璨的人文精神藝術,應該還算是個相當民主的國家吧。基於我對政治粗淺的認識,本以為民主會等於完整的法律制度,人民守法、政府奉公,但這十天以來在義大利看到的卻不然。這裡沒有超級整齊有秩序的市容、守規矩有公德心的市民,反之,義大利人過馬路都不管紅綠燈和斑馬線,汽車駕駛火氣很大超愛按喇叭,波隆那最近甚至因為要開始施行速限30而遭到抗議(對,以前義大利開車沒有速限)。但同時這裡的交通又比台灣安全,車子在城市裡不會開很快而且絕對禮讓行人,部分區域有分隔開來的腳踏車專用道。此外,公共運輸逃票是家常便飯;市中心大道的騎樓下躺著不算少的街友,到了傍晚就會開始為自己鋪床(是彈簧床墊和厚棉被);古老的建築上充斥著塗鴉,柏油馬路完全不能說是平整,人多的地方垃圾也很多。
這個城市雖「亂」,但也非常有趣、充滿活力。若要論遵守秩序、維持整潔安靜這類的「公德心」,絕對是比不上東北亞國家(台灣、日本),但亂可以被解讀成相對於具有良好規劃和管理之現代都市的失序落後狀態,也可以說是由每一個市民高超的自主性組成的一套秩序,而不需要死板的嚴刑峻罰,或許創造力和改革的可能性正是從這裡萌生出來。以前面提到的抗議遊行來說,我一開始覺得為了一間酒吧竟然能有五百個人站上街頭抗議,這間酒吧到底是多有特色?但重點或許不是酒吧有多重要,而是警察不合理的運用公權力,是為了對抗暴力,維護民主法制和自由。換作是台灣,會有多少人因此而上街頭呢?
不過歐洲也有懸而未解的族群問題,我住的這一區移民比較多,越遠離車站、靠近酒吧那一代就越多移民,也越不安全;路上的街友、在景點拉皮條的明顯也都不是歐洲白人。波隆那是個大學城,基本上是由移民組成的城市,但同樣作為一個短暫居住於此的外來者,交換學生的身份本身似乎就已經和移民拉開了距離。目前到學校上了一週的課,課堂上一位同為初來乍到的交換學生說他覺得波隆那是個international的城市,引來同學們一片不太認同的眼神和噓聲;來自巴勒斯坦的女老師說他到現在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個突兀的外來者。義大利人確實熱情善助,但有時也看起來難以接近,或者語言的隔閡過大,我有時覺得自己和這個社會之間隔了一層厚厚的紗。短短半年的交換期間除了遊覽歐洲各地以外,還想更加了解波隆那當地希望不會過於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