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讓我們來探討收藏佛牌聖物非常現實的一面,經濟價值。佛牌聖物雖然是宗教信仰的產物,但因為其具備: 實體存在(看得見摸得著)、稀少性(每款聖物都有固定製作數量)與通用性(一款佛牌聖物不限於只有特定人能配戴);所以佛牌聖物在不同信眾間交換流轉就一點也不奇怪,買賣市場與商業行為自然形成。
佛牌聖物的價值難以衡量,每個人基於人生經驗與配戴感想不同,對同一款佛牌聖物的價值衡量可能出現巨大落差。即便價值沒有定論,但價格卻可以找出一個數字相對聚焦的區間。佛牌聖物價格的最大影響因素是款式,款式並非單一條件而是由多個細項組成,用於定義與區分不同佛牌聖物間的差異。款式的細節包含了: 督造與加持的高僧、製作廟宇、製作年份以及聖物法相、聖物製作批次等細項。
僧人是賦予佛牌聖物祝福與力量的來源,當製作聖物的高僧越有名氣、越受眾人歡迎時聖物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如果說督造僧人跟名畫作者一樣,越大咖話就越貴;製作廟宇就像汽車的品牌一樣,BMW出廠的車就是比Toyota貴。舉例來說瓦拉康、瓦素泰、玉佛寺(Wat Phra Kaew)和成功佛廟(Wat Yai)等極具知名度甚至被列為國寶的廟宇,這些寺廟製作的佛牌聖物就會比地方型廟宇的價格高很多。
廟宇除了越有名越貴之外,還跟製作聖物的僧人有關。當督造這批佛牌聖物的僧人長時間待在這間廟宇修行,聖物的價格相對較高。若僧人在其他寺廟修行僅前來短期停留督造聖物,這樣的聖物被稱為「過廟」;其意涵就像麥當勞的廚師去肯德基幫忙做炸雞,雖然是做熟練的事情但終究不在自己的廚房。
製作年份越早的聖物通常價格較高,就像骨董文物一樣。除了保存問題會創造更強的稀少性之外,若聖物督造的年份有特殊歷史事件也會提高聖物的價格。
佛牌聖物的法相非常多元,除了釋迦摩尼佛的諸多化身外還包含藥師佛、阿彌陀佛以及許多護法天神的形象。根據法相的神階所屬與受歡迎程度,佛牌聖物的接受度將直接影響其價格。舉例來說部分泰國、緬甸的信眾以釋迦摩尼佛為主要信仰重心,對於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聖物接受度較低,但在台灣、香港、中國甚至日本卻是非常受歡迎的法相。再以七龍佛為例,其法相為七隻龍為了保護佛陀打坐修行時不受妖魔干擾,而盤繞在佛陀身下並從佛陀身後探出頭來。在泰國七龍佛的法相被認為有躲避災禍、避免危難的功效,廣受警察、軍人甚至黑道的歡迎。然而七龍佛到了台、港等地卻變成像是妖魔鬼怪的化身,甚至將之與希臘神話的美杜莎(Medusa)做比較。包含除舊老人(又稱徐祝老人)、魯士或拉胡天神等法相在東南亞較受到歡迎,成功佛、四面神和所通佛等釋迦摩尼佛較為一般的化身則是在任何佛教國家都有很高的接受度進而使得聖物價格較高。
聖物製作的批次通常以時間排序,同一間廟、同一個法相甚至類似外觀的聖物很可能先後有不同高僧製作,例如瓦邦芒喬(Wat Klang Bang Keaw)的座山佛和白欖寺(Wat Paknam)的白欖佛,都有同廟、同法相的佛牌前後經由不同高僧製作的系列佛牌聖物。一般來說除非某期的聖物有特殊的奇聞軼事,否則期數越早的佛牌聖物會有較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