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根特號驅逐艦(HNLMS Van Ghent,荷蘭語:Hr.Ms. Van Ghent,原名De Ruyter)是1920年代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該驅逐艦曾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服役,但於1942年擱淺後沉沒。
長:98.15m(322英尺)
寬:9.53m(31英尺3英寸)
吃水:2.97m(9英尺9英寸)
動力:3×亞羅型鍋爐、31,000馬力(23兆瓦)
裝置:2×帕森斯齒輪渦輪機
航速:36節(67公里/小時;41英哩/小時)
編制:149人
武器:4×120毫米(4.7吋)火砲 (4×1)、2×75毫米(3吋)防空砲、4×0.5吋(13公釐)機槍、6×533毫米(21吋)魚雷發射管(2×3)
搭載:1×福克C.VII-W水上飛機
設施:起重機
1920年代中期,荷蘭訂購了四艘新驅逐艦,部署到東印度群島。她們是在荷蘭造船廠按照英國亞羅造船廠的設計建造的,該設計以亞羅為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和建造的伏擊艦號驅逐艦(HMS Ambuscade)為基礎。 該艦的主砲武器為四門由瑞典博福斯公司製造的120毫米(4.7英寸)火砲,兩門安裝在船頭,兩門安裝在船尾,兩門75毫米(3.0英寸)高射砲安裝在船中部。四挺12.7公釐機槍提供近距離防空防禦。該艦的魚雷武器由兩個三聯裝的六個533毫米(21.0英寸)魚雷發射管組成,同時還可以攜帶24枚水雷。為了協助搜索行動,該艦在船尾魚雷發射管上方的平台上搭載了一架福克C.VII-W水上飛機,並透過起重機將其降至海上進行飛行作業。
范根特號驅逐艦於1925年8月28日在弗利辛根的造船廠奠基,於1926年10月13日下水,並於1928年5月31日服役。 1928年9月27日,她和姐妹艦埃弗森號 (Evertsen)離開荷蘭前往荷屬東印度群島。 1929年7月29日,德魯伊特號及其姊妹艦埃弗特森號、爪哇號巡洋艦以及潛水艇K-II和K-VII號離開泗水,駛往丹絨不碌。在丹戎不碌,船隻等待暹羅國王的皇家遊艇和驅逐艦光輝號(Phra Ruang)結束行程。此後,該艦隊除了潛艇外都訪問了邦加島、勿里洞島、廖內島、林加群島、勿拉灣島和德利島。8月28日,她們返回丹絨不碌。8月31日,她參加了在丹戎不碌舉行的檢艦活動,該檢閱活動是為了紀念當天出生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而舉行的。參加檢閱的其他艦艇還有埃弗森號驅逐艦和爪哇號巡洋艦。 1931年5月14日,當蘇門答臘島與巡洋艦蘇門答臘島、她的姊妹艦埃弗森號和五艘潛艇一起練習時,在印尼海域附近的一個未知礁石上擱淺。
1940年,她和妹妹艦科特納爾守護著五艘德國貨船。1940年4月26日,爪哇號接替了這些船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范根特號正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服役,隸屬於海軍少將卡雷爾·杜爾曼 (Karel Doorman ) 的指揮。她參與了美國陸軍貨船自由號(USAT Liberty)的打撈工作。 1942年2月3日至4日,德魯伊特號與幾艘荷蘭和美國巡洋艦和驅逐艦一起參與了一次攻擊日本入侵船隊的嘗試,該船隊據報前往泗水(實際上是前往望加錫)。1942年2月15日,多爾曼的部隊試圖再次出擊攻擊另一支日本入侵船隊,為了找到他們,他的船隻向西北方向穿過加斯帕海峽,到達邦加島以東。在通過能見度較差的海峽時,范根特號觸礁並被卡住,另一艘荷蘭驅逐艦前來解救了船員,被認為是沉船,范根特號隨後被驅逐艦班克特號鑿沉。
(部份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