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碑文


raw-image


按:關於溫籍礦殤祭祀碑的進一步介紹,請見〈【礦殤紀念碑之三】金瓜石金泉寺與「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礦業移工的安魂所〉。以下粗體字為碑文。

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

強國裕民、端賴經濟,經濟蔚勃、則賴資源,維資源之屬,率皆深藏地下,苟非人力冒險拼搏,無從採為世用。厥以鑛山所在、災傷層出,礦工生命、朝不圖夕,由來久矣。悲夫!本鑛山名曰金瓜石,地產金銅,日人據臺,設採於此,吾國繼之,已屆百有餘年。豐產之歲,出金二公噸又餘,嚮有亞洲首一金都之譽。此俱往矣。

惟本山石山里,有金泉寺廢墟,日據時為淨土宗布教所,旁闢墓田,下溪谷設火葬場。開鑛以來,遇礦殤死者,蛻化葬於斯,若乏親人善其後事,則存骸罈布教所地窖,歲時誦經以慰英靈。光復以來,改稱金泉寺,行事依舊。迨民國七十八年,鑛山封採,僧去寺荒、風雨侵殘、殿宇傾塌,佛事廢,麥飯乏供矣。

惟地窖中尚寄無依骸骨二百零六位,考其原鄉,多屬溫籍平陽、瑞安、玉環三邑人氏。當鑛山繁榮之際,揮別父母妻兒,離鄉背井、渡海徠山、謀求生計者,自吾民國二十年迄於廿四年,已達二千五百餘人。廿六年,會七七事變起,中日開戰,來此同胞返鄉路絕,久役礦坑,身罹矽肺,命歿異鄉,因無家屬親人善理身後,僅付荼毘、寄蛻於此。嗚乎!傷哉!夫此亡者,生前來山,亦為地方之繁榮、人群福祉、社會經濟之昌盛,傾力召赴,卒以積癆,捐軀於此,成無名英雄,事著典籍也。毋奈其存其歿,家莫聞知,時人惻憫焉。

民國八十八年,石山社區理事長吳謙次與陳阿仁、徐鬦二氏,目睹地窖失修、風吹雨打,骸罈破裂、白骨暴露,心不忍而募資維修之,更新骸罈、中元設祭,而地方響應,定為年例。瓜山里前里長張文榮發布消息,經傳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同鄉聞之咸感悽痛焉,即遣人回原籍、登報找尋其家屬,詎知久無所獲,遂規劃立石以誌其事,且鐫亡者氏名於碑陰,用昭勞績,免淪失考。斯議並獲金瓜石諸里里長、社區理事、父老贊同,金泉寺管理當局台灣糖業公司允撥用地,同鄉會鄉親長者捐貲,共襄功德。緣立碑碣,用志永久,自今而後,祭之有時,幽魂來饗,豐碑可依。並銘之曰:

雞籠幽隩,瓜嶺之陽。瑞氣恒聚,韞寶名彰。

甌客皆徠,礦役以殤。金泉地窖,遺骨厝藏。

迺蒙善士,悲憫贊襄。重修窀穸,並事祈攘。

歲時享祭,闔境保康。桑梓契闊,登高可望。

                                功德主臺北市溫州同鄉會理事長陳立中暨全體同仁  謹立

                                                蘭陽史氏  唐  羽  撰文

                                                浙江平陽  陳  偉  誌銘

                                                浙江瑞安  孫  竺  書丹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十八日    穀旦


溫    籍    礦    殤    氏    名    錄

丁  利    方阿弟    方宗發    王善傳    王岳明    王仲邦    王家良

王錦康    王天音    弁明德    江黃芳子  江益興    朱曹年

朱乃寶    朱克棋    任慶教    阮作貴    阮紹楷    阮  養    何為張

何國龍    肖小堯    吳秀康    吳寶炬    吳福俊    吳貴生

吳文貴    吳清元    吳聖美    吳通仔    吳添云    吳步康    吳錫林

李義雄    李有灼    李香國    李宗文    呂亞林    呂芝廣

周  光    周川卿    周体強    周銀餘    周開銳    金世海    林  麗

林  梅    林  期    林楊善得  林        林阿國    林順發

林吉田    林昌財    林東岳    林加輝    林泰坤    林  氏    邵  益

姚劉秀琴  胡  孫    胡克林    胡寶元    柯其訓    洪文高

洪雲柳    施仁記    施式網    徐鳳勳    徐起鳳    徐錫添    徐燦榮

徐定楷  夏位元(元夏)  唐  偉  翁  琳  高  狄    高餘唐

高阿籛    高  祖    高  媽    連飛雄    連東發    連紅棗    連樹條

連蓮森    釈善得    曹吳屘    郭永茂    陸劍峰    章炳洪

陳成石    陳永稚    陳氏張昭  陳李養    陳克綢    陳兆康    陳周幼

陳遇滔    陳昌梅    陳大朋    陳玉英    陳孝新    陳乃寶

陳隆西    陳柿財    陳承愛    陳玉露    陳寶仁    陳孔霜    陳德旺

陳金水   陳妹(麻+虫)   陳啟鳳   陳鳴銘   傅成松   黃學銀

黃乃高    黃  得    黃抓和    黃文和    黃  酵    黃葉梅枝  黃振泉

黃祥裕    曾連木    曾星賢    莊清江    舒文生    游金寶

游樹林    彭傳毓    董合發    董桂蘭    董成昌    董阿成    董阿通

董玉官    葉松洋    葉禮珠    葉兆額    葉永志    葉振發

葉日豐    葉兆福    葉序鳹    張志興    張  從    張堂榮    張大瓜

張吳      張開智    張雪玉    楊  平    楊灼官    雷文枝

雷啟崇    雷得金    廖秋菊    廖  妹    廖炳乾    蔡  獅    趙依金

劉際偶    劉金旺    劉開和    劉寶良    鄭輝定    鄭蔡絹

鄭國樓    鄭巳朋    鄭高玉女  鄭阿鳳    鄭大生    鄭永昌    鄭依冬

潘戴福    潘岩通    潘理鉢    賴余錫    賴錦然    賴玉林

蔣春桃    蔣德夫    謝立珠    謝  菊    謝樹琴    謝錦遍    簡

簡宜春    簡天合    戴福盤    戴福忠    戴林論    瞿山梅

嚴体岩    蕭森名    蕭紅棗    蘇德厚    蘇上林    鐘陳春    鐘煥章

鐘本里        榮    阿有仔      雲朋                  計貳百零陸位

說明:原碑文直書,陰刻、朱字,無標點符號、未分段;礦殤氏名錄分十六行。此處為方便閱讀,筆者自加標點與分段,名錄分三十二列以供對照。

台灣的勞動與產業記憶地圖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溫籍礦殤祭祀碑由基座、碑座與碑體所構成:碑體陽面刻有碑文,內容與九份礦工「招魂碑」精神近似,旨在緬懷死難礦工於經濟發展與地方繁榮中的貢獻、以慰英靈,並述說溫州勞工渡海來台的艱辛與犧牲;碑體陰面為溫籍礦殤氏名錄,計206位;碑座正面與左右面為石刻圖畫,正面為描繪先民渡海來台的〈渡海圖〉,左右面描繪於坑內採鑛的勞動情境。

雖說紀念碑題為「溫籍礦殤祭祀碑」,但比對《金瓜石鑛山史蹟:金泉寺(金瓜石寺)の沿革》書末所附之名冊,有記載出身者除溫州人外,另有來自福州、湖南、江西、安徽及四川等人士,無記載出身者,可能是台灣本地人。

2019年,「金瓜石金泉寺及火葬場」獲登錄為歷史建築。

延伸閱讀:

《金瓜石鑛山史蹟:金泉寺(金瓜石寺)の沿革》,鄭春山著,2010年8月,作者個人出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