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幫小寶寶買保險都會有一個觀念:「現在幫孩子買終身醫療、未來孩子就會輕鬆一點,而且還可以還本」
分析給各位聽,拿某一家比較多保戶購買的終身醫療為例,此商品75歲還可以轉實支的功能
保障有:
住院定額1,000(日)、住院補貼1,000(日)
門診定額1,000(次)、住院前後門診250元
住院手術5,000(次)(單次最高)
75歲以後住院定額變成3,000(日),多了住院雜費20萬(次)*住院單次20萬上限,門診部分還是一樣,住院手術費也還是5,000
*身故退還所繳保費(扣除已請領部分)
以男寶寶為例,一年保費17,120
現在分為保 OR 投資理財的結果
我們把分為「保」跟「投資理財」,來看看到75歲之後的價值
保:保20年,共繳342,400,享有雜費20萬(次) 住院3,000(日)+補貼1,000(日)
投資理財:不保,定期定額每個月1,427元(每年約存17,120),放在複利環境3%的環境(個人覺得算合理),20年一樣總繳金額下,變成467,605元
網路試算:https://fical.net/zh-hant/%E8%A4%87%E5%88%A9%E8%A8%88%E7%AE%97%E6%A9%9F)
接著467,605不要動(整存整付),放著滾到75歲,環境也是3%情況下,75歲後有2,376,438的資產
保:75歲以後,享有20萬雜費(次)、住院3000(日)的價值
投資理財:75歲以後,擁有230萬的價值
如果前者要超過後者,不知道要住院幾天+開多少次手術才能贏
根據現在醫療環境,要住院多天有點困難,而且75歲以後要開刀多次也是一個問題
那你要選擇這種終身醫療還是230萬的現金價值?
終身醫療沒考慮到的問題
這張商品還有一些問題父母們沒考慮到
1.醫療科技發達-->隨著醫療進步,有些手術漸漸往門診走
2.保費貴,壓縮到其他險種預算-->癌症、重大傷病才是大花費,很多父母卻不注重
3.75歲前保障嚴重不足-->還是得買一張實支實付
4.通貨膨脹-->保單越來越縮水
5.調整空間不大-->如果下面搭了不錯的附約,完全沒辦法變動,即便改成最低額度也不便宜
6.其他疾病風險-->失能、癌症標靶治療、重大傷病治療,終身醫療未必能理賠,就算有,金額也超低
另外,各家終身醫療都有不同條件,例如:請領額度上限、能不能在一定歲數轉實支、門診與住院的理賠倍數等等
但缺點都是一樣佔預算,而且效益不高
常見迷思
最常聽到網路兩個問題:
1.定期險太貴,未來繳不起
買保險都會有主約、附約,終身醫療通常是主約、附約類型也有,但並不會因為多了一個終身醫療,其他定期附約就不會漲價(例如:醫療實支實付、防癌險、重大傷病險、失能險等等)
不是買了終身醫療就不需要其他附約,不然遇到風險還是得自掏腰包
再來是保費後面很貴繳不起的問題,保費繳不起也就代表著-->當遇到高自費的醫療情況,同樣也沒辦法應付
那這邊別說是保險,生活上是否也出了問題?
2.萬一80幾歲才開始生病,定期險都到齊,沒有終生醫療怎麼辦?
回到前面剛剛說的,除了應付醫療風險,投資理財也很重要,擁有一定的存款確實會比只剩一張終身醫療來的安心
就算今天真的不會投資,那妳可以選擇很保守的儲蓄險、分紅保單等等,從新生兒放到80歲的時候也非常可觀
老了醫療只想靠保險就是一個不對的觀念,財務安全遠比保險來的重要
結論
不論是終身醫療或是終身手術、終身防癌等等,CP值都不高,現售商品中,CP值較佳的可能只剩下終身意外險(*大部分長輩擔心的其實是80歲以後發生意外問題,而不是醫療險)
除非其他險種都買齊,而且還有錢,不然就是終身險的保費不高,否則這類型商品一律不考慮,拿來存錢較實在
在預算有限下,就別考慮這些險種了,看過太多人買了這類型的商品之後發現保障不足、預算卡死,想轉換不好調整,而且也沒有因為繳費完之後就沒加保
個人認為買保險的原則是「定期險拉高槓桿」+「紀律理財」
兩項都做好,不僅可以應付醫療風險,也可以解決退休後的生活
況且我們都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活超過7、80歲,注重當下的風險才是重要的
不要再傻傻的被業務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