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導向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

就業導向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業導向」似乎是現在的教育新寵兒,各級學校總有喜歡將它作為招生標語,聽起來少走了十幾年彎路。

在台灣,這概念大概已經有個80年吧,過去那工業發展的時代,為了培養技術人力,開始使教育融入技術及專業,具體可以從高職、專科的出現開始。

而後開始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有實習合作的出現並逐漸擴大接觸企業及領域。2002年開始有所謂的建教合作,使課程與實習緊密結合,這樣的就業與學習掛勾的教育方式,隨著台灣政策及變化,在近10年科技產業的興起,也開始與科技企業進行合作。

逐步擴大的產學合作,也成為今日的新口號—「就業導向」。

可在我眼中,這是一個使人受限的框架,既可以叫做趨勢,也能說是侵蝕,同時也使教育更容易屈就於政策。

人人稱道的「就業導向」,從大方向來講是契合社會職場需求,從具體其實就是就業輔導。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社會上勞動是一件重要的事,可不是唯一的事。因此就業導向是相當低階的教育目標,簡單來說就是主打一個能用,對多數人而言無非就是餬口飯吃。

可當你想轉換跑道時,誰知這是條單行道,結果就是個人應對意外的能力變差,因此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用於協助個人,而個人也更加依賴於社會資源的存在。因此那僅用於塑造勞動力,相對於人生的份量而言,我覺得應該持負面評價,除非餬口飯吃就是人生又或者社畜人生。畢竟看的到、用的著的東西叫做「現實」,也許也叫做短視近利。當然也不全是負面,這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方式,隨著政策走,若有人遇到問題時,也代表有一大群人有相同問題,社會就有理由去看見,而政府就有義務要去處理,而牽扯到政府,往往就是低風險的象徵。

而創造力、小眾及傳統那些玩意兒時,怎麼確信能不能用。流行將是教育的唯一內容。

廢了專科,將專科的任務交給大學,亦或者是變相廢了大學,只是套了個新皮。

教育不應止於此。

缺工潮的來臨,政府及企業希望社會能持續維持應有的勞動力,因為他們有利可圖,政府圖社會安定,企業圖營收營利,那身為個人我圖什麼?我懂!圖餬口飯吃。

而人面對AI時代將要到來,可能轉換跑道甚至不用勞動的生活也將到來,為生存而勞動的人們,又該如何自處?

avatar-img
新秀玩家 沙龍
3會員
79內容數
小文章新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秀玩家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過程和可能後果,以場域理論分析雙方行為,並點出中國轉型升級的挑戰與抉擇。
探討川普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哪些產業受影響較小,並點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國際影響及潛在風險。
本文以通識角度分析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探討其背後原因、可能影響及國際政治經濟層面的考量,提出不同觀點。
本文探討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過程和可能後果,以場域理論分析雙方行為,並點出中國轉型升級的挑戰與抉擇。
探討川普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哪些產業受影響較小,並點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國際影響及潛在風險。
本文以通識角度分析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探討其背後原因、可能影響及國際政治經濟層面的考量,提出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