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儲蓄很重要。
很多理財專家也積極提倡「省錢」,分享「如何更省錢的秘訣」。
但他們沒告訴你一件更重要的事。
其實,提升「用錢效率」,才是提升儲蓄率的關鍵!
《致富心態》如此寫道:「學會用比較少的錢得到快樂,會在你已擁有和想要擁有的財富之間創造差距。」
什麼意思?
如果今天小明花100元,可以獲得50分的快樂,而你花100元,就可以獲得100分的快樂。
今天你們想獲得100分的快樂,你只要花100元,而小明卻要花200元。
這中間就造成了100元的財富差距。
學會用比較少的錢,獲得一樣的快樂,才是累積財富差距的關鍵。
但有些人會質疑,累積財富的關鍵不是增加收入嗎?你看有錢人不是賺得更快?他們應該可以更快累積財富啊!
不見得。
最具體的案例,就是「退休的NBA球員」。
根據美國的球員工會統計,有60%的NBA球員,會在退休5年後破產。
這是因為高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支出,造成低儲蓄的原因。
那如何提升「用錢效率」呢?
我在留言區統整了3個方法,幫助你更快找到你的「用錢效率」↓↓
(~留言區待續~)
1️⃣紀錄你的「開心時刻」
每個人的開心時刻不同,可能是旅遊、可能是聚餐、可能是一個人獨處。
將自己的「開心時刻」記下來,並依照公式:「開心程度(分) / 支出(元)」,由高到低排下去。
(開心程度:滿分為100分)
這麼做,可以找出「cp值」最高的「快樂支出」。
2️⃣紀錄你的快樂「維持多久」
除了用快樂的「強度」衡量之外,也可以用快樂的「持久程度」衡量。
就像喝茶一樣,雖然沒有像喝珍奶一樣,瞬間幸福感爆表,但是時間長了,茶葉的回甘會比珍奶的甜味還要舒服,反而會減少喝飲料的慾望。
多做一些維持快樂更久的事,反而能減少「想提升快樂」的多餘支出。
3️⃣比較每個月的「開心程度/每月開銷」
如果覺得要常常紀錄,怕麻煩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用計算公式:「開心程度(分) / 每月開銷(元)」,比較每個月之間的差異。
(開心程度:滿分為100分)
如果你發現,有幾個月的的分數特別高,就可以特別回想一下,那個月你做了什麼,讓你的分數特別高。是和朋友聚餐?和朋友出遊?還是自己買了什麼犒賞自己?
你會發現,你的快樂,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