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見縫插針」的農桿菌

農桿菌將T-DNA插入植物細胞的過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農桿菌將T-DNA插入植物細胞的過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二十世紀獨領風騷的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因為被用來製作基改作物而「惡名昭彰」,但是不可諱言地,靠著農桿菌的協助,科學家們也更加了解許多植物基因的功能。不論是使用農桿菌來製造基因沉默、過度表現或是生成插入突變,使用農桿菌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如基因槍)、也不需要冗長且後果難料的組織再生,之所以被稱為「窮人的載體」(poor man's vector),真可說是當之無愧!


到底農桿菌是如何將目標DNA插入植物基因體,其中機制已經幾乎都了解了。農桿菌以自己的VirD1與VirD2蛋白把自己的Ti質體(Ti是「腫瘤誘導」tumor inducing的意思)DNA上的其中一股切兩刀,然後這段單股的DNA(被稱為T-DNA,T是轉移[transfer]的意思)被VirD1與VirD2帶離開Ti質體,接著包裝後被送入植物細胞核,然後插入植物基因體。


T-DNA插入植物基因體其實並不需要很長一段的序列都相似。與lambda噬菌體大大不同的是,因為T-DNA只需要5個核苷酸左右的序列相同就可以插入,所以過去的許多研究都發現,農桿菌插入植物基因體可以說幾乎是隨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可以利用農桿菌製作隨機突變株的原因。


不過,雖然T-DNA插入的位置幾乎是隨機的,但是研究也發現,如果該植物的基因體上存在著雙股DNA斷裂,則T-DNA會優先插入這些地方。這就引發了科學家的好奇。


過去有一些研究發現,某些病原菌會促進其宿主的DNA損傷。所以,科學家們就想,會不會其實農桿菌也具備了在宿主的DNA上面製造雙股斷裂的能力,好讓自己的T-DNA插入更方便更有效率呢?


為了要解開這個謎題,他們偵測了被農桿菌感染的植物細胞是否有出現更多的γ-H2AX。原來,組蛋白H2A有一個變體稱為H2AX,當DNA發生雙股斷裂時,H2AX會被磷酸化,形成γ-H2AX。所以,只要偵測γ-H2AX,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發生DNA雙股斷裂。他們也使用了博萊黴素(bleomycin)處理的植物作為陽性對照組。博萊黴素會造成DNA雙股斷裂,如此就知道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使用。


研究團隊在感染後的不同時間點(6、24、48和72小時)進行採樣和分析,以觀察DNA雙股斷裂的變化。另外,他們也用RT-qPCR分析了幾個與DNA修復相關的基因(NAC82KU70AGO2)的表現量。


結果發現,農桿菌的感染並沒有讓植物細胞DNA雙股斷裂增加。雖然DNA修復相關基因(NAC82KU70AGO2 的表現量的確上升了,但是DNA雙股斷裂並沒有增加。


另外,他們還將一些農桿菌的基因在植物中高度表現,結果發現除了高度表現VirD5蛋白會導致植物組織壞死,其他的蛋白(VirE2、VirE3、VirF和VirD2)對植物沒有什麼影響,而他們全部都不影響植物DNA雙股斷裂的程度。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農桿菌可能藉由一種目前尚屬未知的機制來活化宿主DNA修復機制,進而引發雙股DNA斷裂,來讓自己可以「見縫插針」,而非直接引起大規模DNA損傷。過去我們以為對農桿菌已經夠了解了,但這個研究告訴我們,農桿菌還有許多未知的謎團等著我們去發現與拆解。


參考文獻:


Lacroix, B., Fratta, A., Hak, H., Hu, Y., & Citovsky, V. (2024). Agrobacterium virulence factors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host DNA repair-related genes without promoting major genomic damage. Scientific Reports, 14(1), 2433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75525-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