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筆記《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raw-image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到 (不過還沒看完),下面我整理從書中讀到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朋友們。

. . .

書中有一章在談「選擇的悖論」(the paradox of choice)這個概念。作者提到,它指是一個人擁有更多選擇未必會帶來更大的幸福,反而可能讓人感到更加焦慮。

而這也正是中年危機中一個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會反思自己過去的選擇,並開始懷疑如果當初選擇了其他的道路,現在的生活是否會更加幸福或充滿意義。

現代社會提供了大量的選擇,無論是職業、居住地還是個人生活方式。然而,這些選擇有時會帶來「錯失焦慮」,即因為無法同時選擇所有可能的生活而感到不安。

讓我想到了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The Road Not Taken",不過這首詩被許多人"誤解"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wiki上的說明。

選擇的過度評價

人們往往高估了那些自己未曾選擇的選項的價值,認為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自己的生活可能會更好。但實際上,我們無法預測那些選項的真正結果。

作者其實認為,這種過度評價反而加劇了人們的後悔情緒,並且讓我們忽視了目前生活中的積極面。(讓你很難"活在當下"。)

書中提出了一種觀點:錯失並不總是負面的,人們應該學會欣賞已經擁有的生活,並且接受過去無法改變的事實。

自由與選擇的限制

雖然自由選擇是現代生活中的一大價值,但太多的選擇有時會成為一種負擔。當我們擁有太多選擇時,往往更容易懷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種情況在中年時期會特別突出,因為到了這個時期,人們會開始對過去進行評估。

作者引述了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存在主義觀點:提到我們的自由選擇不只帶來了自主性,還帶來了選擇後果的責任和壓力。

在中年時期,人們經常感到被自己的過去選擇所束縛,這種對失去機會的反思成為了中年危機的一部份。(所以以前大學老師才會提醒我們,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內都不要參加同學會,不然你那天回家會深受打擊的XD)

如何應對錯失感

作者建議我們,應對錯失感的關鍵在於學會接受人生的有限性。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我們都無法體驗所有可能的生活,也無法做出所有可能的選擇。

因此,與其過度沉迷於未曾實現的選項,不如專注於當下的生活,並尋找其中的意義。

此外,錯失本身也可以有正面的意義。因為錯過某些選擇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為我們目前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深度和獨特性。

作者還強調,我們不應該將錯失視為完全的負面經歷,而應將其視為人生的一部分,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哲學的解方

作者是哲學教授,同時過去也出版過一本書叫做《把壞日子過好:MIT教授的七堂哲學課,擺脫無能為力,找到前進的力量》(Life Is Hard: How Philosophy Can Help Us Find Our Way)

所以他其實很擅長從哲學的理論及方法來幫讀者解各種人生難題。在這本書中他也提出了數種哲學解決方法來應對中年時期的錯失感。

首先是接受時間的不可逆性,要認識到過去的選擇無法改變,而這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忍不住想再說一次,這個觀點也呼應了斯多葛哲學)。

其次,我輩中年也可以透過過反思來重新定義「成功」和「幸福」,將注意力轉向那些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和關係,而不是那些不可得的夢想或未來。

最後,作者強調了「當下生活的重要性」,他再次引用了存在主義的觀點,指出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在目前的生活,專注於活在當下,而非被過去的錯失所困擾。

對選擇的重新思考

最後我想到的是,當我們如果過於執著於「如果當初選擇了不同的路,我的生活會不會更好?」這種思維時,我們其實忽視了現實中的生活。

我在想作者最想提醒我們的,應該是選擇的重點不在於曾經錯過了什麼,而是如何在當下的情境中找到幸福和意義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