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展覽】老派/新藝:藝術銀行沙龍展——有趣得讓人笑出來的藝術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場展覽很有趣!

自從開展以來,就被展覽名稱「老派/新藝:藝術銀行沙龍展」及海報給吸引,總覺得會很有趣,實際走過一輪,其中有不少作品很有新意,邊看邊忍不住笑出來。

「老派/新藝:藝術銀行沙龍展」是以沙龍展的概念,從藝術銀行購藏作品中挑選出五大題材的作品,各為「崇高典範 → 典範轉移」、「時代風俗 → 日常印象」、「自然風景 → 人為風景」、「理想面容 → 物事樣貌」、「象徵之物 → 召喚之物」。


以下照片跟你分享我最喜歡的 4 個作品,都很奇妙有趣哈哈哈!

-

1.聲音肖像-台灣系列


聲音肖像畫,結合音樂與台灣政治人物肖像畫的作品

聲音肖像畫,結合音樂與台灣政治人物肖像畫的作品


這是一個有聲音的肖像畫!他將名人肖像與歌譜結合,肖像的黑點就是音符,而原本的歌曲在加上肖像音符之後,形成有點荒誕的曲調,會讓你聽一聽覺得「根本是來亂的」,就如同政治文化帶給人的感受。


2.五斤觀音像/聖母抱嬰像/聖殤像


以紅白相間塑膠袋做成的聖像形象

以紅白相間塑膠袋做成的聖像形象


看到這系列作品的時候,我真的笑出來,太有創意了吧,怎麼直接拿塑膠袋來創作啦!仔細一瞧,折疊後的塑膠袋裡,還真有聖像般的形影,既簡單又不簡單,真的很厲害。


3.良日疫襲—自主隔離


以疫情隔離為主題的攝影作品

以疫情隔離為主題的攝影作品


一大群人坐在摩托車上,頭上套著各式各樣的紙袋,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覺得這也太鬧了吧,查看作品介紹才知道,創作者想傳達疫情隔離與監控,將心理狀態用畫面傳遞出來。


4.眷戀.磚情-兒時篇


以台中眷村影像與磁磚圖樣拼接而成的作品

以台中眷村影像與磁磚圖樣拼接而成的作品


看到這幅充滿眷村磁磚的圖像,我覺得非常親近,因為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我也曾經在遺構公園裡搜集不同樣式的磁磚,並拍照下來。照片中的作品雖然是位於臺中清水眷村,卻仍能讓我感受到同樣的感動。


結論


總結來說,這場展覽讓人看得很過癮,有各式各樣不同素材的作品,不管是帶有諷刺意味的、傳達某種意境的,有繪畫、有攝影、有音樂,豐富多元的作品,其中一定也會有你喜歡的內容吧!

重點是,屏東美術館可以「免費」參觀!是我的熱愛景點呢,推薦給你啦!


【老派/新藝:藝術銀行沙龍展】

➡️ 時間:2024.06.01 ~ 2024.11.17

➡️ 地點:屏東美術館



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 + 愛心 + 留言❤️

也可以小小鼓勵~請我喝一杯珍奶🧋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Threads,看更多我的生活小心思!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117會員
141內容數
我是邊境牧羊犬,自由接案的數位內容設計師,熱愛世上美的一切,在此將分享我感興趣的書籍、影視作品、旅遊美食、以及各種療癒心靈的事物。
2025/02/12
2024落山風藝術季,來自臺、日、印尼、美國 19 藝術團隊,打造 26 組作品,橫跨看海美術館、沙灘、街道、村落及藝術旅店五大展區,帶你用五感體驗恆春半島獨特的落山風之美。展覽亮點包括沉浸式體驗、隱藏巷弄的貓咪雕塑、充滿個性的村落展區作品等。文章提供建議觀賞路線及展覽資訊,邀請大家來體驗落山風!
Thumbnail
2025/02/12
2024落山風藝術季,來自臺、日、印尼、美國 19 藝術團隊,打造 26 組作品,橫跨看海美術館、沙灘、街道、村落及藝術旅店五大展區,帶你用五感體驗恆春半島獨特的落山風之美。展覽亮點包括沉浸式體驗、隱藏巷弄的貓咪雕塑、充滿個性的村落展區作品等。文章提供建議觀賞路線及展覽資訊,邀請大家來體驗落山風!
Thumbnail
2025/01/13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Thumbnail
2025/01/13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Thumbnail
2025/01/06
奈良美智特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展出繪畫、陶器、素描及攝影作品,文章分享觀展心得、展覽介紹資訊,並強調藝術創作的無限制性及日常生活的藝術性。
Thumbnail
2025/01/06
奈良美智特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展出繪畫、陶器、素描及攝影作品,文章分享觀展心得、展覽介紹資訊,並強調藝術創作的無限制性及日常生活的藝術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目前中正紀念堂除了《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 之外,還有幾個其他的展覽。 像是《最無情大賞》,這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日間學士班113級的畢業成果展,將書法、篆刻、水墨,結合創意,運用不同題材、媒材的創作形式來呈現。也透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來感受東方美學的創作精神。 【學生畢展
Thumbnail
目前中正紀念堂除了《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 之外,還有幾個其他的展覽。 像是《最無情大賞》,這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日間學士班113級的畢業成果展,將書法、篆刻、水墨,結合創意,運用不同題材、媒材的創作形式來呈現。也透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來感受東方美學的創作精神。 【學生畢展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玉面笑笑生・蔡宜儒個展】 蠻無厘頭的藝術創作個展。 看畫作宛如看周星馳的電影一般,難怪展覽主題會取名為「玉面笑笑生」,有著一本正經的搞笑感。 畫風十分有趣,頗能感受藝術家的童心,看著看著忍不住會心一笑。  
Thumbnail
【玉面笑笑生・蔡宜儒個展】 蠻無厘頭的藝術創作個展。 看畫作宛如看周星馳的電影一般,難怪展覽主題會取名為「玉面笑笑生」,有著一本正經的搞笑感。 畫風十分有趣,頗能感受藝術家的童心,看著看著忍不住會心一笑。  
Thumbnail
【嘉年華・陳芷筠創作個展】 如嘉年華般、既鮮豔又超現實的遊藝創作。 藝術家陳芷筠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基底,將女性雜誌當作素材,結合繪畫和拼貼技巧,重新詮釋原有的既定形象。
Thumbnail
【嘉年華・陳芷筠創作個展】 如嘉年華般、既鮮豔又超現實的遊藝創作。 藝術家陳芷筠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基底,將女性雜誌當作素材,結合繪畫和拼貼技巧,重新詮釋原有的既定形象。
Thumbnail
【記者/李婉如 報導】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於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展出資深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展期為112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旨在透過藝術作品觸動觀眾的六感感官,欣賞「物」所帶來的精神價值,從當代藝術照見中華文化底蘊。 本次展覽包含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於
Thumbnail
【記者/李婉如 報導】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於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展出資深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展期為112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旨在透過藝術作品觸動觀眾的六感感官,欣賞「物」所帶來的精神價值,從當代藝術照見中華文化底蘊。 本次展覽包含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於
Thumbnail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Thumbnail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