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焦慮

    在夢中,我焦急地尋找著紙和筆,心中思念著我的女兒,無法平靜。憤怒如火焰般燃燒,讓我不禁想起朋友的兒子,心裡開始嘮叨,希望女兒的生活能夠有規律,每天至少要按時吃午餐和晚餐。我心中暗自發誓,等她從日本回來,必須儘快找工作,否則就不准她回家。這種焦慮在夜裡肆意蔓延,讓我感到無法承受的重壓。

    面對這份焦慮和壓力,尤其是對親人的關心,我感到無比的煩躁和無力。或許,我可以嘗試一些方法來管理這些情緒:

    1. 認知行為療法(CBT)技術
      挑戰那些讓我焦慮的負面思維,識別並記錄它們,然後質疑它們的真實性。我告訴自己:“這樣想真的有必要嗎?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嗎?”設置可行的溝通目標,也許能讓我和女兒的關係更順利。
    2. 正念冥想
      每天抽幾分鐘進行正念冥想,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讓自己回到當下,減少對未來的焦慮。學會接受和觀察我的情緒,而不是逃避它們,這樣或許能減輕內心的煩躁。
    3. 情緒管理技巧
      定期寫下自己的感受,幫助我釐清思緒,減輕壓力。規律的運動也能有效舒緩焦慮,增強身心健康。
    4. 自我關懷
      與朋友或專業人士分享感受,建立支持系統,讓我不再孤單。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是閱讀還是散步,讓自己感到快樂。
    5. 生活的意義
      探索新的興趣,找到讓我快樂的活動,增強生活的意義感。定期回顧自己的成長,承認自己的努力和成就,這樣能提升我的自我價值感。

    我始終銘記三毛的一句話:「一輩子都在省著、攢著,無論多麼小氣,錢依然沒存夠;一輩子都在忍著、讓著,怕著,不論多麼小心,仍然得罪了不少人。」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不斷讀書、寫字、思索,雖然我們再聰明,心中依然有許多虧損。面對覺醒、成熟與成長的過程,無論我們多麼淡定,始終無法逃避那些悔恨的影子。

    回首往昔,除了逐漸蒼老的容顏,心中滿滿的卻是心酸。真正屬於我們的又是什麼呢?生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發現,只有當我感到快樂時,才會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楊絳曾說,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能力,不在於她的外貌,也不在於她賺多少錢,而是無論遇到什麼事,她都能找到快樂的能力。最終,我明白,救贖我的不是流逝的歲月,而是我內心的格局與坦然。愛自己高於一切,千萬不要把安全感和歸屬感寄託於他人,因為這世上唯一能給我安全感的,只有我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