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反正我是左右不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是中國作家高銘的著作,起源於作者抱持好奇的心態去接觸精神病人,從而發現這群病患有趣的敘事角度,運用了四年時間去窺探他們非一般的世界觀。

我手上這本是二零一九年的初版九刷,看見封面設計漂亮,便拿起了;翻了翻書內頁,就買下了。

「高牆這邊是正常,高牆那頭是瘋狂;能被理解的極端是天才,不能被證實的極端是瘋子;天才和瘋子、正常和瘋狂——或許都只有一線之隔。」


封面

封面

書中以作者與院友的對談作紀錄,樸素又不失趣味地呈現了每位受訪病患的精神狀態、世界觀以及看事情的角度。光是首篇用《角色》作為標題的妄想症患者,認為自己是一部書的主角兼創作者,這已經非常吸睛,我想喜愛創作的人都會容易與這位院友有所共鳴。正如我翻開這本書,看見的是一個個設定鮮明有特色、可以延伸出獨立故事的人物,而這位妄想症患者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他創作出來的,我們都是他書中的人物。世界是一部小說的論述,我認為他看得頗為通透,只是堅信自己是主創這點比較自大,不過誰不是由自我為中心去看世界呢?作為喜愛創作的我,日常習慣把有趣的事件和特別的人物紀錄下來,有機會就偷塞進故事內容裏,我實在無法說別人是瘋子。

尤記得我尚在大學時期,因課程所逼寫了首新詩,命題就是《瘋子》,雖然盡量讓字眼拼湊得有意思,但我事實上對新詩這個體裁極為陌生,卻被講師稱讚了。那時我在想,也許不知所言吻合了瘋子的主題,然而看了這本書,我覺得瘋子比我有條理。

我想更過癮的是,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居然會對那些院友產生共鳴。

「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應用。」

最近網絡風氣常見詞彙有「精神狀態超前」、「已讀亂回」,甚至在香港有些年輕族群喜歡自稱「白卡之星」(白卡是香港殘疾人士登記證的俗稱),意思是精神病患中的翹楚、瘋子之最。

儘管這些言語底藴,或多或少暗藏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和偏見,可是這種自詡瘋子、放飛自我的現象,顯然是當今世代人們愈來愈不願意受到過多的社會枷鎖與道德勒索的表現。

然而在我看來,即使人們喜愛自認神經病,每當有特別的個體提出革新或反權威的論調甚至行動時,又會因破屋效應的心理反射,而想要運用臭蟲論壓下那個特別的個體。就如當有學生指出學校的儀容規管不合邏輯,某些社會奴隸便立即氣得跳腳,非要你經歷他們所經歷的爛事不可,無視問題的本身。

想起最近看了關於中國神童張炘煬的故事,由於過分聰明洞悉房價走向,提早要求父母趁機買房。可惜父母不但不聽勸言,還招來記者大吐苦水,指責兒子逼迫他們買房,將神童說成不孝子,召喚了中國網民的口誅筆伐。時間卻證實神童確是天才,還領先全國啃老躺平,而那些誤解張炘煬的人,恐怕大部分都步上了躺平的後塵。

又想起尼古拉·特斯拉,引領世界發展的一大遺珠。他的許多發現是具有開創性的,尤其是贏得電流戰爭以及關於交流電的研發,堪稱電機工程學的先驅。偏偏正因為這份開創與前瞻性,不被世人所理解,在遺忘這位天才的科研成就之際,亦錯失了獲得無線電力傳輸的文明進步。

可見大部分的人都是羊群心態,對革新與反權威有着一種莫名其妙的反感,並且會勸喻他人「個世界係咁㗎啦」(意即「這個世界本來就這樣啊」)。

舉了兩個天才作例,就是想要聯繫上書中以《迷失的旅行者》為題的三個篇章,圍繞着運用精神傳輸進行宇宙旅行,並且包含亦幻亦真的壓縮問題,還有如何將精神回傳歸位,該位院友都能侃侃而談,就連研究量子力學的教授也疑惑到底這人是否真的是精神病患者。這位人兄所描述的宇宙旅行,在量子力學的理論上並非完全不可能,只是此刻我們的科技及理論未能突破次元,也無從證實精神傳輸的可行性。也就是以似是而非的理論去告訴我們這些凡人,這個世界可以不是「就這樣」。

看了這篇內容,我認為就算這個人是個瘋子,也必定是非常聰明的瘋子。平凡人如我要是瘋掉,哪能出口成章地論述如此複雜的科學理論再混雜奇思妙想?可想而知,一般人瘋了只是瘋子,聰明人瘋了才是接近天才的瘋子。

權威型人格與衝創思維確實難以兼容,而天才和瘋子,恰好就是衝創思維模式的人。雖則兩者如此的接近,但是推進世界發展的異想天開,與被列為精神病的妄想症仍然有着明確的差距,前者有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去實踐及應用,後者的純粹空想無助正常規律地生活。

獨特的想法與洞悉力,讓天才躍上頂尖成為領頭羊,同時令瘋子淪為被排擠的孤狼。誰是瘋子、誰是天才,誰都說不準。


書背

書背

內容總結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5
/5
avatar-img
10會員
18內容數
雖無鳴、雖無名,過分話多的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無鳴偶爾鳩嗚 的其他內容
《惡魔不是天生的》由英國倫敦南岸大學犯罪心理學資深講師Dr. Julia Shaw撰寫,我手上這本是2019年的初版。 此書從撕去邪惡標籤作為切入點,用不一樣的角度探討罪惡的本質,剖析人性本無善惡之分——「許多讓我們做出傷害行為的理念基礎。也引領我們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4/5惡魔不是天生的
《惡魔不是天生的》由英國倫敦南岸大學犯罪心理學資深講師Dr. Julia Shaw撰寫,我手上這本是2019年的初版。 此書從撕去邪惡標籤作為切入點,用不一樣的角度探討罪惡的本質,剖析人性本無善惡之分——「許多讓我們做出傷害行為的理念基礎。也引領我們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4/5惡魔不是天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詩人的天賦 還有洞察時代的慧眼 一定給自己帶來好運嗎? 我看未必   你善於分辨光明 陰暗 一眼看出真與假 卻直言賈禍 失業和坐牢接踵而至   緊接著 痛苦串成了大片荒涼 有關情感記憶變得脆弱   可以確知的是 在官方政治意識型態中 你依然是個社會寄生蟲   (附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余案:墻内讀書人千辛萬苦還在讀書。較之墻外那些一直在享受別人創造的自由,自己卻不能珍惜,甚至肆意糟蹋毀壞的左瘋,簡直不能算是相同的受造物。之所以特地提及這個字眼,就是讀到這些筆記所描述的種種,幾乎是鏡像一樣的準確。權且轉貼在這裏聊敲邊鼓。此文所介紹的美國作家William James Durant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詩人的天賦 還有洞察時代的慧眼 一定給自己帶來好運嗎? 我看未必   你善於分辨光明 陰暗 一眼看出真與假 卻直言賈禍 失業和坐牢接踵而至   緊接著 痛苦串成了大片荒涼 有關情感記憶變得脆弱   可以確知的是 在官方政治意識型態中 你依然是個社會寄生蟲   (附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余案:墻内讀書人千辛萬苦還在讀書。較之墻外那些一直在享受別人創造的自由,自己卻不能珍惜,甚至肆意糟蹋毀壞的左瘋,簡直不能算是相同的受造物。之所以特地提及這個字眼,就是讀到這些筆記所描述的種種,幾乎是鏡像一樣的準確。權且轉貼在這裏聊敲邊鼓。此文所介紹的美國作家William James Durant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