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年看大河劇在查「遊廓」一詞的解釋,這才想到臺灣在日治時期也曾有過「艋舺遊廓」。明治29年(1896年)作為貸座敷(所謂的妓院、風化區)指定區域,現今位置大約是萬華區的貴陽街、桂林路、環河南路、西園路這一帶。
前陣子,剛好有個機會能進入在當時作為藝樓之一的「青雲閣」參觀,這棟樓又名「和泉樓」、「醉花園」,因為從日治時代開始使用過不同的名稱,直到2014年才成為臺北市指定的歷史建築,可說是見證萬華地區庶民生活與地方發展的重要建物。
遠遠地走來,就能瞧見外牆的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尤其以貝殼、洋蔥形式的窗緣,可說相當少見的建築裝飾,內部則因挑高空間的吊燈而顯得氣派優美。很難想像它一度被毀損得相當嚴重,是經過知名的建築師團隊,以舊照片或遺留之文件,細細考證才得以重現今日的樣貌。
這裡原委由藝文展演團體在經營,經常作為舉辦各類藝文活動、展覽、攝影場地租借、市集活動使用,可惜的是,建物持有權的建商近期即將要將其出售,也讓經營團隊無法繼續租賃下去。
當時在拍攝時確實感覺得到,後方的現代大樓對比如此渺小的「青雲閣」,相當有壓迫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