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享受生活,又怕這樣下去老了會破產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不是奢侈,是想喘口氣。問題是,每次喘一下,腦袋就開始跑退休模擬器。

重點摘要:

  • 有錢不是問題,敢不敢花才是中年人的 bug
  • 財務模型有做,但公式跑出來的未來讓人心虛
  • 花錢不是錯,但要怎麼花得沒那麼怕?
  • 分享我用來試平衡的幾個小方法(預算、分類、記錄情緒)


最近又收到一張信用卡的月結帳單,明明沒買什麼大東西,金額卻不小。

滑回去看,原來是那場週末按摩、兩次外食,加上一筆深夜的「我真的需要這雙鞋」購物車清單。


那時只是想讓自己喘口氣,現在卻開始懷疑:是不是每次放過自己一點,老年生活就會離安全區再遠一格?

晚上的帳單、開著的 Excel、喝到一半的咖啡。 不是在理財,是在安撫那個對未來感到不安的自己。

晚上的帳單、開著的 Excel、喝到一半的咖啡。 不是在理財,是在安撫那個對未來感到不安的自己。


我不是完全沒準備,帳上也有些存款,試過買幾檔保守的商品,也建立過一份退休預估模型。

但說真的,每次打開那個 Excel 檔案,看著那堆公式跑出來的未來餘額,心裡還是沒什麼安全感。變數太多,假設太假。

有時候,花一筆讓自己舒服的錢,像是在跟未來的風險喊話:

「我知道你在那,但我今天真的需要活一下。」


存錢不是問題,是我不知道存到什麼程度才安心


不是沒想過控制。也試過設定預算,還曾立志「非必要不花錢」,但這種方式有點像對自己實施精神禁食。

撐個幾週、幾個月,某天心情一崩,消費反撲,比之前還多。

那些「我值得」的瞬間,其實是我在對日常過度壓抑的一種反彈。


說到底,不是我不想存錢,是我不知道存到哪一刻才叫「夠了」。

也不是我不想享受生活,是我怕這一享,就會為未來的自己埋下風險的種子。

她不是亂花錢,只是在一段疲憊之後,想證明自己還能決定一點什麼。

她不是亂花錢,只是在一段疲憊之後,想證明自己還能決定一點什麼。


我試過的方式,不是為了變有錢,是讓自己沒那麼慌


這幾年我試著找一些平衡的方法,像是:

  • 設一筆「不需理由」的小預算:每月給自己 3,000 元,不記帳、不檢討,用完就停。這筆錢不是用來當聰明消費者,而是維持我情緒氧氣的費用。
  • 分類建立「可接受花費區」:例如我對按摩、書、咖啡比較不會感到罪惡,就從這三類先放行,其他消費則加上一段「延遲 24 小時」的緩衝。
  • 記錄花錢當下的感受:我不是為了分析花費,而是想知道我當下到底是在買東西,還是在處理某種疲憊或不安。這個紀錄其實讓我看懂了自己不少情緒預警訊號。


這些方法不會讓我變成理財達人,但能讓我在存錢跟活著之間,不至於太快偏離軌道。


改變的是提問方式,不是帳戶餘額


有陣子我很嚴格地把「老了怎麼辦」當成中心命題去過生活。

結果是:每天像在準備人生檢查表,沒有犯錯空間,也沒什麼呼吸的縫隙。

這樣活著,其實也跟「被養不起」沒什麼兩樣。

買的當下是為了放鬆,帳單來的時候開始反思。 不是後悔,是那種熟悉的中年腦內會議—— 「這樣下去,老了會怎樣?」

買的當下是為了放鬆,帳單來的時候開始反思。 不是後悔,是那種熟悉的中年腦內會議—— 「這樣下去,老了會怎樣?」


我後來試著換個提問方式:


「如果今天是我最不貧窮的一天,我可以允許自己過得稍微像樣一點嗎?」


有點自我辯護的味道,但這讓我比較能喘口氣。

我不打算把所有日子都押在 65 歲那天之後——有些日子現在不過,以後也不會自動出現。


我還沒找到真正讓自己安心的方法,但目前在試這幾個方向:

  • 給自己一點可以不解釋的預算空間
  • 把花錢當下的情緒寫下來,不只是記帳
  • 接受某些消費不是錯誤,只是生活的調節閥


這些做法沒有神奇成效,但至少我不再一邊花錢、一邊責怪自己。

如果你最近也在想,「到底能不能安心花一點錢」這件事,

代表你還在努力留住某種生活感。


那很好。

我們不是要變成會花錢的機器,只是想確認:我們還沒放棄活得像個人。

夜深了,筆電亮著,不是為了解決什麼,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卡在原地太久。

夜深了,筆電亮著,不是為了解決什麼,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卡在原地太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產財富之旅
54會員
151內容數
一名中年上班族。通過多年努力和資產配置,資產已累積到一定程度。雖然尚未實現完全財務自由,但這些經驗讓我在面對裁員風險時能保持財務安全。 在這個沙龍裡,我將分享自己的財務累積經驗與歷程,包括如何通過儲蓄、投資和資產配置達到現階段的財務狀況。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財務管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共同實現更穩定的財務未來。
中產財富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3
一篇寫給年輕世代的房市心聲,描繪努力與希望在現實面前逐漸退場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4/13
一篇寫給年輕世代的房市心聲,描繪努力與希望在現實面前逐漸退場的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原來過去的20年,我根本沒在認真生活。
Thumbnail
原來過去的20年,我根本沒在認真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