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rgan Housel所著的《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一書中,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故事」的力量。我們常常以為數據、事實才是影響經濟走勢的關鍵,但Housel卻提醒我們:人們對經濟、對未來所抱持的信念、預期,也就是那些我們彼此訴說的故事,反而更能左右我們的行為,進而影響經濟的走向。
為了說明這個觀點,Housel虛構了一個外星人觀察地球經濟的故事。2007年除夕夜,外星人來到紐約時代廣場,看到人潮洶湧、燈火輝煌的繁華景象,人們沉浸在節慶的歡樂氣氛中,絲毫沒有察覺經濟危機即將來臨。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外星人再次來到時代廣場,眼前的景象卻和兩年前相差無幾:人們依然歡度佳節,城市依舊繁忙運營。外星人感到困惑不解,因為在他眼中,地球的物質條件、基礎建設、科技發展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唯一的差別是人們手上拿的大多是智慧型手機了,那為何經濟數據會呈現斷崖式的下跌?
為了找到答案,外星人仔細觀察了美國社會的各個面向。他看到紐約街頭依然車水馬龍,辦公大樓裡人們照常工作,工廠和倉庫井然有序地運作,大學裡教授們傳授著知識,年輕人充滿活力的學習、創業。一切看起來都和兩年前沒有太大區別。然而,當外星人查看經濟數據時,卻被眼前的數字嚇了一跳:美國家庭總收入減少了1.6兆美元,超過一千萬人失業,股市市值蒸發了一半。外星人難以置信地說:「我不明白,我看著這個城市,我檢視工廠,你們大家還保有相同的知識、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構想,什麼都沒改變!為什麼你們變窮了?為什麼你們變得更悲觀了?」
Housel借外星人之口,點出了問題的關鍵:人們對經濟的看法,也就是他們所相信的「故事」發生了變化。2007年,人們相信房價會持續上漲,銀行體系穩固,金融市場能夠有效控制風險,因此他們願意借錢消費、投資,推動經濟持續增長。但到了2009年,這個「故事」被金融海嘯無情戳破,取而代之的是對經濟衰退的恐懼和對金融體系的不信任。人們開始勒緊褲帶、減少消費,企業也因為需求萎縮而裁員、減產,最終導致經濟陷入衰退的惡性循環。
Housel認為,這種「故事」的力量不僅僅作用於總體經濟,也同樣影響著我們個人的財務決策。當我們渴望某件事成真時,我們更容易相信那些支持我們期望的故事,即使這些故事缺乏事實依據。Housel將這種現象稱為「吸引人的虛構故事」,並舉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在葉門的一個偏遠村莊,一位名叫Ali Hajaji的父親,他的兒子不幸染上重病。由於缺乏醫療資源,Hajaji只能求助於村莊裡的巫醫。巫醫告訴他,兒子的病是惡魔附身所致,必須用燒紅的棍棒刺穿他的胸膛,才能驅趕惡魔、治癒疾病。Hajaji深愛自己的兒子,他不忍心看到兒子受苦,於是他選擇相信巫醫的話,對兒子施行了這個殘酷的「療法」。結果可想而知,兒子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反而因為傷口感染而更加惡化。
Housel指出,Hajaji的行為雖然看似愚昧,但卻反映了人們在絕望和無助時的心理狀態。當人們迫切地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希望時,他們更容易相信那些迎合他們期望的故事,即使這些故事毫無根據,甚至可能帶來危險。Housel認為,這種現象在投資市場中也同樣存在。當投資人過度渴望獲利,或是過度害怕損失時,他們更容易被那些迎合他們期望的故事所吸引,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或是對市場抱持過於樂觀或悲觀的看法,最終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
Housel的分析讓我反醒,作為一個管理工作者,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故事」所影響?在制定決策時,我是否過於重視那些支持我個人觀點的資訊,而忽略了那些與我立場相左的聲音?我是否曾經為了達成目標,而選擇相信那些容易達成但風險很高的方案?這些都是我需要不斷反思和警惕的。
Housel的觀點讓我意識到,除了關注數據和事實,我們也必須重視那些影響人們行為背後的信念和預期,因為它們往往才是真正左右經濟走勢和個人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作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我們必須學會分辨哪些是基於事實的理性判斷,哪些是被「故事」所操控的非理性行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