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含有「精神科」共 4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精神醫學的範疇中,沒有任何東西,比科普病識感的概念還要來的更重要。因為這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自我察覺到需要幫助、並鼓起勇氣走進診間,真正展開療程。 病識感的有無,對於需要精神醫學協助的個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關鍵因素。若患者並不具備任何的病識感,那麼醫療行為基本上就不大可能會發生。
由於文明的進步,各種現代文明病因而誕生,被歸類為精神問題的,早已不是只有重度精神疾患。而現代精神醫學要對付的,往往都是新的文明病和社會劇烈變遷帶來的各種精神困擾。 本篇將簡單介紹現代精神醫學可以提供的幫助,除了那些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外,其實各種輕度身心症狀,都是精神科的專業。
在了解精神疾病與人類的歷史之後,我們將回到現代,開始探討本專題的第二個部分。 本章節會簡述現代精神醫學的基礎和發展現況,能大致上讓一般人理解現代精神醫學的根據和理論是什麼。並認識DSM這本現代精神醫學的權威書是什麼東西。
大概在諮商了三次之後,諮商師建議我可以去精神科就診,當時我問了一個應該許多人都會有的問題, 「我的狀況有那麼嚴重嗎」? 當時的我對於精神科的印象,還抱持著很嚴重的精神狀況才會需要去看精神科,因此當自己被建議去看精神科時,第一個反應是我是不是很嚴重。
有一派理論說 如果可以在夢中訓練好潛意識打破夢中的關卡 那現實生活所有的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要如何取得破關的關鍵呢 最近榮格這個精神層面的大師又火紅了起來 應該是某位很有名的精神科醫生推薦中,自己是一位很愛看有的沒有的電視節目的人,但小姪女出生後,大多時候都不能夠好好地看電視,而是
Thumbnail
4/5榮格與鍊金術
文珊因債務問題,多次自殺未遂,寶月想幫助卻徒勞無功,反而激起文珊的逆反心理。尤其父親過世後,對於父親遺產的安排起了爭執,算是徹底撕破臉。
Thumbnail
童年的姊妹相依是寶月珍貴溫暖的記憶,然而卻是文珊不願回憶的青少年痛苦回憶.......我們如何奢談共情他人的天堂或地獄 ?我很喜歡寶月個性中的純良,甚至也喜歡她的「一廂情願」,過度理解他人痛苦,其實對自己是殘酷的。
在那之後她從來沒有再提過先生的事情,只是畫著一幅又一幅的花卉和梵谷。 我在想,有時候不說破,其實是一種莫大的祝福。 畫裡藏著她對去世的先生的愛和想念, 還有滿滿的感謝。 希望奶奶您回想起爺爺的時候,心裡已沒有苦澀, 天堂再相見。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
作者: 弗里茲.李曼 在閱讀<恐懼的原型>中有一段關於怒氣的形容: 唯有累積與自己的怒氣相處的經驗,才能學會妥善處理怒氣。 發洩怒氣是健康的,是自我價值、人格尊嚴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也是一種健康的自尊。 台灣社會對於怒氣大多是予以壓制的,環境的教育下讓發怒=不理智=不好的觀點深深的刻在許多人的
Thumbnail
5/5恐懼的原型
本文探討情緒重現的概念及其對個人情感的影響。情緒重現可能使人陷入過去的恐懼感及無助感,進而導致不適當的反應模式。文章提供13個具體步驟來幫助讀者識別及管理情緒重現,並強調內在小孩的聲音以及健康的哀悼過程,旨在幫助讀者重建安全感和恢復狀態。透過理解和有意識的應對,個體可以逐步克服情緒重現的困擾。
Thumbnail
5/5《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