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環境險峻的今天,台灣如何維護國家利益並達成國家總體安全目標,向來是政府思考的重點,其中運用國家元首的「戰略溝通」以結合國際力量,是最直接與最有效的手段。
「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是源起美軍聯合作戰計畫的概念而來;意指一個國家的戰略目標要能有效達成,除了在軍事方面加強軍種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外交部分要強化國會外交活動以尋求世界友我國家的支持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元首要有在國際露面與發聲機會。例如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利用時機,奔走國際場合並與世界各國領袖會面、尋求外交與軍事支援,就是「戰略溝通」的最好典範。
長期以來,台灣外交政策和國際生存空間,因受到中國政治勢力影響與嚴重打壓下,我國現任總統除了能赴邦交國家外,很難有出席國際會議或參訪國際組織機會。
此次前總統蔡英文能出訪歐洲的捷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並於十月十七日造訪歐洲議會,成為我國首位到歐盟總部並進入歐洲議會的卸任元首,有超過八十位的歐洲議會議員、比利時與荷蘭國會議員出席歡迎會並與蔡英文熱情的互動。以上事實說明歐洲許多國家是支持台灣。
蔡向在場人士強調,台灣是值得信賴的民主夥伴,有能力也願意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希望全球民主社會能團結,遏阻中國危害區域和平穩定的行為;另主持歡迎會的斯洛伐克籍議員萊克斯曼稱許,蔡英文在總統任內勇敢的面對中國共產黨威脅,其勇氣、決心對捍衛民主自由有所啟發。
以上蔡與歐洲議員的直接交流活動,不只是台灣一項重大成功的國際外交,也是我國發揮卸任元首戰略溝通的最佳案例。
由於「戰略溝通」的影響力大,尤其是兩個國家元首的直接對話,更能引起國際媒體關注並可將台灣的國際知名度提升。
例如七年多前,2016年12月2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直接通電話,就引起全球媒體廣泛報導,當時「蔡川熱線」事件亦創下「台美兩國元首通話」的歷史紀錄。此外去年1月30日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與蔡總統舉行電話會議,雙方通話交流氣氛融洽,亦引起國際相當的重視,因為此是台灣元首與歐洲國家領導人的直接溝通先例。
台灣安全是屬於全球安全議題,十四日中國實施「聯合利劍2024B」環台軍演,引發國際譴責並有三十多國發聲挺台。
近年來,由於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並對台灣高度軍事施壓,已使我國面臨生存威脅;未來台灣除需投入更多國防資源,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以保持威懾力量、有效嚇阻敵人外;如何持續透過元首級「戰略溝通」,使賴清德總統或蔡前總統,有更多機會在國際場合露面,以讓台灣安全受到國際更多關注與支持,便是我國安單位應思考與努力的重要戰略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