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智號(なち,IJN Nachi )是日本海軍妙高級重巡洋艦的二號艦,命名來源是和歌山縣的那智山,雷伊泰灣海戰中第二遊撃部隊(志摩艦隊)的旗艦。
排水量:10000噸(標準);13280噸(滿載)
長:203.8米
寬:17.3米
吃水:5.9米
動力:130000匹
裝置:12 x 呂號艦本式燃油水管鍋爐;4 x 艦本式蒸汽渦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35.5節
航程:7000海浬/14節
編制:792人
武器:(已完成)5 × 雙聯裝三年式一號200mm/50主砲;6 x 單裝120mm/45高射砲;2 x 7.7mm機槍;4 x 三聯裝610mm魚雷發射器
(1940年改裝後)5 × 雙聯裝三年式二號203mm/50主砲;4 x 雙聯裝127mm/40高砲;4 x 雙聯裝25mm機砲;2 x 雙聯裝13mm機槍;4 x 四聯裝610mm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2 x 水上偵察機
其它:1 x 水上機彈射器
吳海軍兵工廠於1924年11月26日開始施工。最初,建造計劃於1926年10月中旬(大正15年)開始。她於1927年6月15日在梨本神社森政的見證下啟動,於1928年11月26日竣工。雖然比妙高號工程開工晚了一個月,但竣工時間卻早了八個月,隸屬於佐世保海軍基地。 同年12月4日,她參加了橫濱外海舉行的特別海軍檢閱儀式。那智號作為最先進的萬噸級巡洋艦被引入世界。192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昭和天皇訪問東京(橫須賀)、八丈島、大島、和歌山、大阪、神戶,指定搭乘戰艦長門。當時那智號上共有752人,其中高級軍官27人,軍官159人,士兵566人。5月28日上午10點,昭和天皇在橫須賀軍港登上那智號,下午6點,轉乘位於八丈島的長門號戰艦,自此那智號成為帝國召喚艦長門號的陪伴艦,直到她6月8日離開神戶為止。 1930年10月26日,她參加了在神戶近海舉行的特別大型海軍演習檢閱儀式(服役艦霧島號、主力艦足柄號以及專用艦妙高號、那智號和羽黑號)。 1932年(昭和7年)第一次上海事變期間從事護衛工作。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8月20日至24日參加 上海登陸作戰。1941年8月至9月,她停靠在長崎的三菱造船廠,為戰爭做準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第5分艦隊司令高木武夫少將指定妙高號為其旗艦,該中隊的三艘妙高級重巡洋艦(妙高號、那智號、羽黑號)被分配給菲律賓海軍部隊。挺進帛琉後,1942年1月4日,達沃的支援都集中在馬拉拉格,隨後被八架B-17重型轟炸機炸彈攻擊,妙高號部分受損。妙高號改道至佐世保,那智號成為第五中隊的旗艦。此後,她也參與了攻占梅納德、安汶島和望加錫的行動。2月17日,她從史特靈灣出擊,支援奪取帝汶島的德里和庫龐,並於22日返回斯特林灣。
2月24日中午,第5分艦隊(那智號、羽黑號)和兩艘驅逐艦(山風號、江風號)從斯特林灣出發支援奪取爪哇島的行動。她們與第一護航中隊(第四魚雷中隊)、運輸船隊和第二魚雷中隊會合,向南前往爪哇的克拉甘,於27日和28日與海軍少將卡雷爾·多爾曼率領的ABDA盟軍艦隊交戰,爆發泗水戰役。那智號和羽黑號是第2魚雷中隊(指揮官田中賴三少將:旗艦神通號,第16驅逐艦中隊:雪風、時津風、初風、天津風,臨時指派艦艇潮、漣、山風、江風)第4魚雷中隊(指揮官:西村正司少將:旗艦那珂,率領第2驅逐艦中隊村雨、五月雨、春雨、夕立)與第9驅逐艦中隊(朝雲、峯雲)從海戰一開始就與盟軍艦隊交戰,第3艦隊旗艦足柄號被分配到與妙高、雷、曙率領部隊從海戰後半段(3月1日)開始投入戰鬥。在3月1日的白天戰鬥中,那智號很少發射砲彈,還在她的一架可用水上偵察機上裝載了30公斤炸彈攻擊敵方驅逐艦。
海戰雖然以日軍取得壓倒性勝利而告終,但也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重型巡洋艦和魚雷中隊發射的許多氧氣魚雷都被自毀,這成為一個重大問題,後來導致海軍行政總部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就那智號而言,在27日的第一次白天戰鬥中,由於報告魚雷發射管故障,她沒有進行魚雷戰鬥,但這實際上是由於人為錯誤造成的。儘管發送壓縮空氣的截止閥已經打開,但當飛行員試圖根據命令打開閥門時,手柄沒有移動,並向駕駛台報告了「發射管故障」。27日的第一次夜戰中,那智號和羽黑號在海上攔截,回收五架機載水面偵察機時,誤將敵方巡洋艦識別為盟軍艦隊,兩艘船都在發出信號想回收偵察機。儘管他在被砲擊後意識到這是一艘敵艦,但他對砲擊完全沒有準備,並在受到數次齊射的情況下成功撤離。最後一架那智號上的水上偵察機瀕臨遺棄,但幸運地被舉起回收。在28日的第二場夜戰中,那智號由於上述原因沒有發射魚雷,於是那智號發射了8枚魚雷,羽黑號發射了4枚,擊沉了ABDA艦隊旗艦德魯伊特號和爪哇號。然而,大多數指揮中心和船員都因沉沒的德魯伊特號和爪哇號而分心,而看不到向西南方向(巴達維亞方向)駛去的兩艘巡洋艦(休斯頓號和珀斯號)。事後他們急忙尋找東岸(泗水方向),卻沒有找到逃離的軍艦。 對於此次砲兵戰,第5中隊砲兵參謀六正雄中校在戰史系列文章中寫道,「如果第5中隊受傷,運輸船隊就會陷入危險,所以我們打算用遠程轟炸並用魚雷戰鬥結束它。」據那智號主砲站指揮官茅島介紹,當他向敵方第一艘艦艇發射主砲時,他被命令在撞擊前瞄準第二個目標,然後在撞擊前反覆瞄準第三個目標。3月1日白天的戰鬥中,曙號驅逐艦在護航荷蘭醫院船「奧普滕諾號」時,誤將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當成了「奧普滕諾號」,並遭到射擊。奧普坦諾號的護航任務是由驅逐艦天津風號執行的,而給曙號的命令是不正確的。在那智號對曙和第三艦隊(足柄)發出的信號是否正確產生了懷疑,並詢問了足柄號的位置。 戰鬥結束後,那智號的10門20公分砲每主砲剩餘7發子彈(每砲200發)和4枚魚雷,而羽黑號每主砲剩餘19發子彈和4枚魚雷。
3月10日,「那智號」從荷屬印度部隊調往北方部隊,第5中隊的旗艦則移往「妙高號」。 「那智號」於3月17日進入佐世保,並在那裡進行旗艦設施和寒冷天氣設備的建設工作。4月7日離開佐世保,4月11日進入厚岸,成為第五艦隊總司令的旗艦。 4月18日,在接獲發現敵方特遣部隊的通報後,日本本土遭到空襲。駐紮在室蘭的那智號離開港口,與第21中隊會合,向東南方向行駛。4月19日,那智號和第21中隊發現了「第21南新丸號」偵察船,該船遭到攻擊,無法航行,而讓輕型巡洋艦「木曾號」救走了「第21南新丸號」的船員。4月25日,那智號返回橫須賀。 5月5日至6日期間有報告稱發現了巡洋艦和大型飛機,5月6日,那智號從厚岸出動,與輕巡洋艦多摩號和特種巡洋艦赤城丸號一同前去偵查,但沒有發現任何目標。那智號在救助因舵故障而無法航行的「 Shiriya 」號油輪後,於5月12日返回厚岸,並於5月15日入港。 「那智號」與驅逐艦「電」、「雷」一起作為主力參加了AL行動(西阿留申行動)。主力於5月29日從仙台灣出發,6月2日抵達角馬別灣,隔天從那裡出發。與AL行動同時進行的中途島海戰,日軍戰敗,但攻佔了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主力部隊與第二特混艦隊(航空母艦部隊)一起為美國艦隊的到來做好準備。此後,主力部隊於6月24日返回大港一次,並於6月28日再次出發,掩護前往基斯卡島的運輸部隊。其中部分於7月7日啟程回國,除執行其他任務的船舶外,其餘於7月18日返回橫須賀。「那智號」於7月14日駛入橫須賀港,同一天,「那智」被調往第21戰隊。在橫須賀,她進入了一個碼頭,並建造了新的防寒設施。然後在船尾安裝了兩個手動深水炸彈投放平台,兩艘內部消防艇各安裝一個深水炸彈投放平台。
那智號和初霜號驅逐艦於8月2日離開橫須賀,8月6日抵達角別灣。此時,主力由第21中隊和3艘驅逐艦組成。8月8日,美國艦隊砲擊基斯卡島,日軍北方艦隊在霍羅卡加集結,8月12日,北方艦隊的主力(缺少一艘驅逐艦)和護航艦隊向阿留申群島出發。然而,當天有報導稱,一艘偵察船被發現在日本本土以東迫降,聯合艦隊斷定美國特遣部隊已經出現。北方部隊的主力和護衛部隊也南下,從事搜尋敵人的工作,但最後什麼也沒發現,北方的主力部隊於8月16日進入大湊。後來認為,水上勘察的發現是一場虛驚。 8月27日,有報告稱,在阿託卡島東側的那山灣發現了敵方巡洋艦,8月29日,日本北方主力部隊和護航部隊從大湊出發,但由於颱風的影響,他們進入了角馬。9月3日,「呂号第六十二潜艦」報告發現巡洋艦等,第21中隊等再次出動,向阿圖島西南方向進發。然而,美國艦隊並沒有來,主力艦隊於9月18日返回大湊。在此期間,軍隊從阿圖島轉移到基斯卡島。9月中旬,主力只有第21中隊。9月30日,主力中隊和護航中隊在收到偵察船的報告稱發現了一架不明飛機(無論是友還是敵)後從大湊出動,但沒有發生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 10月下旬開始重新佔領阿圖島,第21中隊的兩艘輕巡洋艦與第1魚雷中隊一起為運輸部隊護航。那智號於10月22日從陸海灣出發,在小樽接載了40名軍艦工程師,並於10月26日抵達角馬別灣。10月27日,主力(那智號、神風號驅逐艦)和人員運輸大隊出擊。10月29日與主力部隊分離為個人運輸部隊,於10月29日至30日期間在阿圖島登陸了一支陸軍部隊。那智號於11月1日返回幌賀,然後轉移到大湊。隨後,向阿圖島輸送增援部隊以及攻占塞米奇島,都是通過軍事運輸部隊和陸軍運輸船進行的,那智號與薄雲號驅逐艦作為主力支援向阿圖島的運輸。主力部隊和前往阿土島的運輸部隊於11月20日離開小樽,經角別灣前往阿土島。11月25日, 運輸部隊與主力部隊分離,進行兩棲登陸,完成後兩者合流,於11月28日返回角別灣。
1943年1月24日,那智號在若葉號驅逐艦的護航下從霍羅馬町出發,以便將機上飛機送往基斯卡島,以應對美軍在阿姆奇特卡島的登陸,但由於天氣惡劣,機上飛機沒有空運到基斯卡島,2月份時「君川丸」將三架飛機帶上島時,其中一架在前往阿圖島途中失踪。此時那智號儲備水箱發生漏水,因此船上於1月29日從幌鹿出發前往橫須賀進行維修。第五艦隊總司令將旗艦改為多摩號。2月1日抵達橫須賀,但維度修改為佐世保,2月5日在那裡進行維修。另外,此時也進行了拆除兩挺13毫米雙挺機槍,裝備四挺25毫米雙挺機槍,並準備裝備電動探頭的工作。修理完成後,那智號於2月27日出發,於3月4日經大湊抵達幌加賀,再度成為旗艦。 1943年3月7日至13日參加前往阿圖島的運輸行動。22日,她從幌掛島出發,進行第二次運輸行動。27日那智號與重巡洋艦「摩耶」、輕巡洋艦「阿武隈」、第六驅逐隊(雷、電)、第二十一驅逐隊(若葉、初霜)隨行護航並參與了科曼多爾群島海戰,日本艦隊與美國重巡洋艦「鹽湖城號」、輕型巡洋艦「列治文號」、驅逐艦「貝利號」、「科格蘭號」、「莫納漢號」和「戴爾號」交戰。然而,那智號被鹽湖城號擊中受到輕微損壞(11人死亡、21人受傷),但未能摧毀美國艦隊。主砲發射板因被擊中而發生故障,因此不得不使用各砲塔的瞄準鏡對每門砲單獨進行射擊,但日本海軍並沒有使用各砲瞄準鏡進行射擊訓練,遠距離射擊的準確性非常差。 那智號於4月3日進入橫須賀,進行船體修復並安裝了21號電探測器和無線電波探測器。5月11日,她離開橫須賀前往幌加賀。 9月6日,那智號在從大港前往洞鹿島的途中被美國潛艇大比目魚號魚雷擊中,兩枚魚雷擊中了她(靠近右舷後煙囪和舵),但均未能爆炸。一次撞擊僅導致船體凹陷,另一次則造成船艙淹水,但並未干擾航行 。
11月22日,那智號進入佐世保為期兩個月的建造工程包括更換21號探頭、安裝2個22號探頭、2型哨兵設備、1個O型水聽器和1個魚雷反板轉移裝置,於2月9日安裝完成返回大湊。 1944年6月上旬,日本海軍在馬裡亞納海戰中慘敗。塞班島戰役隨著美國的勝利(佔領馬裡亞納群島)而結束。因此,聯合艦隊參謀官神重德提出了以戰艦山城號、巡洋艦那智號、足柄號、多摩號、木曾號、阿武隈號等第五艦隊入侵塞班島,並對美軍進行陸地砲擊的計畫。隨即第五艦隊返回本土,準備出擊,但最後行動未實施。
1944年10月14日,由於對台灣近海空戰結果的誇大報道,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攻擊因誇大空戰結果而損失慘重的美軍特混艦隊。清秀中將(俗稱石馬艦隊)奉命向台灣以東挺進,「抓住機會捕獲並摧毀受損的敵艦並營救其船員。」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宗武還下令「趁機俘獲並摧毀敵方受損船隻,營救其船員,特遣部隊正被我們慘痛的打擊擊潰,基地空軍和第二遊擊隊應全力殲滅殘敵」。15日,志摩艦隊旗艦那智號與重巡洋艦足柄號等一起從瀨戶內海出發。另一方面,美軍哈爾西上將透過密碼破解獲悉日本艦隊(志摩艦隊)出發後,向兩艘受損巡洋艦增派了包括一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護航部隊,並發出虛假電報,企圖引誘日本艦隊。然而,當他得知日本艦隊行動緩慢後,他命令他們停止準備艦隊戰鬥,專注於支援萊特島登陸。16日,聯合艦隊司令部終於意識到美國特混艦隊還活著,並下令石馬艦隊進入台灣馬公。 17日,志摩艦隊(那智號)進入奄美大島薩津川灣,18日出發,20日挺進馬公。第二天21日時,島總幹事接到第2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的請求,需要那智號、足柄號、阿武隈號以及派出3艘驅逐艦,第21驅逐隊(若葉、初春、初霜)支援,並奉命配合第2航空中隊從高尾到馬尼拉的運輸。結果,志摩艦隊的兵力減少到只剩下驅逐艦4艘(第7驅逐隊曙、潮、霞)、第18驅逐隊(不知火)。石馬艦隊受聯合艦隊和西南艦隊指揮,指揮系統極為複雜。同一天,志摩艦隊出發攻擊抵達萊特灣的美軍。23日晚間抵達科隆灣,24日凌晨2點出發,跟隨西村艦隊前往蘇里高海峽,但指揮系統不同的兩支艦隊之間沒有交換資訊。 25日改期後,那智號和志摩艦隊立即進入蘇里高海峽。最初,「曙號」和「潮號」彼此領先2公里,並行前進,「那智號」、「足柄號」、「阿武隈號」、「不知火號」和「霞號」在後方中央形成單列,航速為26節。凌晨3點左右,西村艦隊與美國艦隊交戰的聲音與閃光響起,緊接著,第一魚雷中隊的旗艦阿武隈號於03時24分至25日因閃避美軍魚雷艇的攻擊而被閃電擊中落後艦隊。那智號、足柄號和四艘驅逐艦排成一列航行,4點10分,他們在海峽中央發現了兩艘著火的船隻,但被分開的是扶桑號戰艦。西村艦隊著火的最上方也看到四艘船著火了。西村艦隊中,戰艦山城號、扶桑號以及驅逐艦滿潮號和山雲號被美軍艦隊的集中砲擊和魚雷攻擊擊沉,重巡洋艦最上號和驅逐艦朝雲號受損嚴重,正在緩慢撤離。04點15分,那智號雷達在25度方向、11公里距離處發現了兩個疑似敵艦的目標,那智號和足柄號各發射了8枚魚雷。美軍在希布森島發現了兩枚日本魚雷,因此那智號和足柄號似乎向該島發射了魚雷,但也有美軍驅逐艦部隊目視發現了魚雷軌跡並進行了報告。
被魚雷擊中後,那智號試圖從著火的西村艦隊的重巡洋艦最上號前面通過,但本以為已經停下來的最上號卻以8節的速度前進,兩艦在一次事故中相撞。最上號透過擴音器向那智通報了舵故障以及艦長和副司令的死亡情況,雖然最上號在碰撞中受到的傷害很小,但那智號的船頭受到了嚴重損壞,並且她的最大速度降低到大約18-20節。艦隊司令決定取消入侵,並於4時25分發電稱:「我們的攻擊已經結束,我們將離開戰場併計劃撤退。」那智和足柄經過扶桑的沉船點,再次遇到了時雨,並命令她們會合,但時雨因為舵損壞所以無法會合選擇直接撤退,另外,曙號也被指定為最上號的護衛。第1魚雷中隊司令木村雅福少將及其司令部從阿武隈轉移到霞號,阿武隈在潮號驅逐艦的護送下撤離。黎明時分,志摩艦隊和西村艦隊的剩餘艦艇多次遭到美國魚雷艇、美國水面艦艇、美國特混艦隊艦載機以及美國基地空軍部隊的轟炸,艦艇大多被魚雷和空襲擊沉,阿武隈號於26日遭空襲擊沉。同時,當那智號和其他志摩艦隊向馬尼拉撤離時,志摩長官發現了在栗田艦隊(第一遊擊隊)落後而無法航行的重巡洋艦熊野號,並命令足柄和霞去救援。那智號、不知火號於14:00抵達科隆灣,熊野、足柄、霞於16:28進入科隆灣。然而,不知火號從科隆出發去營救第16戰隊(鬼怒號和浦波號),並在搜尋兩艘船時被空襲擊沉。 塞繆爾·莫里森在他的著作《莫里森的太平洋海戰史》中描述了這場海戰:「很難回答日本海軍應該從這場戰鬥中得到什麼安慰,他們的魚雷技術低於1943年的標準,砲火也極為無效。那智和最上之間的衝突表明,就連航海技術也已經惡化。整場戰鬥中最明智的舉動是志摩長官下令撤離。」栗田艦隊、志摩艦隊、小澤特混艦隊和基地空軍之間的配合不起作用,兩艘扶桑級戰艦的局部夜戰以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的屢敗而告終。
萊特灣海戰失敗後,第五艦隊的艦艇以馬尼拉為基地,在敵方空中優勢下進行運輸行動(多重行動)。 10月23日遭到美國潛艦魚雷攻擊嚴重受損的重巡洋艦青葉號(第16中隊)停泊在馬尼拉灣,28日熊野號和驅逐艦沖波號也進入海灣。10月29日,馬尼拉遭到美軍特遣部隊艦載機的攻擊,攻擊目標還包括那智、熊野和青葉。一枚小型炸彈擊中了那智號的艦體甲板,加上兩枚魚雷爆炸,損壞了那智號。針對馬尼拉的局勢,熊野號準備撤離到台灣。 10月31日,作為小澤特混艦隊參加萊特灣海戰後停泊在奄美大島的輕巡洋艦大淀號和驅逐艦若月號抵達馬尼拉。11月1日,那智號的海上偵察機在塞米拉拉島上發現了驅逐艦「早霜」號(隸屬於栗田艦隊),並聽到了不知火號的爆炸。11月5日凌晨,重巡洋艦「熊野號」和「青葉號」隨運輸船隊和護航艦隊從馬尼拉出發,開始沿著對接航線向北行駛。上午7點40分,熊野和青葉在馬尼拉上空發現了數十架美國軍用飛機。 當時,包括那智號在內的馬尼拉多艘船隻遭到美國軍機的襲擊。那智號遭到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CV-16 )的艦載機攻擊,並被大量炸彈和魚雷擊中而沉沒。造成807名船員罹難,220人獲救,這時志摩上將和第五艦隊司令部已安全抵達陸地。 曙號在營救那智號時也被炸彈擊中並起火,霞、初春、初霜、潮參與救援行動,6日,曙號被拖到淺水區擱淺。11月11日,那智號的浮動偵察機起飛失敗並在水裡沉沒。11月13日,馬尼拉遭到美國飛機襲擊,木曾號輕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曙號、沖波號、秋霜號、初春號)嚴重受損並擱淺。當日深夜,剩餘船隻(霞、初霜、朝霜、潮、竹)離開馬尼拉,第五艦隊司令部成員搭乘初霜號,抵達汶萊後轉至足柄號,並立她為旗艦。
(部分內容參可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