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的,造橋、後龍已經相繼廢掉了富田、豐湖等校之後,這些人數不到40的小校,難保不會在一夕之間給廢校。
學校在台1線南下105K之後,一個大彎見到紅色高聳的龍昇陸橋左邊小山坡上。這天橋就是給學童上下學跨越車流甚多的台1線通學用,出入口下梯出來再爬個十數公尺小坡就是學校大門。
大門三柱貼朱紅二丁掛雙進,中柱以同色大理石金色標校名。入門後即見PU跑道操場級遠處的校舍和白色司令台。
入門左,是一棟社區活動中心,大門深鎖,但相信也應該是學生活動中心吧,在前面草皮還有植摘半溫室,一整個菜圃就在此墾殖,這類校園兼菜園景象,在許多鄉下小學是常見的,甚為親切。
整個學校其實不大,面積就0.9公頃,這麼說吧,站在校門就看見全部校園了,所以教室也簡單的兩層建築。這邊就是一個小社區,家屋沿著校前小徑一路蜿蜒到後山去。
值得記錄的是:學校為因應學生流失的關係,已經在112學年加入公辦公營的耶拿教育實驗學校,目前這類學校在台灣僅有五所,苗栗地區就有兩所。
我真心希望,小校真的可以透過這類的實驗教育轉型成混齡教學,打破標準本位教育模式,讓台灣的國民教育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也藉著這樣的一個模式引進,可讓這些瀕危小校繼續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