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我就是懶得回測不行嗎?

「XXX國定假日後,近十年上漲機率為XX%」

「今天只要遇到颱風必定會大跌,所以......」

「看到季線被摜破之後用利空進去就對了」

「比特幣減半將贏來超級大牛市,這邊抄底......」

從傳統金融到新興的市場,在新聞過社群常常可以看到諸如此類的言論。不管是不是反串,當我們看到這些言論的時候,去稍微對一下過去的線圖,發現「好像」真的是如此,但真的可以直接拿來交易嗎?

統計學上要計算一個件事情有沒有歸納的價值,其樣本數至少要超過30個,但以比特幣減半的事件來說,很明顯沒有幾次(目前總共4次),但就會被很多幣圈KOL拿來大做文章,宣稱後面一定可以賺到豐厚的報酬。

但問題是:

要等多久?中間的回檔有多深?切入的點有沒有辦法達到正期望值?

面對這種情況,交易者往往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局面:應該根據這些未經證實或數據不足的現象制定交易策略,還是應該要使用經過長期測試的交易方法?

回測的意義:為何它如此重要?

回測是基於歷史數據來驗證交易策略可行性的方法。透過回測,交易者可以評估策略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表現,進而了解策略的潛在風險和收益。回測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策略的可靠性,幫助交易者避免盲目追隨短期市場波動。

回測中交易者可以模擬過去市場條件,如某一經濟數據公布後的走勢,或是某一個指標在特定狀況下的有效性,也可以當成其他方法的濾網,然後就能檢視交易策略是否能穩定獲利。經過回測的策略通常會有更高的成功率,而且也能增加交易者對策略的信心,因為它已經在歷史上經歷過市場的波動、崩盤或牛市等各種情境。


這是主席針對某一個策略進行回測的紀錄表格,如果我要開發一個新的交易策略,都會經過這樣的驗證才會到市場上進行實盤交易。

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心裡有一個底,知道出手的勝率跟賺賠大概是多少,停損停利怎麼設置比較符合期望值。


未經回測的現象就不能用嗎?

市場中的「新現象」可能來自於一時的市場波動、經濟政策改變、或某些特定的突發事件,看似提供了短期的交易機會,但往往這些現象如果沒有經過充分回測或是統計,就很難評估它們的可持續性或風險。未經驗證的現象可能只是市場中的暫時異常,甚至可能是偶然的數據噪音。

  1. 高風險、不確定性大
    未經回測的現象通常缺乏歷史數據的支持,意味著交易者無法判斷這種現象是否具有持久性或重複性。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這些現象可能迅速失效,交易者就有可能面臨較大的虧損風險。
  2. 心理偏誤影響決策
    當一個現象短期內產生了較好的效果時,交易者容易陷入「近期效應」或「確認偏誤」,即只關注現象的短期成果,忽視潛在風險和長期可行性。這會讓交易決策過度依賴直覺,脫離理性的風險管理。

但並不意味著未經回測的現象就毫無價值,也可能是某些新的機會,這些機會可能尚未被市場上的其他人察覺到,我們可以關注這些現象,但必須做到嚴格的風險管理:

  1. 分散風險、小額嘗試
    對於未經回測的現象,交易者可以選擇以小額資金進行試探性交易,將其視作一種探索性的策略。如果現象在未來的市場波動中依舊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則可以逐步增加投入。
  2. 即時進行跟蹤與驗證
    雖然一開始沒有足夠的歷史數據來進行回測,但交易者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跟蹤該現象的表現,並逐步收集數據進行分析。隨著更多數據的累積,我們可以該使評估這個策略有沒有長期執行的價值。
  3. 與其他策略結合
    未經回測的現象可以作為現有策略的一個補充工具、濾網,而不是完全取代原有的策略。


路肖南在這部有提到這個類似的議題:

「在交易新手期的時候不要太相信自我經驗......越早開始仰賴經驗,越沒有具備一些早期交易素養(策略),很容易把經驗當作破壞規則的藉口,一但打破這個破口,就很難再關起來」

「如果有一到兩年,可以執行硬規則交易系統的經歷,說明自己的基本交易素質已經達成,這時候認為經驗對交易判斷有正向幫助,才可以開始啟用經驗」

總之,回測與保持對市場的直覺(靈敏度)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有風控的狀況下,既不忽視數據的重要性,也不排斥對新機會的探索。因為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靈活應變與嚴謹分析,兩者缺一不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