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未來的我會後悔嗎?在一般收入下實現財富自由的智慧選擇與取捨

「財富自由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擁有選擇的自由;在人生的取捨之間,找到讓自己安心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成功。」

對於一般收入的台灣上班族來說,儲蓄、投資、買房和享受生活之間常常是令人焦慮的取捨。FIRE(財務自由、提早退休)運動的興起,讓許多人向往無債、無憂的自由生活,然而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價現實卻讓這一夢想看似遙不可及。本文將從減少未來生活後悔風險的角度出發,探討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如何在買房、理財和生活選擇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內容摘要

  • 設定現實的財務與生活目標:為財務自由設立「部分自由」的階段性目標,例如儲蓄10%-20%的收入,用於應急基金和退休儲蓄,平衡財務穩定與生活質量。
  • 採取「分散投資」策略,降低生活後悔風險:將收入按比例分配,10%-15%享受生活,5%-10%提升自我,10%-15%投資資產,以分散投資的方式滿足多重需求。
  • 思考買房與租房的取捨:若財務壓力較大,租房不失為靈活的選擇;也可以考慮房地產信託(REITs),用「部分擁有」的方式享受房地產收益。
  • 培養心理財富,找到生活滿足感:提升心理安全感,減少對資產數字的焦慮,將「知足」納入財富自由的目標之中。
  • 定期檢視與調整財務計劃:每半年或一年檢視和調整儲蓄與投資比例,隨時掌握財務狀況,讓自由生活目標更具現實性。

1. 設定現實可行的財務與生活目標


無論是追求FIRE還是避免未來生活的後悔感,現實的財務目標至關重要。對於月收入約4萬5千元的上班族來說,無法迅速積累大量資產是事實,但可以根據條件設定「部分財務自由」的目標。假設每月儲蓄10%-20%的收入,一年內可以存下5萬4千至10萬8千元。雖然金額看似不高,但在長期持續的前提下,能夠成為一筆穩定的應急基金或部分的退休儲蓄。

目標可以分為短期與長期。短期目標可為五年內累積至少30萬元的緊急備用金,長期目標則為在十年內達到減少工時或選擇更具意義的工作的條件。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激進財務計劃帶來的生活壓力,還能在逐步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建立財務上的安全感與成就感。




2. 採取「分散投資」的生活策略,減少生活後悔風險


FIRE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合理分配資源」,不僅在投資中分散風險,也在生活支出上平衡不同的需求。對於一般收入的台灣上班族,可以通過以下的「分散投資」策略來減少未來的後悔風險:

  • 享受當下:保留收入的10%-15%用於體驗生活(如旅行、學習新興趣等),避免過度節儉而錯失生活中的美好。例如,假設月收入4萬5千元,每月可預留4,500至6,750元來體驗生活,年累積達約5.4萬至8.1萬元的體驗支出。
  • 提升自我:將收入的5%-10%用於自我成長(如學習、培訓或技能提升),增強未來的收入潛力。每月投資2,250至4,500元於進修課程,全年下來便能投入約2.7萬至5.4萬元,這筆投入可為職業發展增添競爭力。
  • 穩健投資:選擇適中的投資方式(如指數基金或ETF),將收入的10%-15%進行長期投資。即使每月只投入4,500至6,750元,在年化收益4%-6%的情況下,20年後可能積累300萬至400萬元的資產,為未來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撐。

透過這種「分散投資」,生活的不同面向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避免因單一選擇而導致未來的後悔。



3. 面對取捨的現實:買房 vs. 財務靈活性


對於一般收入的上班族來說,「買房」往往是財務規劃中最大的挑戰之一。特別是在台灣房價相對高昂的情況下,要在追求財富自由的同時實現買房目標,確實需要面對取捨:

  • 租房與財務靈活性:在高房價環境中,租房可以是一種財務靈活的選擇。租房不僅能減少房貸壓力,還能讓資金靈活投入其他財務增值領域。若選擇租房,可將原本買房的頭期款投入穩健的投資中,20年後可能獲得相當可觀的資產累積,成為未來的應急或退休資金。
  • 「部分擁有」房地產:投資房地產信託(REITs):若擔心無法擁有房產,可考慮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透過低門檻享有房地產增值和租金收益,REITs不僅讓人享有房產的財富增長,也保留了財務的靈活性。
  • 設定清晰的優先級:購房 vs. 其他財務目標:在追求財務自由或FIRE的過程中,進行財務目標的優先級排序很重要。若買房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安定條件,則可將儲蓄重心放在買房上,即便可能延後其他財務自由目標。建議每月收入的30%以上集中於房屋基金,這是一條需謹慎選擇的路。



4. 培養「心理財富」的安全感


財務自由不僅依靠資產,心理上的富足感也能帶來內心的滿足。對於一般收入者來說,不必執著於固定的資產數字,而是可以透過感恩和知足獲得內在的安全感。日常生活中可試著記錄「感恩日記」,每天記錄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這種習慣有助於提升生活滿足感,並減少財務焦慮。

「心理財富」的核心在於內在的安全感,它能讓我們在經濟壓力下保持韌性和信心,減少因財務焦慮錯失生活機會的可能。



5. 定期檢視與調整財務計劃


在追求財務自由或減少後悔風險的過程中,定期檢視和調整財務計劃十分重要。每半年或一年檢視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狀況,根據當前需求調整儲蓄和投資比例。例如,若收入增加至5萬元,則可將每月儲蓄和投資比例提高至5,000至7,500元,而不必因收入增加而一味提高消費。

這樣的定期檢視不僅能讓你隨時掌握財務狀況,也能根據變化調整目標,讓財務自由的目標更具現實性,減少過度節儉或衝動消費所帶來的後悔。



總結:從取捨中找到自我滿足


對於一般收入的台灣人來說,買房、財富自由和享受生活之間的確存在難以兼顧的矛盾,但這並不意味著財務規劃的失敗或生活質量的降低。財富自由的精髓在於「選擇的自由」:無論是否擁有房產,能夠選擇適合自己、讓自己安心的生活方式才是重點。接受生活中的取捨,並在買房和財務靈活性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真正的成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