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納爾號(HNLMS Kortenaer,荷蘭語:Hr.Ms. Kortenaer)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荷蘭海軍上將埃格伯特·巴塞洛繆斯·科特納爾(Egbert Bartholomeusz Kortenaer)的名字命名。
排水量:1,316長噸(1,337噸)標準、滿載1,640長噸(1,666噸)
長:98m(321英尺6英寸)
寬:9.53m(31英尺3英寸)
吃水:2.97m(9英尺9英寸)
動力:3×亞羅型鍋爐、31,000匹馬力(23兆瓦)
裝置:2×帕森斯齒輪渦輪機
速度:36節(67公里/小時;41英哩/小時)
編制:149人
武器:4×4.7吋(120公釐)火砲 (4×1)、2×3吋(76公釐)防空砲 (2×1)、4× .50口徑機槍、6×21吋(533公釐)魚雷發射管(2×3)、24×地雷
搭載:1×福克 C.VII-W水上飛機
設施:起重機
1920年代中期,荷蘭訂購了四艘新驅逐艦,部署到東印度群島。她們是在荷蘭造船廠按照英國亞羅造船廠的設計建造的,該設計以亞羅為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和建造的驅逐艦伏擊艦號(HMS Ambuscade)為基礎。 該艦的主砲武器為四門由瑞典博福斯公司製造的12厘米(4.7英寸)火砲,兩門安裝在船頭,兩門安裝在船尾,兩門75毫米(3.0英寸)高射砲安裝在船中部。四挺12.7公釐機槍提供近距離防空防禦。該艦的魚雷武器由兩個三聯裝的六個533毫米(21.0英寸)魚雷發射管組成,同時還可以攜帶24枚水雷。為了協助搜索行動,該艦在船尾魚雷發射管上方的平台上搭載了一架福克C.VII-W水上飛機,並透過起重機將其降至海上進行飛行作業。 作為驅逐艦,科特納爾號沒有裝甲,航速為36節,並且可以以15節的速度巡航5,900公里(3,666英里)。
該船於1925年8月24日在鹿特丹造船廠奠基,並於1927年6月30日下水。 1929年6月11日,在拉斐爾·西蒙·烏爾維納 (Rafael Simón Urbina )領導的委內瑞拉叛亂分子於6月8日襲擊威廉斯塔德的阿姆斯特丹堡後,一支海軍陸戰隊分隊被派往科特納爾 (Kortenaer)前往庫拉索島。
1940年,她和姊妹艦范根特號守護著五艘德國貨船。1940年4月26日,爪哇號巡洋艦接替了這些艦艇。 她主要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服役,1941年戰爭爆發時,她正在泗水。 1942年2月18日至20日,她參加了巴東海峽海戰,暫時失去舵控制後在海峽岸邊擱淺。荷蘭艦艇不可能返回編隊,只能等待第二天早晨的潮水來解救該艦,隨後科特納爾號被送往泗水進行維修。
1942年2月27日,她在爪哇海海戰中及時重返戰場,在那裡她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向日本艦隊開火,但沒有任何作用。 然而,科特納爾號隨後被載入史冊,因為她是史上射程最遠的魚雷的接收端。在距離22,000碼(20,100m)處,剛剛用砲火擊毀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的日本重巡洋艦羽黑號發射了8枚61厘米(24英寸) 93型魚雷,其中一枚擊中了科特納爾號。羽黑號隨後在交戰中被另一枚魚雷擊中,但她也擊沉了另一艘荷蘭輕巡洋艦德魯伊特號。 附近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D·愛德華茲號 ( USS John D. Edwards) 的指揮官亞歷山大·夏普 (Alexander Sharp ) 記錄道:「科特納爾號(Kortenaer)距離約700碼(640m),方位角80°,右舷被魚雷擊中,隨後爆炸翻了個身,立刻就沉沒了,只剩下折斷的船頭和船尾露出水面幾英尺。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遭遇號(HMS Encounter)救出了總共153人中的113人,包括中尉A. Kroese,並將他們帶到泗水。」
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週邊海域有100多艘各國艦艇和潛艦在戰爭中沉沒,其中許多被指定為戰爭墳墓。據了解,有對沉船的非法搜查活動,經常使用炸藥。科特納爾號沉船於2004年8月由專業沉船潛水員發現。船島和科特納爾船身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從海底消失,儘管它們在海底的印記仍然存在。荷蘭國防部表示,「德魯伊特號」、「爪哇號」和 「科特納爾號」可能是被非法打撈遺失的。2017年2月,發布了一份報告,確認了三艘沉船的位置和狀況。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