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歐洲鴨嘴龍類演化遷徙新路徑 保加利亞陸橋
付費限定

歐洲鴨嘴龍類演化遷徙新路徑 保加利亞陸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白堊紀晚期由於海平面較現代高的多,因此地勢相對較低的歐洲在當時被海洋分割成擁有無數島嶼的群島,而這樣的環境也讓歐洲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由於島嶼生態系通常受到生存環境狹小、資源有限等因素的限制,所以體型較大的動物往往會衍生出較小的體型來適應環境這種現象被稱為島嶼侏儒化。

比如台灣黑熊就比大陸上的亞洲黑熊要小的多
與此相對應的體型較小的物種因為在島嶼上受到的競爭壓力較小,掠食者也比較缺乏導致體型會變大,這被稱為島嶼巨型化,比如渡渡鳥就比其近親要大的多

而在當時的歐洲群島上,小型的鴨嘴龍類恐龍可以說是當地數量最多也是多樣性最高的植食動物,因此研究歐洲出土的鴨嘴龍類化石對於了解當時歐洲動物群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來自義大利的侏儒化鴨嘴龍類《特提斯鴨龍》 圖源:Slate Weasel

來自義大利的侏儒化鴨嘴龍類《特提斯鴨龍》 圖源:Slate Weasel

歐洲複雜的演化路徑

歐洲的鴨嘴龍類演化史非常複雜,既有白堊紀中晚期就已經在歐洲繁衍生息的原生類群,亦有在白堊紀晚期之後才從亞洲、北美等地遷徙而來的外來族群,這些遷徙事件甚至還多次出現,加上歐洲在坎帕期之前的恐龍化石出土很少,這使得釐清鴨嘴龍類在歐洲的演化史非常困難。不過在近期有研究團隊分析描述了出土自保加利亞的鴨嘴龍類化石,為了解這段過去填補了一些空缺。

鴨嘴龍類演化樹 圖源:Debivort

鴨嘴龍類演化樹 圖源:Debivort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2025古生物新研究(付費)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09會員
299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棘頭動物(acanthocephalan)是一群專性寄生動物(絕對寄生),目前已發現近1,500個物種。生命週期複雜,常涉及兩種以上的寄生宿主,幼蟲期寄生於無脊椎動物宿主,包含甲殼類、昆蟲;成蟲期則寄生於脊椎動物宿主,有魚類、鳥類、哺乳類等。因為是專性寄生,牠們並不存在口部與消化道。成蟲生活在最終宿
體色對於動物的行為、生理、以及棲息環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在哺乳類動物當中自然也是如此。 現今的哺乳類擁有著豐富的體色與圖樣,然而我們對於生存在中生代的早期哺乳形類體色樣式卻知之甚少。 為此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中國東北出土的六種中生代哺乳形類 Mammaliaformes 體色,這六種動物的時代跨度從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是中生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群海洋爬行動物,其演化歷史從三疊紀開始一路延伸到白堊紀大滅絕,前後長達1億4千萬年。 蛇頸龍目的化石在全球各地都有發現,分佈非常廣泛,也有極為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牠們的典型特徵有著長脖子、緊湊的軀幹以及鰭狀的四肢。 然而牠們的實際形象人們卻
棘頭動物(acanthocephalan)是一群專性寄生動物(絕對寄生),目前已發現近1,500個物種。生命週期複雜,常涉及兩種以上的寄生宿主,幼蟲期寄生於無脊椎動物宿主,包含甲殼類、昆蟲;成蟲期則寄生於脊椎動物宿主,有魚類、鳥類、哺乳類等。因為是專性寄生,牠們並不存在口部與消化道。成蟲生活在最終宿
體色對於動物的行為、生理、以及棲息環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在哺乳類動物當中自然也是如此。 現今的哺乳類擁有著豐富的體色與圖樣,然而我們對於生存在中生代的早期哺乳形類體色樣式卻知之甚少。 為此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中國東北出土的六種中生代哺乳形類 Mammaliaformes 體色,這六種動物的時代跨度從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是中生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群海洋爬行動物,其演化歷史從三疊紀開始一路延伸到白堊紀大滅絕,前後長達1億4千萬年。 蛇頸龍目的化石在全球各地都有發現,分佈非常廣泛,也有極為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牠們的典型特徵有著長脖子、緊湊的軀幹以及鰭狀的四肢。 然而牠們的實際形象人們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