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讀書感想】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上頭的人可能洗牌,有人丟掉政權,有人掌握政權,可是這都跟你沒關係,你煮飯就對了。只要你煮飯,就什麼也威脅不了你。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是早前暢銷的一本書,當時就已經放在「想讀」的書單裡。最近終於有機會看,結果不用一星期就看完了。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是波蘭人,之前已經寫過類似的書籍。這次他訪問了過去到現在的一些在權貴、或是背負特別任務的廚房工作的人們,透過他們的描述,嘗試從中理解當時的權貴的生活和想法。

看此書之前我對蘇聯、東歐的歷史其實沒有太大的認知。看完後好像開始有點明白幾個東歐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恩怨情仇…而波蘭當然都是其中之一,所以作者應該也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吧,但他寫這本書的感覺我覺得還算盡量中立的。

本書有18篇故事,都是跟著歷史時序寫。由末代沙皇的廚師開始,之後就是列寧、史達林、烏克蘭饑荒、第一位太空人、被騙去阿富汗戰場前線煮飯的主婦、戈巴契夫、切爾諾貝爾的廚娘,白俄第一位領導人…到之後普京,每個故事都很精彩。

我印像最深刻的故事是兩次饑荒。第一次是1930年代的「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人一直都反抗布爾什維克黨,農民不斷爆發起義,同時也一直被沒收糧食。他們認為史達林想要報復他們,於是做成多次的饑荒(最嚴重的是1930年代那次),也令他們更憎恨蘇聯。

為了讓人記住這件事,有人甚至創立了一個網上博物館,展示了當時的食物是怎樣。令我很震撼的是,所謂的「麵包」「湯」也不是我們平常認知的那種,而是用雜草、樹皮等等磨粉。有興趣可以去看看:https://en.uncounted.ual.ua/

另一個有關饑荒的故事是於二戰時期,列寧格勒圍城所造成的饑荒。不是烏克蘭,而是蘇聯了。他們被納粹德軍圍攻長達接近2年半,我不禁想,在物資極度短缺的情況下怎樣可以堅持這麼久?

之後就有被政治宣傳騙去阿富汗戰場前線煮飯的主婦,她堅稱以為一直以為自己是去「友情干預」阿富汗。之後她意識到真相,醒覺後覺得很後悔。

至於切爾諾貝爾的廚娘,很多都是年輕姑娘。當時的她們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就算生存到現在也一堆病痛跟著她們好久了。

還有克里米亞韃靼人,多次打壓與被流放、驅逐到中亞例如烏茲別克。然後將地名改做俄羅斯的文字,企圖消滅克里米亞韃靼人幾百年前就生活在那裡的痕跡,但在幾代人的堅持和努力下,他們還是回到克里米亞,也有些到達基輔。我反而有個疑問就是俄羅斯為什麼對克里米亞這麼堅持呢?

還有些精彩故事也就不虙透了,留待有興趣的朋友去看吧~

最後,作者後記寫道「一個人即便走過煉獄,口味依舊不會改變。俄國的政策也不會改變。這個國家靠著刀叉、湯勺與饑餓來堆疊自己的勢力。」意味著這一帶的戰爭不會那麼容易完結。繼俄羅斯入侵喬治亞(格魯吉亞),到克里米亞,現在直接到烏克蘭了,也明白為什麼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會感受到一點「陰影」,而這道「陰影」究竟是什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