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2
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你是有選擇的 /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3
同理心其實是一種利己行為
4
框架的意義不在於限制自由,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地成為自由
5
【最近看了這個】Casey Neistat/聊聊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
1
【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2
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你是有選擇的 /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3
同理心其實是一種利己行為
4
框架的意義不在於限制自由,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地成為自由
5
【最近看了這個】Casey Neistat/聊聊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
造就了我的那些創作
【造就了我的那些創作】Joji
把對一位創作者、或一系列作品的印象,實際用文字展現出來,時常發現自己對一件事情的感覺是多麼的破碎、多麼難以用言語形容。 有時甚至覺得,如果把他們寫出來了,就太可惜了。 那些感覺,不應該只有這樣才對的。 Joji 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的存在。 0-先聽聽這首歌吧 要進入介紹 Joji
2024/09/07
5
【造就了我的那些創作】Tove Lo - Moments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2024/07/10
8
【造就我的那些創作】Alessia Cara - Here
當初經歷過這段故事的自己,還沒有能力解釋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擁有什麼感覺,只不過是隨著內心的感覺走。多年後的現在,擁有更好的說故事能力,再回頭看看自己當初走過的那些路,其實滿有趣的。 八年前的自己,還是個急切尋找自我認同的青少年,想和別人不一樣,想變得更酷,想贏過別人。 他覺得在台灣生活的
2024/03/28
4
1
【造就了我的那些創作】Joji
把對一位創作者、或一系列作品的印象,實際用文字展現出來,時常發現自己對一件事情的感覺是多麼的破碎、多麼難以用言語形容。 有時甚至覺得,如果把他們寫出來了,就太可惜了。 那些感覺,不應該只有這樣才對的。 Joji 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的存在。 0-先聽聽這首歌吧 要進入介紹 Joji
2024/09/07
5
【造就了我的那些創作】Tove Lo - Moments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2024/07/10
8
【造就我的那些創作】Alessia Cara - Here
當初經歷過這段故事的自己,還沒有能力解釋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擁有什麼感覺,只不過是隨著內心的感覺走。多年後的現在,擁有更好的說故事能力,再回頭看看自己當初走過的那些路,其實滿有趣的。 八年前的自己,還是個急切尋找自我認同的青少年,想和別人不一樣,想變得更酷,想贏過別人。 他覺得在台灣生活的
2024/03/28
4
1
過度思考的攝影
南投賞花 / 創作過程分享
這篇想來分享一些創作過程的想法,比較接近 behind the scene 的感覺。 我玩攝影有一段時間,已經發展出一套比較固定的流程。 每次出門旅遊,一天大概會累積100至200張的照片,如果是五天以上就可能會到700至1000多張。回到家,我通常會用編輯軟體先把所有照
2024/04/10
4
【攝影文學】南投賞花(一)
這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爸媽前一天說想要賞花,隔天就一大早從高雄開車北上來到南投。沒有住宿,當天來回。 我們的目的地是瑰蜜甜心玫瑰園。
2024/03/25
5
2023-10-13-墾丁
搬回高雄以後,我一直想等到確定畢業以後再來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畢業的時間一直沒辦法確定,所以我也不想先安排其他事情。爸媽在那段期間出國玩了一趟,我也不太想在那樣不確定的狀態下去旅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處在一個不確定什麼事情會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狀態。 而這趟墾丁之旅是在研究所畢業
2023/11/06
5
2
【攝影文學】攝影是一種冥想 (重製)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
2023/08/09
8
【攝影文學】攝影是一種冥想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2023/08/07
1
南投賞花 / 創作過程分享
這篇想來分享一些創作過程的想法,比較接近 behind the scene 的感覺。 我玩攝影有一段時間,已經發展出一套比較固定的流程。 每次出門旅遊,一天大概會累積100至200張的照片,如果是五天以上就可能會到700至1000多張。回到家,我通常會用編輯軟體先把所有照
2024/04/10
4
【攝影文學】南投賞花(一)
這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爸媽前一天說想要賞花,隔天就一大早從高雄開車北上來到南投。沒有住宿,當天來回。 我們的目的地是瑰蜜甜心玫瑰園。
2024/03/25
5
2023-10-13-墾丁
搬回高雄以後,我一直想等到確定畢業以後再來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畢業的時間一直沒辦法確定,所以我也不想先安排其他事情。爸媽在那段期間出國玩了一趟,我也不太想在那樣不確定的狀態下去旅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處在一個不確定什麼事情會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狀態。 而這趟墾丁之旅是在研究所畢業
2023/11/06
5
2
【攝影文學】攝影是一種冥想 (重製)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
2023/08/09
8
【攝影文學】攝影是一種冥想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2023/08/07
1
過度思考的文字
耐性,就是尊重大自然運行的節奏/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最近看的一本書《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書裡有一個篇章,激盪了我的想法: 捷徑不存在。 在命運突然改變之後,樂透贏家最後並不快樂。倉促建成的房子很少能熬過第一場風暴。一句話總結一本書或者一件新聞並不能替代整個故事。 我們經常抄捷徑而不自知。聆聽的時候,我們往往跳躍前進,籠統概括說話者的整
2025/06/25
5
近況更新
不小心就把這裡荒廢了一陣子。「荒廢」是說來有點難聽,但這段日子的我並沒有放棄寫作。相反地,寫作反而更緊密地和我的生活貼合在一塊。 最近我還是有在發文,不過是發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當時的我偷嫌 Vocus 沒什麼粉絲互動,所以換了個平台,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是從成績來看的話,是沒
2025/02/13
4
【過度思考日記】記得用自己真實的聲音來創作,你不是在做3C產品評測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
2024/09/24
5
【過度負面日記】Fuck it. 我就不是那種類型的創作者。
在 YouTube、Instagram、或方格子上,都能看到那種規劃很周延的創作者。他們承諾每個禮拜幾會固定發出影片,還做成色彩豐富、富有設計感的字卡,昭告天下。 他們的行事曆可能早就排滿工作,似乎接下來的半年,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早就都安排好了。什麼週更、日更、時更、分更、秒更,都不是問題。
2024/09/22
5
【過度思考日記】你在想的時候,你沒有在創作。你只有在創作的時候,才在創作。
喜歡創作的人應該都有個經驗,在散步、洗澡的某個瞬間,腦中突然湧現了一個特別的想法、或某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加上最近剛好在寫某篇文章、或其他作品,可能會想,如果這個想法能放到創作裡,感覺就超讚的。一邊想著,又一邊對自己感到很佩服,天哪,我竟然能想出這種東西,我是創作奇才吧。 但最近的我,在出現這種感覺
2024/09/20
5
【過度思考日記】離開學校 / 學習步調 / 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開心 / 創造自己的遊戲規則
離開學校以後,學習任何東西都讓我有種奇異的不安全感,沒有課程規劃、沒有同學可以比較,我不知道我學習的速度在「正常」的道路上,還是早就落後別人一大截。 沒有較勁的對象,反而讓我感到不安心,以前凡事都有比較的基準,我至少能夠看見,自己超越百分之八十的人了,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還在我前面。我要擔心的事情很
2024/09/06
7
那是一隻,操他媽的會飛的蟑螂
原本安穩的坐在客廳看著電視,突然間,我聽見空氣中傳來不尋常的趴搭趴搭聲,在大腦還沒完整消化資訊以前,體內某條反射神經牽動整個身體,我整個人迅速進入戰鬥狀態。我的餘光瞥見了一個漆黑而細小的身影在空中飛翔,我硬是把整個身體凹往相反於它飛行軌跡,好像還在無意識間大叫了些什麼,但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 那是
2024/08/30
4
【過度思考日記】創作不用完美,只要完整就好了
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在分享創作者要怎麼保持好的心態,讓自己持續創作。其中,我特別有感的一點是:懷疑自己不夠格。 如果以我自己的話來轉化原作者的意思,我會這麼講:現在的我,就已經夠好了。 先以攝影作為例子好了(到底要講幾遍攝影的例子)。如果你是剛踏入攝影的新手,而且你抱持著一種自己「還
2024/08/28
4
【最近看了這個】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at 高雄美術館 / 作品中的過去、現在、過來
這次展覽的作品橫跨了繪畫界和攝影界,探索兩種創作媒材的可能性。展覽裡面有很多我不太熟悉的創作者,而今天主要想聊聊,我突然悟通了 Jeff Wall 的作品想傳達的意思。 繪畫與攝影,兩種媒材的差異 繪畫和攝影這兩種媒材,最主要差別在於時間性。繪畫是「長時間」的作品,畫一張人像,要
2024/08/11
9
2
【過度思考日記】攝影與文字:不同創作媒材的節奏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2024/07/31
4
查看更多
耐性,就是尊重大自然運行的節奏/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最近看的一本書《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書裡有一個篇章,激盪了我的想法: 捷徑不存在。 在命運突然改變之後,樂透贏家最後並不快樂。倉促建成的房子很少能熬過第一場風暴。一句話總結一本書或者一件新聞並不能替代整個故事。 我們經常抄捷徑而不自知。聆聽的時候,我們往往跳躍前進,籠統概括說話者的整
2025/06/25
5
近況更新
不小心就把這裡荒廢了一陣子。「荒廢」是說來有點難聽,但這段日子的我並沒有放棄寫作。相反地,寫作反而更緊密地和我的生活貼合在一塊。 最近我還是有在發文,不過是發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當時的我偷嫌 Vocus 沒什麼粉絲互動,所以換了個平台,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是從成績來看的話,是沒
2025/02/13
4
【過度思考日記】記得用自己真實的聲音來創作,你不是在做3C產品評測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
2024/09/24
5
【過度負面日記】Fuck it. 我就不是那種類型的創作者。
在 YouTube、Instagram、或方格子上,都能看到那種規劃很周延的創作者。他們承諾每個禮拜幾會固定發出影片,還做成色彩豐富、富有設計感的字卡,昭告天下。 他們的行事曆可能早就排滿工作,似乎接下來的半年,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早就都安排好了。什麼週更、日更、時更、分更、秒更,都不是問題。
2024/09/22
5
【過度思考日記】你在想的時候,你沒有在創作。你只有在創作的時候,才在創作。
喜歡創作的人應該都有個經驗,在散步、洗澡的某個瞬間,腦中突然湧現了一個特別的想法、或某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加上最近剛好在寫某篇文章、或其他作品,可能會想,如果這個想法能放到創作裡,感覺就超讚的。一邊想著,又一邊對自己感到很佩服,天哪,我竟然能想出這種東西,我是創作奇才吧。 但最近的我,在出現這種感覺
2024/09/20
5
【過度思考日記】離開學校 / 學習步調 / 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開心 / 創造自己的遊戲規則
離開學校以後,學習任何東西都讓我有種奇異的不安全感,沒有課程規劃、沒有同學可以比較,我不知道我學習的速度在「正常」的道路上,還是早就落後別人一大截。 沒有較勁的對象,反而讓我感到不安心,以前凡事都有比較的基準,我至少能夠看見,自己超越百分之八十的人了,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還在我前面。我要擔心的事情很
2024/09/06
7
那是一隻,操他媽的會飛的蟑螂
原本安穩的坐在客廳看著電視,突然間,我聽見空氣中傳來不尋常的趴搭趴搭聲,在大腦還沒完整消化資訊以前,體內某條反射神經牽動整個身體,我整個人迅速進入戰鬥狀態。我的餘光瞥見了一個漆黑而細小的身影在空中飛翔,我硬是把整個身體凹往相反於它飛行軌跡,好像還在無意識間大叫了些什麼,但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 那是
2024/08/30
4
【過度思考日記】創作不用完美,只要完整就好了
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在分享創作者要怎麼保持好的心態,讓自己持續創作。其中,我特別有感的一點是:懷疑自己不夠格。 如果以我自己的話來轉化原作者的意思,我會這麼講:現在的我,就已經夠好了。 先以攝影作為例子好了(到底要講幾遍攝影的例子)。如果你是剛踏入攝影的新手,而且你抱持著一種自己「還
2024/08/28
4
【最近看了這個】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at 高雄美術館 / 作品中的過去、現在、過來
這次展覽的作品橫跨了繪畫界和攝影界,探索兩種創作媒材的可能性。展覽裡面有很多我不太熟悉的創作者,而今天主要想聊聊,我突然悟通了 Jeff Wall 的作品想傳達的意思。 繪畫與攝影,兩種媒材的差異 繪畫和攝影這兩種媒材,最主要差別在於時間性。繪畫是「長時間」的作品,畫一張人像,要
2024/08/11
9
2
【過度思考日記】攝影與文字:不同創作媒材的節奏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2024/07/31
4
查看更多
在網路上旅行
【最近看了這個】Casey Neistat/聊聊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
最近看了這個... 平常我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看一些千奇百怪的內容,但大多時候我不是在娛樂,而是在探索世界。 我想記錄我看到的世界,分享給有興趣的人看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68oWwLTMk 最近 YouTube 首頁又開始推薦我
2025/06/21
4
【最近看了這個】周慕姿放心說/討好他人不用練習,但討好自己要
影片快結束的地方,周慕姿心理師和林萱聊到關於「界線」的議題,我聽著,想到一些可以聊的內容。 我覺得和大多數人比起來,我是一個很幸運的小孩,在求學階段,我幾乎不用煩惱家裡的事情。也因此,當我在聽林萱分
2025/06/21
5
【最近看了這個】周慕姿放心說/面對親人的無能感
前陣子在 YouTube 上亂找台灣的心理學內容時,發現了周慕姿放心說這個頻道。 周慕姿心理師這個人的風格,我還滿喜歡的,她所傳遞的思想與價值,算是和我的調性滿合的。我記得她曾在某部影片裡說過,她從小就發現,長輩的期待是永無止盡的,她沒辦法滿足所有的期待,她或許會把別人的建議聽進去,並且改善自
2025/06/12
5
【最近看了這個】Zach Sang Show / Conan Gray
最近,我看了這個... 我的生活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不管是 YouTube 影片、Spotify 音樂、Instagram 短影音、朋友在 Telegram 隨手傳的迷因,都是我的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就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Y
2024/05/02
4
【最近看了這個】"Not everyone is your friend" / Jessica Kobeissi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主要是和大家分享我在網路上看過的雜七雜八的創作,和看完以後我的個人想法。我平常花很多時間在上網,不管是看 YouTube 影片、Spotify 的音樂、Instagram 廢文、或朋友在 Telegram 分享的迷因,這些全都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2024/04/12
3
【最近看了這個】CFABC 鵝肉麵 | 我家失火!三次!!!!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是分享我看完網路上的作品後的個人想法。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Telegram群分享的迷因,都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不用親自到世界的另一頭,就能看見另一種文化、思想、生活的可能性。 CFABC 鵝肉麵(前
2024/04/01
5
【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最近看了這個... 網路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朋友在Telegram上分享的迷因,全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也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人們,是用什麼方式在思考和生活。 葬送的芙莉蓮 沒錯,非常
2024/03/09
6
4
【最近看了這個】threads 貼文 / 愛不分性別
最近看了這個... 網路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朋友在Telegram上分享的迷因,全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不用坐飛機到世界的另一頭,也能了解另一個文化的人們,是用什麼方式在思考和生活。 愛不分性別 今天想聊聊的是一篇最
2024/02/12
4
1
【最近看了這個】鍾明軒 - 凌晨一個人去巴黎!
最近看了這個... 平常我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探索這個世界。它可能是YouTube影片、Spotify上的作品、IG短影片、電影、手機首頁往左滑被推薦到的隨便一篇文章。這些在網路上瀏覽的軌跡,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它是我了解不同文化的方式,也是我表達自己的方式。
2023/12/30
5
5
【最近看了這個】QG - Enjoy the JOURNEY
最近在網路上看了這個... 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在網路上看一堆奇奇怪怪的內容,接觸來自世界另一頭的人們的思考及生活方式。這些內容可能是一部YouTube影片、一首歌、IG的短影片、一部電影、或不小心Google到的一篇文章。只要我能從中看見他們展現的靈魂,就是我會感興趣的內容。 (其實
2023/12/03
3
查看更多
【最近看了這個】Casey Neistat/聊聊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
最近看了這個... 平常我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看一些千奇百怪的內容,但大多時候我不是在娛樂,而是在探索世界。 我想記錄我看到的世界,分享給有興趣的人看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68oWwLTMk 最近 YouTube 首頁又開始推薦我
2025/06/21
4
【最近看了這個】周慕姿放心說/討好他人不用練習,但討好自己要
影片快結束的地方,周慕姿心理師和林萱聊到關於「界線」的議題,我聽著,想到一些可以聊的內容。 我覺得和大多數人比起來,我是一個很幸運的小孩,在求學階段,我幾乎不用煩惱家裡的事情。也因此,當我在聽林萱分
2025/06/21
5
【最近看了這個】周慕姿放心說/面對親人的無能感
前陣子在 YouTube 上亂找台灣的心理學內容時,發現了周慕姿放心說這個頻道。 周慕姿心理師這個人的風格,我還滿喜歡的,她所傳遞的思想與價值,算是和我的調性滿合的。我記得她曾在某部影片裡說過,她從小就發現,長輩的期待是永無止盡的,她沒辦法滿足所有的期待,她或許會把別人的建議聽進去,並且改善自
2025/06/12
5
【最近看了這個】Zach Sang Show / Conan Gray
最近,我看了這個... 我的生活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不管是 YouTube 影片、Spotify 音樂、Instagram 短影音、朋友在 Telegram 隨手傳的迷因,都是我的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就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Y
2024/05/02
4
【最近看了這個】"Not everyone is your friend" / Jessica Kobeissi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主要是和大家分享我在網路上看過的雜七雜八的創作,和看完以後我的個人想法。我平常花很多時間在上網,不管是看 YouTube 影片、Spotify 的音樂、Instagram 廢文、或朋友在 Telegram 分享的迷因,這些全都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2024/04/12
3
【最近看了這個】CFABC 鵝肉麵 | 我家失火!三次!!!!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是分享我看完網路上的作品後的個人想法。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Telegram群分享的迷因,都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不用親自到世界的另一頭,就能看見另一種文化、思想、生活的可能性。 CFABC 鵝肉麵(前
2024/04/01
5
【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最近看了這個... 網路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朋友在Telegram上分享的迷因,全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也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人們,是用什麼方式在思考和生活。 葬送的芙莉蓮 沒錯,非常
2024/03/09
6
4
【最近看了這個】threads 貼文 / 愛不分性別
最近看了這個... 網路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朋友在Telegram上分享的迷因,全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不用坐飛機到世界的另一頭,也能了解另一個文化的人們,是用什麼方式在思考和生活。 愛不分性別 今天想聊聊的是一篇最
2024/02/12
4
1
【最近看了這個】鍾明軒 - 凌晨一個人去巴黎!
最近看了這個... 平常我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探索這個世界。它可能是YouTube影片、Spotify上的作品、IG短影片、電影、手機首頁往左滑被推薦到的隨便一篇文章。這些在網路上瀏覽的軌跡,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它是我了解不同文化的方式,也是我表達自己的方式。
2023/12/30
5
5
【最近看了這個】QG - Enjoy the JOURNEY
最近在網路上看了這個... 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在網路上看一堆奇奇怪怪的內容,接觸來自世界另一頭的人們的思考及生活方式。這些內容可能是一部YouTube影片、一首歌、IG的短影片、一部電影、或不小心Google到的一篇文章。只要我能從中看見他們展現的靈魂,就是我會感興趣的內容。 (其實
2023/12/03
3
查看更多
過度思考日記
框架的意義不在於限制自由,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地成為自由
寫詩要考慮格律,流行樂要寫主歌和副歌,一張照片要把所有東西都塞進一個方形的框框裡面。 雖然創作的框架會限制行動,但我覺得創作者最需要訓練的能力,就是享受框架帶來的樂趣。 這裡推一位我很喜歡的創作者叫做嘴巴閉閉(她很讚的作品大部分都在IG就是了),她的影片內容很多都是相當粗糙的剪輯手法,一人分飾多
2025/08/17
2
【思考日記】創作只是紀錄,沒有對錯
這個地方的名字裡「日記」這個元素,對我來說有滿重要的意義。 有時候,我在創作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想要一次掌握太多的部分。例如說寫一篇文章,假設這篇文章的第一個段落是第一天寫的,第二段落是第二天寫的,而當我在第三天想要下筆寫第三段落的時候,我看著前兩個段落,看到哪裡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忍不住想
2025/06/26
4
【思考日記】探討創作,還是實際去創作
最近寫的文章比較偏向在「探討創作」,而不是實際在創作。我雖然很討厭自己這樣做,但我好像得繼續這樣做。 我覺得在讀研究所期間,我的大腦硬生生被拓開了一大片新的思維,而要細心的把那些思維都翻攪一遍,整理成彼此暢通、一貫的邏輯,就得花時間慢慢地整理。這就是「我得繼續這樣做」的原因。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我的
2025/06/25
4
1
身為創作者,要怎麼持續產出?答案是講了有點做作的那個東西
我每次看到那種在 YouTube 上發影片發了五年以上的 YouTuber,或是做音樂做了超過十年的藝術家,我都很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究竟帶著什麼心態,或是背後有什麼穩定運作的系統,才支持著他們不斷的輸出。 雖然創作這種很實作的東西,談理論可能有點荒謬,不過我好像還真的找到了一個我還滿喜
2025/06/05
8
4
還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問題,先放著就好。我是說「放著」,不是「放棄」。
我是那種高中在寫很難的數學題目時會在同一題卡很久的人。我會執著在同一個點,在上面繞很久,心想只要再努力一點、多擠一點智商出來,就能想通答案。 但大家都知道,並不是只要願意努力,這世界就會給你回報。努力當然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的努力。 長大以後的我,現在的智慧告訴我——當事情推展到一定程度,不再有
2025/05/28
7
文字和音樂創作裡的情緒連續性
我在從學習音樂創作扯到生命的意義 這篇裡面,有聊到音樂創作的時間結構,而我也發現,我在創作的時候比較容易忽略作品中「時序上的連續性」。我在想,這可能和我比較早接觸到的創作媒材—攝影—有些關係。 攝影看重的是某種神奇片刻的捕捉、畫面中的瞬間感受,它不像是音樂,能夠透過時間的推演,慢慢醞釀出情緒與氛圍
2025/05/27
6
1
從學習音樂創作扯到生命的意義
我出生在一個比較理工的家庭,所以在面對人生的時候,大多時候都是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思維。願意積極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態度,但我覺得「解決問題」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已,並不是生命的全部。 最近的我,在學音樂創作的時候,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流動」才是生命的全貌。 (我知道很荒謬,玩
2025/05/25
7
1
工具是用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成為另一種負擔
「工具是用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成為另一種負擔」最近這個稍微抽象的想法,偶爾會在生活中冒出來。 我想到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在 Vocus 上發佈文章時的體驗。我自己覺得,每次在發文的時候,都有種莫名的阻力,覺得發佈前還要做很多事情的那種煩躁感。 而仔細一想的話,其實是在發佈之前,要填寫的
2025/05/24
4
1
【日記】如果短時間做不完,就把它變成習慣
不小心又沒有繼續更新了,希望可以重新把這個習慣養起來。 我覺得我的問題並不在於沒有東西可以寫,而在於我思考的東西太多、太零散了,所以我常常不知道要怎麼整理,於是就沒有行動,於是繼續思考自己為什麼沒有行動,然後腦袋就爆炸了。 我覺得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短時間做完的話,就把它做完。如果不行,就把它轉成
2025/05/24
4
【紀錄】2025/3/28
今天也是在修 app 的一些UI的細節。 最近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卡在同一個死胡同裡的時間減少許多。我很習慣會讓思維發散出去,一直讓可能性無限分岔,最後收不回來。簡單來說,就是想像的速度遠大於實踐的速度,而每次從想像裡跳脫回現實的時候,總會不知道該怎麼向前,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可能會再岔出更多的可
2025/03/28
4
查看更多
框架的意義不在於限制自由,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地成為自由
寫詩要考慮格律,流行樂要寫主歌和副歌,一張照片要把所有東西都塞進一個方形的框框裡面。 雖然創作的框架會限制行動,但我覺得創作者最需要訓練的能力,就是享受框架帶來的樂趣。 這裡推一位我很喜歡的創作者叫做嘴巴閉閉(她很讚的作品大部分都在IG就是了),她的影片內容很多都是相當粗糙的剪輯手法,一人分飾多
2025/08/17
2
【思考日記】創作只是紀錄,沒有對錯
這個地方的名字裡「日記」這個元素,對我來說有滿重要的意義。 有時候,我在創作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想要一次掌握太多的部分。例如說寫一篇文章,假設這篇文章的第一個段落是第一天寫的,第二段落是第二天寫的,而當我在第三天想要下筆寫第三段落的時候,我看著前兩個段落,看到哪裡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忍不住想
2025/06/26
4
【思考日記】探討創作,還是實際去創作
最近寫的文章比較偏向在「探討創作」,而不是實際在創作。我雖然很討厭自己這樣做,但我好像得繼續這樣做。 我覺得在讀研究所期間,我的大腦硬生生被拓開了一大片新的思維,而要細心的把那些思維都翻攪一遍,整理成彼此暢通、一貫的邏輯,就得花時間慢慢地整理。這就是「我得繼續這樣做」的原因。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我的
2025/06/25
4
1
身為創作者,要怎麼持續產出?答案是講了有點做作的那個東西
我每次看到那種在 YouTube 上發影片發了五年以上的 YouTuber,或是做音樂做了超過十年的藝術家,我都很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究竟帶著什麼心態,或是背後有什麼穩定運作的系統,才支持著他們不斷的輸出。 雖然創作這種很實作的東西,談理論可能有點荒謬,不過我好像還真的找到了一個我還滿喜
2025/06/05
8
4
還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問題,先放著就好。我是說「放著」,不是「放棄」。
我是那種高中在寫很難的數學題目時會在同一題卡很久的人。我會執著在同一個點,在上面繞很久,心想只要再努力一點、多擠一點智商出來,就能想通答案。 但大家都知道,並不是只要願意努力,這世界就會給你回報。努力當然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的努力。 長大以後的我,現在的智慧告訴我——當事情推展到一定程度,不再有
2025/05/28
7
文字和音樂創作裡的情緒連續性
我在從學習音樂創作扯到生命的意義 這篇裡面,有聊到音樂創作的時間結構,而我也發現,我在創作的時候比較容易忽略作品中「時序上的連續性」。我在想,這可能和我比較早接觸到的創作媒材—攝影—有些關係。 攝影看重的是某種神奇片刻的捕捉、畫面中的瞬間感受,它不像是音樂,能夠透過時間的推演,慢慢醞釀出情緒與氛圍
2025/05/27
6
1
從學習音樂創作扯到生命的意義
我出生在一個比較理工的家庭,所以在面對人生的時候,大多時候都是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思維。願意積極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態度,但我覺得「解決問題」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已,並不是生命的全部。 最近的我,在學音樂創作的時候,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流動」才是生命的全貌。 (我知道很荒謬,玩
2025/05/25
7
1
工具是用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成為另一種負擔
「工具是用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成為另一種負擔」最近這個稍微抽象的想法,偶爾會在生活中冒出來。 我想到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在 Vocus 上發佈文章時的體驗。我自己覺得,每次在發文的時候,都有種莫名的阻力,覺得發佈前還要做很多事情的那種煩躁感。 而仔細一想的話,其實是在發佈之前,要填寫的
2025/05/24
4
1
【日記】如果短時間做不完,就把它變成習慣
不小心又沒有繼續更新了,希望可以重新把這個習慣養起來。 我覺得我的問題並不在於沒有東西可以寫,而在於我思考的東西太多、太零散了,所以我常常不知道要怎麼整理,於是就沒有行動,於是繼續思考自己為什麼沒有行動,然後腦袋就爆炸了。 我覺得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短時間做完的話,就把它做完。如果不行,就把它轉成
2025/05/24
4
【紀錄】2025/3/28
今天也是在修 app 的一些UI的細節。 最近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卡在同一個死胡同裡的時間減少許多。我很習慣會讓思維發散出去,一直讓可能性無限分岔,最後收不回來。簡單來說,就是想像的速度遠大於實踐的速度,而每次從想像裡跳脫回現實的時候,總會不知道該怎麼向前,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可能會再岔出更多的可
2025/03/28
4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