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雲霧裡的乘風破浪─樟湖國中小

    雲霧慢慢的飄下,窗外望去爬滿山坡的是一整片的茶園,這裡是樟湖國中小。

    走進校園,孩子熱情的向我打招呼,在這山城裡,似乎沒有任何的邊界與隔閡。每一班的名字皆是台灣的保育類特有種動物,顯示著生態與生活,息息相關、互生共存。一旁貼著的海報,寫滿著小孩們的思辯過程,如何打造一間五星級廁所?樂觀是什麼?每一件事情,透過縝密的不斷討論思辯,接而行動。

    在教室裡,孩子與老師們正在討論著上課內容,今天的登山課程,學生們要報告的是關於登山的倫理素養及高山植物的認識,這是他們秋季登山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透過資料的蒐集、整理、討論、辯證、練習口頭報告與不斷的修正,最終會讓他們在全校學生面前報告統整出的結論。

    時間一到,學生帶著幾分羞澀,開始發表著研究的過程,在報告過程中,大家都仔細地聆聽著,即便報告有些不齊全的地方,也待到報告完之後,透過老師的引導,聆聽的學生再一一給予鼓勵與建議。

    令人驚異的是,班級中相處的文化是如此融洽,學生與學生間彼此尊重,也不會有人擺爛或者置身事外,大家彷彿都為同一個目標奮鬥著。在黑板上,也貼著似乎為斑規的標語,寫著:「透過努力,我已經完成了」、「我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會為他人的成功感到喜悅」,正面的話語似乎也在默默激勵著學生們的內在鬥志。

    後來與老師深談,才知道在班上訂下的班規,都是學生們經過一次次的思辨討論,訂製出來的,「這才能真正從內心出發,而不是變成僵硬的外在規範。」老師說著。但這樣不會有學生想要胡亂訂下班規嗎?「其實不會耶,當他們透過討論一次次辯證,就會發現搗亂是行不通的,事情也不會有進展,老師也會適時從旁協助。」搭配著七大品格的練習與討論,或融入於課程中的探討與執行,在這樣的練習中,內在的品格種子也慢慢的深耕發芽。

    關於創校的過程,校長講得十分逗趣,說當初是找不到校長,自己又雞婆寫了學校的十年計劃,於是在無可奈何之下才擔下了這個責任。但是過程中的艱辛與傳奇,在現今的成果上,令人驚訝且驚艷。

    包括社區的醫療站、與孩子一同推動社區的農業產業、爆滿必須排隊的招生率、走入甚至翻轉社區的家庭、豐富的四季課程、與國外學校的定期交流......,都令人不禁深思: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在課程上,先以「人」為本,有了軸心之後,重編教材、引入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專案管理方式推進策略,有系統的一步步帶著學生探究、反思、行動,與走入社區。

    最豐富的四季課程,校長似乎信口捻來便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春季,帶著孩子做社區專題研究,與社區有更深厚的連結;夏季,真正走入社區蹲點,運用課堂中所教,為社區盡一份心力;秋季,是百岳登頂,從知識與素養的積累,到爬山的壯闊之旅;冬季,則是單車壯遊,逆風而行,校長說,在最艱難時完成的任務,才能真的淬鍊出堅毅的心志。

    當學生們登到最高峰時,他們教導學生不語、不高歌、不歡呼,而是在壯闊的美景之中,感受著人類的渺小,這令我印象深刻。有多少人,攀越高山,成為一種成就的征服與某部分的炫耀,其實,這與山要教導人類的事情,是與這完全背道而馳的,學會謙卑,並與大自然的寧靜合而為一,了解人類的所作所為,牽動著一切的自然界的微妙變動,如何共利共生、彼此扶持,這是山,真正想告訴人們的事情。

    到了山上,校長也會巧妙安排夜間獨處,有人感受到雨聲從葉上掉落下來的聲音,竟如此震耳欲聾,也有山羌從懷中踏過,人在自然萬物中,彷彿融入成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每年的單車環島是重頭戲,安排在冬季逆風而行,校長認為,經過寒徹骨的洗禮,學生們更能砥礪心智。記得有年單車行時風雨正盛,當前方領頭的老師支撐不住時,學生們便頂替前方破風,學長姊照顧著學弟妹,彼此互相協助扶持,成為了比完成此事目標更美好的一景。

    這些校長隨意講起的故事,讓我腦海中幾乎可以勾勒出,老師與學生們一天天努力著,一同協進的美好圖像。

    另外,謝茶季也是學校在冬季時的重要活動之一,看著影片中學生們穿著樸素的採茶衣,赤腳走過茶園,伴隨莊重的鼓聲,祭拜著天地神靈,似乎與茶園與雲霧融為了一體。問起舉辦此活動的過程,老師分享,這些都是孩子們一次次地透過研究、搜查資料、討論出的,也串聯起社區中的情感連結,大家都在此刻屏息,感謝天地萬物無條件的給予。

    準備離開時,下了一場大雨,雲霧穿越了山頭,穿透了教室之中,孩子們依舊在課堂中討論著、或者揮著手與我們道別,在偏鄉的孩子,真的無法翻轉自己的命運嗎?這間學校,為人們辯證了教育可能性的無限大,像是施了奇異的魔法,但實際卻是一步步的踏實的帶著孩子,繼續前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