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印度與中國的邊界對峙暫時落幕

此次在俄羅斯主辦的金磚鋒會裡,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場邊會議,令人意外地達成了共識,同意化解印、中兩國的邊界對峙。在協議達成後,人造衛星所拍攝的影像,已確認印度與中國的士兵,正從對峙地點的哨所向後方撤退。雖然目前雙方的協議細節仍不清楚,兩國都未正式公布內容,但合理推測,雙方都有一定程度的讓步,而讓這個爭議順利落幕。由於兩國的邊界爭議由來已久,過去兩國也曾為此爆發過戰事,不過戰爭結束後已相安無事多年,為什麼情勢會在這幾年突然激化,又在今天快速落幕,這當中有許多值得細細推敲的地方。

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峰會上會面。

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峰會上會面。


印、中兩國的邊界衝突,雖然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後,但在之前就已有徵兆,美中貿易戰開打,在某種程度上讓印度看到可趁之機,認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政策正在成形,因此對中國的態度開始轉為強硬。這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印度認為一旦美國與中國加速脫勾,印度可以取而代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而且印度認為加入美國的圍堵網,將能大幅提升印度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進而強化印度的國際地位。這在美國總統川普於任內訪問印度時,受到莫迪史無前例的歡迎,就知道印度當時偏離不結盟政策,轉而親美的微妙態度。

在中國這邊,中國共產黨政府一貫煽動民族主義來維持政權的穩定度,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後,更為變本加厲。對外,中國展開了戰狼外交的強硬姿態,這原因很可能是要避免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畢竟新冠疫毒是由中國武漢傳播出來,中國政府在一開始時,又蓄意隱瞞,處理失措,導致疫情向國際快速擴散,因此各國要求詳細調查與索賠的聲浪不斷。中國採取了強硬態度回擊,四處引燃戰火的策略,雖然造成了外交關係緊張,但的確成功阻止了各國要求調查新冠病毒起源,或向中國索賠的聲浪。

對內,中國政府非常擔心在疫情下,社會出現不穩定,畢竟歷史上因為大規模瘟疫而造成政權動盪的例子並不罕見。再加上習近平想打破原有的任期制,邁向第三個任期,這都讓中國政府必需加強輿論控制,進一步維穩。印度與中國的邊境衝突,能轉移中國民眾對內部事務的不滿,讓網路上的話題集中在解放軍赤手空拳阻擋印度士兵的英勇畫面中,激起中國民眾的愛國心,在疫情期間成功幫助中國政府渡過執政危機。在這樣的內外需求下,中國有動機升高與印度的緊張情勢,甚至由官方發動對印度的文攻武嚇,進行大規模的軍演。

當印、中雙方都有動機採取強硬立場的情況下,這場邊界紛爭就難以透過事務層級的對話來解決。只是印、中雙方都知道,讓對峙升級成戰爭,對彼此都是不利的,所以兩邊小心限制武力的使用,最後造成印度與中國的士兵,在高山上赤手空拳搏鬥,或是出動冷兵器作戰,避免衝突擴大成全面性的戰爭。只是雙方也都不信任對方,因此不斷開闢機場、修築道路、增建營區、增加駐軍,為衝突擴大預作準備,小心防範對手會突然出兵。但是這也造成了印度與中國的龐大負擔,畢竟在高山上駐軍是非常昂貴的費用,耗損也非常的驚人。

那在對峙三、四年後,為什麼今天又會快速落幕,這應該也是內部因素所致。對中國來說,新冠疫情已經徹底結束,眼下最棘手的難題,反而是經濟不振,外資紛紛出逃。對中國來說,疫情期間展開的戰狼外交,已成功達成任務,是到了可以改變的時候。這一陣子中國政府悄悄結束對澳洲的貿易限制,重新進口澳洲的農產品,並邀請英國外相訪問中國,在國際場合展開笑臉外交。這很明顯是想要改善中國的形象,以重新爭取外國投資,恢復投資人的信心。習近平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是突破美國的重重封鎖,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國經濟。

雖然此文寫成時,美國總統大選正進入如火如荼的最後階段,但不論是民主黨的賀錦麗當選,還是共和黨的川普再度回鍋,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應該只會越來越強。畢竟從美國國會的態度來看,與中國的競爭已是長遠的政策。而如果由川普當選,新一波的美中貿易戰,恐怕會比川普第一任時更為慘烈,中國勢必要預作準備。此時與印度和解,加強經營全球南方的市場,進一步與俄羅斯加強貿易關係,鞏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都有助於中國與美國抗衡,並突破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圍堵網。

對印度來說,不結盟政策是長期國策,這讓印度在美蘇冷戰中左右逢緣,取得很大的利益。比如俄羅斯因為發動俄烏戰爭而受到經濟制裁,印度卻能不顧國際禁令,趁機進口大量俄羅斯的便宜能源,這可說是印度堅持不結盟政策下的最大優勢,所以印度不會經易改變這種戰略。在過去幾年較為親美的路線後,拉回來修正,是可以預期的發展。再者,莫迪雖然成功連任,卻失去在國會的多數黨地位,外交政策受到國會的牽制,也必需要作出調整。最後一點是印度可以拿這點做為籌碼,與美國討價還價,讓印度在四方會談中,取得更大的優勢。

不過,現在就說由美國主導的美、日、印、澳四方會談已出現破口,還為之尚早,畢竟印度的不結盟政策,也包括不與中國結盟。而且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密切,這也是印、中兩國關係的最大障礎。而且印度在許多政策上,常反覆不定,印度會不會在宣布撤軍後,又再度捲土重來,誰也不能保證。而且中國也一定不信任印度,所以印、中兩國的官兵,恐怕只是撤離對峙的最前線,短時間內不會離開爭議地區,以防有變。印、中兩國要完全改善關係,恐怕時機還不成熟,雙方也無意願。一切還要等俄烏戰爭結束,塵埃落定,才能從新的國際情勢,判斷兩國的未來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