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藍曬法小報告(壹)

這系列的小報告主要會分享藍曬法,原刊登於我主理的華特的實驗室其中數篇文章,在方格子這裡,我會以比較簡易、文字量僅千字的方式來書寫。若有興趣深入暸解,可以點擊我撰寫的古典顯影總覽


raw-image

什麼是藍曬法?

簡單來說,藍曬法是一種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由英國科學家赫歇爾爵士於一八四二年公告,即是攝影發明的三年後。赫歇爾是攝影界重量級的角色,藍曬法只是比較常被提到的一種,其他的發明還有蔬菜汁印相、定影劑海波、黃金印相、檸檬酸銀法、汞印法,甚至後來的鉑金、鈀金印相法也是基於赫歇爾的研究改良而成。

藍曬法的基本原理是,鐵鹽在紫外光的影響下還原為亞鐵鹽,亞鐵再與「鐵氰化鉀」化和,形成色彩為「普魯士藍」的亞鐵氰化鐵。傳統上,藍曬法是以「檸檬酸鐵銨」為光敏劑,檸檬酸鐵銨就是前述鐵鹽的其中一種,換言之,還有其它很多鐵鹽可供選擇。然而,所有藍曬法程序中不可變的關鍵要素是鐵氰化鉀,唯有亞鐵和鐵氰化鉀化合時才有機會形成普魯士藍,如下圖中藍色的部分。

實際應用方面,歷史上第一位女攝影家阿特金斯出版的歷史上第一本攝影集《英國藻類圖鑑》便是以藍曬法複製各式各樣的藻類植物;除了攝影之外,藍曬法還被使用於印製建築藍圖,直到二十世紀被重氮相紙取代。


藍曬法的整體流程可以簡化為以下六大步驟:

  1. 調製藥水
  2. 敏化紙張
  3. 等待乾燥
  4. 印相曝光
  5. 水洗顯影
  6. 漂白調染

接著,我會稍微介紹這六塊。


一、調製藥水

A 劑:

  • 20% 鐵鹽

最常見的鐵鹽如前所述,是檸檬酸鐵銨。這種鐵鹽有兩個款式,棕色與綠色。前者是較早的配方,含鐵量也較高;後者則較晚出現,鐵含量則較低。兩款鐵鹽使用起來的差異並不明顯,唯獨綠色的感光效能較佳,售價也較高。其它不常見的感光鐵鹽還有草酸鐵鉀、草酸鐵銨、草酸鐵等,不過這些鐵鹽都較難取得,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比較大,我想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B 劑:

  • 10% 鐵氰化鉀

鐵氰化鉀本身也具有感光性,但受光之後是沒有辦法與鐵氰化鉀化和成普魯士藍的,原因我在主場的鐵鹽工藝:氰版印相有稍微介紹,有興趣者可以點擊查看。鐵氰化鉀原則上毒性很低,正常條件下可以安心碰觸,但是切勿加熱燃燒、或與任何濃酸類接觸,否則,可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

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兩者平時分開保存,於使用前混合,否則會損失光敏性能和逐漸汙染。此外,也可參考我自己研發的「顯影藍曬法」程序,就是單以檸檬酸鐵銨塗布於紙張上,曝光後,丟入鐵氰化鉀溶液中顯影,這也是可行的流程。請見以下影片:


二、敏化紙張

敏化即是使紙張光敏感的意思。方法很簡單,只要將鐵鹽溶液與鐵氰化鉀混合,然後用筆刷塗布於水彩紙上,放著一段時間晾乾就可以了。由於這是光敏感的藥水,紙張上藥之後也會對光有反應,記得不要在太陽下做這件事啊!至於室內的燈其實還好,因為馬上塗會馬上曬,久放在日光燈下還是會有霧化的情況發生。

正常的塗法像上圖這樣,整張很均勻地塗。但也可以像下圖恣意揮灑作畫:


三、等待乾燥

有些紙張由於製造過程裡會添加鹼性增白劑的關係,這種鹼性增白劑會導致鐵鹽漸漸被還原,因此紙張久放以後會變成藍綠色(下圖),就是所謂的霧化。但我說的久放可能是幾個小時這麼久。一般紙張塗好之後,放在陰暗處晾乾一小時應該足夠,或者也可以用吹風機吹乾紙張表面的藥水。


四、印相曝光

所謂印相是指用接觸的方式複印,曝光是指讓光敏劑接觸光線。那是複印什麼東西?最常見的是印植物,就像葉子、花這類,有點不透光,但又有點半透光有輪廓的物件;對於專業的使用也可以印照片,例如沖洗後的負片、數位負片等等這類半透明性的影像載體。曝光的方法也很簡單,我稱之為三明治法。簡單來說,紙張在最下層,中間夾著要印的物件,最上層蓋上透光玻璃或壓克力,用這種方式去複製影像。光的來源通常是太陽光,或是紫外線光。

如果只有檸檬酸鐵銨曝光,會呈上圖;如果是經典混合液曝光,則是下圖:

藍曬法是不需要用顯影劑來顯影的,曝光之後圖像直接可見,然而還是需要用水清洗過圖像才會完整,紙張中的化學反應也才會反應完全並停止。另外,我們把剛才那張檸檬酸鐵銨圖像丟進鐵氰化鉀溶液裡,這樣也是會顯影成普魯士藍,如下圖:

其它有趣的事情是,一樣是用鐵鹽來曝光,之後丟進不同的溶液中便會顯影成不同的影像材料。當中的化學原則並不會很複雜,即以亞鐵還原各種金屬,例如金、鉑、鈀、銀等物。下圖是以草酸鐵為基礎,曝光後丟進硝酸銀溶液中,銀被還原之後的樣子:

剛才講的那一大串其實就是十九世紀的各種鐵鹽攝影工藝的基本原理,顯而易見地,對我來說「銀鹽」並不特別,因為它只是許許多多顯影術的其中一種,我認為先有這樣的認知,其實會對我們在各自的影像創作上,有非常大的幫助。

既然談到了比較深的部分,我想順便提另一件事,十九世紀三零年代以降,各式各樣的銀鹽、鐵鹽、重鉻酸鹽工藝相繼出現、相互競爭與扶持,直到二十世紀以前的七十年光陰,光是我所知的發明已有二十餘種,緊湊的程度用劍拔弩張來形容也絕不誇張。這樣的時代氛圍,以我們熟悉的二十、廿一世紀來看是很難想像的。我總是認為,攝影經常能在這種接連不斷的變革下,保有自身「用光書寫」的本質,同時卻不忘變革所帶來的青春和現代性,也就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保持液態的流動。


五和六的部分是「水洗顯影」和「漂白調染」,可是我想今天的資訊量已經太多了,我們期待下次再揭曉吧!其實我這系列的計畫,每篇都限定在一千字內,但顯然這篇已經太超過了哈。總之,如果你喜歡我提供的資訊、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來參觀我的主站「華特的實驗室」,裡頭會有更多豐厚的訊息,百分百免費!

更多相關消息會放在Instagram

假如你願意付出一點點的經費來支持我從事攝影教育,想請我喝杯咖啡或珍奶,請點擊我的贊助頁面,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