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源自於生活中的刺激,最近生活中最大的刺激果然離不開關稅,因為跟八點檔一樣劇情曲折離奇,還有很多算計爭鬥的背景故事,實在精彩。而今天要說的主角是中國,雖然內容很表面,畢竟接觸的不多,但就當通識吧!應該也會是川普關稅相關的最後一個內容。
在川普掀起的經濟秩序重整,中美關稅是現在最精彩的部分,其核心來自於雙方是世界上的兩大經濟體,皆有明確的需求與供給關係,而中美互徵關稅提高了貿易的壁壘,幾乎抹平了機會成本所帶來的利益,使供需關係需要尋求替代方案。而今天的主角中國,時常拿出發展中國家的招牌,在各式國際場合享受紅利,卻有著驚人的經濟能力宣傳及傲人的態度,時常受到詬病。而今天的關稅,輿論都在期待誰先低頭,美國需要中國便宜的勞動力及快速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市場,中國需要美國的龐大製造需求帶來大量外匯,可在這樣的場景下,要中國低頭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如同投降般,會使中國短時間在美國面前抬不起頭,以中國不時向外表示其實力來看,無疑是輟了銳氣,成長必定受到置疑,甚至與中國內部宣傳所產生的矛盾,可能對中國這樣政府高度影響的國家所造成不小的政治影響。
當然對於美國這個做了許久的老大哥,低階的代工需求還有很多國家可以選擇,無非就是短期的波動,後續便會趨於平穩,雖然成本可能高一些,不至於動搖國本,可對於自由市場及相對民主的體制,無疑也是不小的衝擊;而對於中國這出口導向國家,過去號稱世界工廠的地方,要轉型也不是這麼容易。在近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政策目標,目的在於從過去由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利益(低階代工)轉向技術導向(不可替代性),像是醫療科技、綠能產業、交通技術、航太設備、資訊科技等等,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及龐大的人力資本投入下確實都開始展露頭角,但轉型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美國的關稅戰無疑是幫中國做了一次馬殺雞,加速轉型的進程,讓世界知道「我已不是當初的我,低階代工別都來找我」,而其後果正是一次大量的倒閉及失業人口,可這些高技術的產業往往不需要低階代工那樣需要龐大的人力,而面對龐大的失業人口,自古便有兩個辦法,一是公共勞動,另一個便是戰爭,當然也可以透過社會自然消化,譬如收入減少,支出減少,孩子減少,人口減少這樣的可能路徑,但基本上不適用於這樣突變的情形。我想戰爭應該會是最優解,同時也比較符合外界對於中國發起戰爭的時間,雖然早了幾年,準備自然也少了幾分,風險自然也高了不少,可還能怎麼辦?若戰爭,美國在軍火方面又能大賺一筆,溝通協調又能賺一筆,國際地位又高一分再賺一筆;若談到中國貨物不出口提供到美國,而將貨物轉向內消及其他國家,先不談其他國家是否會因懼怕川普淫威而拒絕,如果將貨品供給其他國家,在原先各國的需求上再加幾倍,各國吞不下原本要給美國的貨,面對迅速飽的各國市場,剩下的便是傾銷,而傾銷也就意味著中國也成為破壞秩序的人,卻沒有美國國際地位支持,促使各國也將紛紛抵制,建起貿易壁壘,而到最後還是繞不開美國這關。
此情此景若以場域理論作為觀點,美國作為既得利益者,在過去建構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並塑造場域以維持流動及競爭,而中國透過規則及可能存在於規則的漏洞,威脅到美國利益及其地位,因此美國動用其領導地位重塑原有規則,而中國試圖拒絕其規則制定,所產生的場域地位及新規則的反動,因其也影響了中國「快速發展」的領導地位。
當然後續還是要看中國與美國對於情形的判斷與決定,所以我就說這是場精彩的八點檔,各位也請時時關注,準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