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列之「琴棋書畫──書法四大家(1)」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琴棋書畫」進行到「書」的環節,預計會用兩回來介紹。 

書是指「書法」。 

「書法」是書寫文字的方法,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除了是書法家用以創作的主要表現和作品形式,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各地域依其在地歷史與文化發展出自有的書法特色,而書法至今仍廣泛應用於生活與藝術文化等層面。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所以,以文字為基準的角度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但是這種獨特性並不妨礙不認識中文字體的人欣賞書法。漢字是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書法是在文化裏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書法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其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點、橫、撇、豎、鉤)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依循漢字的結構規律,變化組合,就可以表現出千姿百態的書法藝術,創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書法歷史背景悠久、深厚,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在古代,書法具有非常高的參與程度,一般的知識分子都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學習書法,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書法家。自秦漢以來的各個朝代,都有相當多的書法作品被創造出來;其中最優秀者成為皇室、貴族和文人最珍貴的收藏品。此外,書法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這表明書法在古代已是一門很成熟的藝術。 

書法,是世界上文字的藝術形式,是以漢字書體為基礎的一種傳統的線條的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其必備工具是紙、毛筆、墨、硯。漢字書法為漢族所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被孔子定為「六藝」之一,是古代君子必需具備的技能、技藝。由於古人把讀書、識字、寫字等量齊觀,書法就不再是純粹的技法,而且等同於學問修養。所以,自古以來,重視書法,把它視為「載道」的工具、文章的「衣冠」,也是個人學養的外在表現。自有進仕制度以來,便特別注重士子的書法,唐代更明言以「身、言、書、辯」取仕,這種以書法取仕的風氣,到明清發展至極致,出現了專用於翰林的「館閣體」。難怪歷史上的名吏,都是飽學之士,而其書藝卓越,這都和「學而優則仕」以及「書為功名、畫為利祿」的傳統有關。 

舉凡歷史上的帝皇、名臣,如唐太宗、宋徽宗,以及秦始皇朝的李斯,唐太宗朝的褚遂良,宋代的蘇軾、黃庭堅,乃至清代的劉墉、林則徐,就連歷史上具爭議性的人物,如秦檜、蔡京、嚴嵩、康生、鄭孝胥等人,都是一流的書法家。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還有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張旭、米芾、蔡襄、鮮于樞、趙孟頫、董其昌、王鐸、康有為等。 

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書法的字體經歷了由篆書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書法家和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家和書法作品構成了中國書法的深厚傳統。書法在古代已經是一門成熟的藝術,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很多理論著作是書法家藝術實踐的總結,極大地影響了後人的書法學習和創作。


我也學過書法,習過幾年字。 

沒有寫過篆書,寫過一陣子的隸書、草書,後來主要還是楷書、行書。 

一開始,是臨摹王羲之的行書字帖,後來發現不得其要領,才學楷書。 

楷書臨摹過的就很多了,像是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

 

篆書 

又稱篆文、篆體,是古老的漢字書體,篆書指隸書以前的書體,又指大篆和小篆。

 

大篆 

普遍認爲大篆在周宣王期間以系統化,並以垂直規則出現的瘦長字體描繪,成為籀文。戰國秦又有石鼓文,古代被當作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

 

小篆 

又稱秦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公元前221年),向全國頒布的官方文字,當時的丞相李斯奏請始皇帝統一全國的文字,始皇帝命他主持文字的統一工作,一方面廢除六國的古文以及區域用字,一方面以秦國通用的籀文(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造,屬於大篆的一種)為基礎加以簡化,使之成為秦朝的官方文字。

 

「篆書」是五大書體之一,其結構嚴謹、瘦勁挺拔、端莊雅正,線條懸針垂露、婉轉流暢。篆書之美,如麗人仰首望月、秀髮垂柳,又如伊人低眉拈花,回眸善睞,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自秦代以來,篆書名家人才輩出,僅列舉四位篆書名家及其作品:

 

李斯 

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或《說字通古》。

 

李斯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傳世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

 

李陽冰 

字少溫,譙郡(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境)人。

 

李陽冰擅長篆書,得法於秦《嶧山刻石》,自詡「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呂總《續書評》謂:「陽冰篆書,若古釵依物,力有萬鈞,李斯之後,一人而已。」《法書要錄》一書引《述書賦》曰:「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後身。」人稱「筆虎」,後人多效法其篆書筆法。 

 

現存碑刻作品稀少,如《怡亭銘》、《三墳記》、《般若台記》及《顏家廟碑額》等,《三墳記》為李陽冰代表作,筆劃從頭至尾粗細一致。《般若台題銘》於唐大曆七年(772年)刻於福州會城烏石山上。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篆書大者,惟有少溫《般若台》,體近咫尺,骨氣遒正,精采沖融,允為楷法。」

 

周伯琦 

字伯溫,饒州人,周應極的兒子。元代官員、書法家。曾任南海縣主簿,後升為翰林院修撰。

 

伯琦特別擅長篆書,為當時篆書名家。曾在元仁宗時期的宣文閣供職,受到書法家康里巙巙的讚揚。據楊士奇的記載,巙巙稱:「周伯琦篆書,今世無過之者。」其篆書作品《相鶴經》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錢坫 

字獻之,號十蘭,又號篆秋。江蘇嘉定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學家。

 

善於刻印與書法,也擅長畫梅。

 

作品有《十經文字通正書》、《漢書十表注》、《篆人錄》等。

 

隸書 

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相傳起源於秦朝,相傳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變,是漢字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大約發生在秦漢之間,是漢字發展的轉折點,對後世的漢字有很大的影響。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現代的楷書和行書寫法絕大部份和隸變之後相差不遠。

 

一般認為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今之楷書也稱「今隸」或「隸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乙瑛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清代「隸書四大家」 

金農 

字壽門、一字司農、又字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書畫家。好遊歷,長年寓居揚州。

 

博學多才,早年就擅長詩文,精於鑑賞,特別在書畫方面展現出創造力,將書法與畫連結在一起,以獨特的風格聞名,其墨梅與獨創的外型肥厚方正、橫筆肥大的隸書,在清代的文人中表現最為不凡,最具特色。和同時期活動於揚州地區的畫家鄭燮、汪士慎、羅聘等七人被稱為「揚州八怪」。

 

隸書風格,沉穩果敢,奇崛憨直。

 

鄭簠 

字汝器、號谷口,江蘇上元人,清代書法家、醫生。

 

鄭簠為名醫鄭之彥(字蘭巖)次子。他子承父業,以行醫為生,終身不仕。鄭簠工於書法,尤精隸書。初學明末書家宋珏,後改學漢碑三十餘年。其書法博採《鄭固》、《史晨》、《夏承》等漢碑所長,尤善《曹全碑》,並融入草書筆意而自成一派。他開創了清代隸書碑學復興之風,清代書法家朱彝稱其隸書為「古今第一」。

 

鄧石如 

原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今安徽安慶)人,清朝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文字學家。

 

鄧石如是清代書家中用功最勤者,十分勤奮向學。後研習碑拓,苦練隸書等書體,終於成為有清一代傑出的書法家和篆刻家。

 

其書兼善各體,隸書成就最大,作品結體嚴整,具金石氣,篆刻刀法蒼勁渾樸,成就斐然,影響甚廣。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湖廣總督畢沅處做了3年幕僚。張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學習書法。

 

張惠言,原名一鳴,字皋文,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清代政治人物,經學家、詞學家。

 

包世臣,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涇縣人,清朝書法家,此外,他也創作過《說儲》等作品討論當時的農業經濟。

 

 

伊秉綬 

字組似,號墨卿,晚號默庵。福建汀州寧化縣人。清朝中葉政治人物、書法家。

 

伊秉綬工書法,曾向劉墉學書法,與鄧石如合稱「南伊北鄧」。何紹基《東洲草堂詩抄》稱:「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簡。行草亦無唐後法,懸崖溜雨弛荒蘚。不將俗書薄文清,覷破天真關道眼。」謝章鋌《睹棋山莊詞話》載:「墨卿每朝起學筆畫數十百圈,自小累大,至勻圓為度。蓋謂能是,則作書腕自健。」向燊說:「墨卿楷書法《程哲碑》,行書法李西涯,隸書則直入漢人之室。即鄧完白亦遜其醇古,他更無論矣。」

 

草書 

又稱「藁書」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章草 

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也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

 

今草 

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行草 

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字跡較易辨認,又不失草書的動感。

 

狂草 

唐朝張旭喜歡在酒醉之後書寫作品,稱之為「狂草」。書法多以奇形怪狀、粗細對比誇張、以及充滿情感的線條相連,在《舊唐書》中讚譽為「變化無窮、若有神助」。而唐朝懷素狂草繼承張旭,謂之「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

 

草書四大家 

張芝 

字伯英,書法家,張奐之子。東漢敦煌郡淵泉縣(今甘肅安西縣東)人。擅長草書,曹魏書法家韋誕稱他為「草聖」。其書法被稱為「今草」。

 

好書法,最擅章草。張芝曾臨池學書,池水為黑,家中衣帛書而後練,於此可見其功力之深。

 

他的草書精勁絕倫,張芝的章草系學杜操、崔瑗,但又有所創新,成為今草。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並不是容易得來的。他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梁代庾肩吾在《書品》中說:「張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王羲之推崇鍾繇、張芝兩家,狂草大師懷素承認從二張(張芝、張旭)得益最多。

 

作品有《冠軍帖》、《消息帖》、《秋涼帖》、《今欲歸帖》等。

 

張旭 

字伯高,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唐朝中期書法家,唐朝開元年間官至常熟尉,後又為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於書法,亦有「草聖」之稱。

 

張旭以豪飲而知名。在杜甫的詩作「飲中八仙歌」裡,張旭亦是其中一位被描寫的人物之一,與其他人被稱為「飲中八仙」。張旭以書法中最為奔放自由的草書聞名,據《新唐書》記載,張旭喜歡在酒醉之後書寫作品,稱之為「狂草」。

 

張旭草書、李白詩,還有裴旻舞劍,被稱為「三絕」。然而,張旭並非只寫草書,他是唐朝另一個知名書法家陸柬之的外孫,對於楷書、國畫等也相當精通。相傳,他的狂草來自觀看公孫大娘及其弟子練劍時的姿態而得到靈感。

 

在張旭之前,書法界一直奉王羲之及王獻之為規範,然而張旭的書法卻打破了這個常規,為書法界帶來旋風式的改革。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有說李陽冰是他的弟子,此說沒有確證。但崔邈與顏真卿確實是張旭弟子,真卿本人在《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也提到自己跟隨張旭學習筆法。鄔彤亦曾為張旭弟子。

 

傳世作品有《古詩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記》、《悲清秋賦》、《自言帖》、《肚痛帖》等。

 

唐朝還有另一位較年輕的、同樣擅於草書的書法家懷素,也喜於醉後書寫作品,與他有「顛張醉素」的俗稱流傳於世。

 

懷素 

字藏真,永州零陵人,俗姓錢,唐朝僧人、書法家。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唐朝時,稱他為「醉僧」。

 

懷素的伯祖是惠融禪師。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為書法。

 

因貧而無紙可書,就在家鄉故里種植芭蕉萬餘株以供揮灑,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

 

懷素早年書法作品,先學歐陽詢書,世莫能辯,至是鄉中呼為大錢師小錢師。之後的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別出。其性情踈放,不拘於細行,萬緣皆繆,心自得之。於是飲酒以養性,書草書以暢志,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里牆、衣裳器皿,無所不書。

 

傳世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論書帖卷》等。

 

王鐸 

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癡庵、東臯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癡仙道人、蘭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雲岩漫士等,生於河南孟津縣(今河南孟津),籍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進士出身,書畫家。

 

王鐸博學好古,能作詩、寫文章,兼能繪畫,開創一代書風。其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鍾王,亦能自出胸臆」,學米芾幾可亂真。馬宗霍在《書林藻鑒》卷十二中評其書法「縱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不盡」。有《琅華館帖》、《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以草書功力最深,林散之稱其草書爲「自唐懷素後第一人」。有「神筆王鐸」之譽。明時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著有《擬山園詩集》、文集《擬山園選集》。

 

寫書法主張「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非常專注於書法上。書風傾向「剛強」。

 

楷書 

亦稱今隸、真書、正楷、楷體或正書,是漢字書法中最常見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  楷書相傳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寫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到直至今日,楷書的寫法和美感仍然是漢字手寫體中的第一參考標準。

 

真書 

指從漢魏到隋唐以前的過渡性書體,特點是楷中有隸。 真書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指北魏、北齊、北周的碑書,因其佛教盛行,因其中以北魏碑書居多,故又稱之為「魏碑」。 南碑指東晉、宋、齊、梁、陳各代之碑。

 

正書 

楷書古代又稱正書,最早可見於宋代。「正」字從「止」從「一」,有建中立極,不偏不倚,止於最好的地步的意思。

 

北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大楷 

指用毛筆書寫的較大的楷體字。

 

小楷 

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隸書的權威,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楷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楷書四大家 

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

 

唐朝歐陽詢(歐體):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唐朝顏真卿(顏體):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

 

唐朝柳公權(柳體):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元朝趙孟頫(趙體):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行書 

分為行楷及行草,又稱為連筆字。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相傳是在東漢年間劉德升所創。唐朝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行草則介於草書與行書之間,文字動感也較易辨認。

 

晉朝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

 

天下四大行書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蘭亭集序》,又稱作《蘭亭序》、《蘭亭敘》、《蘭亭帖》、《禊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是顏真卿著名的行書作品,感情生動,因此被元朝鮮于樞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這件作品是顏真卿為了祭侄文而寫下的草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由於心情極度悲憤且已難以平靜,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使錯誤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也顧不得筆墨的工拙,純是精神和平時功力的自然流露,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全名《黃州寒食詩帖》,簡稱《寒食詩帖》,又稱《寒食節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20世紀90年代有人訛稱鮮于樞評其為「天下第三行書」。其實,鮮于氏一生從未評論此帖。是行書代表作,左側有黃庭堅跋文。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郵政曾發行其書法郵票。

 

天下第四行書:王珣《伯遠帖》

 

為晉朝書法家王珣的墨寶,全文五行四十七字以行書寫成。乾隆曾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合稱「三希」,一起放在養心殿的「三希堂」中。王珣書風行中兼楷,結字縝密,法度精嚴;筆法勁健、遒逸,靈便不滯;行氣疏密適中,字勢略向左傾,險峻又舒暢。王珣的父親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導。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133會員
933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圍棋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其具體年代不得而知,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兩漢時期為17路棋盤,南北朝時擴大到19路,傳入朝鮮半島。唐朝時圍棋獲得了很大發展,並傳入日本。日本從16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開始,漸次發展出職業圍棋制度,名家輩出。從19世紀晚期有圍棋國際交流開始,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一直在
圍棋為古代文人喜好,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朝時圍棋獲得了很大發展,並隨著日本遣唐使傳入日本。  一般都認為吉備真備(きびのまきび)是這位日本遣唐使,也就是將圍棋傳入日本的人。但也有不同的說法,像是在701年被定立大寶律令中已有關於圍棋的記載。
介紹完「琴」,接下來就是「棋」。  「棋」,指的是「圍棋」。  前幾年,橫空出世了一位神祕棋手Master,中、日、韓等國的頂尖棋手,如柯潔、聶衛平、常昊、古力等相繼敗在Master手下,Master取得60連勝的成績。身分揭曉後才知道它就是曾戰勝李世乭的AlphaGo。
這篇是「關於AI作曲的討論」的最終回。
Suno每天有10首歌曲的Quota。不過,每首會有兩個版本。
圍棋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其具體年代不得而知,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兩漢時期為17路棋盤,南北朝時擴大到19路,傳入朝鮮半島。唐朝時圍棋獲得了很大發展,並傳入日本。日本從16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開始,漸次發展出職業圍棋制度,名家輩出。從19世紀晚期有圍棋國際交流開始,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一直在
圍棋為古代文人喜好,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朝時圍棋獲得了很大發展,並隨著日本遣唐使傳入日本。  一般都認為吉備真備(きびのまきび)是這位日本遣唐使,也就是將圍棋傳入日本的人。但也有不同的說法,像是在701年被定立大寶律令中已有關於圍棋的記載。
介紹完「琴」,接下來就是「棋」。  「棋」,指的是「圍棋」。  前幾年,橫空出世了一位神祕棋手Master,中、日、韓等國的頂尖棋手,如柯潔、聶衛平、常昊、古力等相繼敗在Master手下,Master取得60連勝的成績。身分揭曉後才知道它就是曾戰勝李世乭的AlphaGo。
這篇是「關於AI作曲的討論」的最終回。
Suno每天有10首歌曲的Quota。不過,每首會有兩個版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是小學還是國中?記得學校有書法課,一週兩節。那時期待上課,可以帶外面寫著「書道」的手提盒去上學,覺得很厲害。將書法用具收在一起,打開時會發出一種光芒似的(笑)。 作者對於書法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小時與其父親練字的時光。我就沒有這麼溫馨的回憶,只覺得帶著「書道」手提盒去上學很厲害(笑)。作者摹寫練字的過
Thumbnail
一張紙 一支筆 我們就可以開始了。 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 從小到大,我們學會用紙筆捕捉外面的資訊 也練習把心裏的吸收用文字呈現出來 這樣的一來一往 關於大人的我們 很是熟悉。 文字是清楚的 但也把感覺框成方正了 多數時候 細細碎碎 黑黑沉沉的感
Thumbnail
素描擁有那無法比擬的美感,藏著你的氣息。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甚至是設計的基礎。運用簡單的線條筆觸,加上輕重緩急,就能繪製出各種畫面。
Thumbnail
練習線條&排線的手感,掌握輕重緩急的表現。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經過安排之後,可作為基本的繪畫練習、創作前的草稿、視覺的紀錄,也能是完整的視覺藝術作品。
Thumbnail
阿拉伯書法筆畫簡潔流暢,字母從右向左書寫。重視文字的形式美,有優美的曲線,具強烈的節奏感及裝飾性。各種變化皆由書寫者設計調整,是最具有造形藝術設計的字體。
Thumbnail
我字寫得醜,以前學校每星期有一堂書法課, 老師規定嚴格,一定要用墨條在硯台磨出濃黑墨汁,毛筆沾墨寫字。 明明認真寫,但作業都是拿大丙,發回習字本時, 老師打從鼻孔重重那聲哼,讓人對書法課心生恐懼。 看看張才智老師字寫得多好。 介紹卡寫「多年臨池苦練,使隸書熔鑄多種碑帖的特色, 兼
Thumbnail
畫著畫著就像國畫的筆法,沒鉛筆線打稿直接上色。 隨心所致構圖大致OK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是小學還是國中?記得學校有書法課,一週兩節。那時期待上課,可以帶外面寫著「書道」的手提盒去上學,覺得很厲害。將書法用具收在一起,打開時會發出一種光芒似的(笑)。 作者對於書法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小時與其父親練字的時光。我就沒有這麼溫馨的回憶,只覺得帶著「書道」手提盒去上學很厲害(笑)。作者摹寫練字的過
Thumbnail
一張紙 一支筆 我們就可以開始了。 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𓂃 從小到大,我們學會用紙筆捕捉外面的資訊 也練習把心裏的吸收用文字呈現出來 這樣的一來一往 關於大人的我們 很是熟悉。 文字是清楚的 但也把感覺框成方正了 多數時候 細細碎碎 黑黑沉沉的感
Thumbnail
素描擁有那無法比擬的美感,藏著你的氣息。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甚至是設計的基礎。運用簡單的線條筆觸,加上輕重緩急,就能繪製出各種畫面。
Thumbnail
練習線條&排線的手感,掌握輕重緩急的表現。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經過安排之後,可作為基本的繪畫練習、創作前的草稿、視覺的紀錄,也能是完整的視覺藝術作品。
Thumbnail
阿拉伯書法筆畫簡潔流暢,字母從右向左書寫。重視文字的形式美,有優美的曲線,具強烈的節奏感及裝飾性。各種變化皆由書寫者設計調整,是最具有造形藝術設計的字體。
Thumbnail
我字寫得醜,以前學校每星期有一堂書法課, 老師規定嚴格,一定要用墨條在硯台磨出濃黑墨汁,毛筆沾墨寫字。 明明認真寫,但作業都是拿大丙,發回習字本時, 老師打從鼻孔重重那聲哼,讓人對書法課心生恐懼。 看看張才智老師字寫得多好。 介紹卡寫「多年臨池苦練,使隸書熔鑄多種碑帖的特色, 兼
Thumbnail
畫著畫著就像國畫的筆法,沒鉛筆線打稿直接上色。 隨心所致構圖大致O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